高密度电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5 16:50:03  阅读: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广西某220kV变电站工作实例,对岩溶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的地质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岩溶;ZZ64INV

1、前言

广西是一个岩溶较为发育的省份,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现象广泛分布于山间、河谷、盆地之中。岩溶是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也大。高密度电法以能清晰反映岩溶的规模大小、形态及分布规律,已广泛应用电力工程勘察中。

2、岩溶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岩溶作为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在工程建设中危害是明显的,岩溶发育具有突变性、不确定性及隐蔽性,仅靠钻探手段难于达到要求和目的。

岩溶的基本形态有溶沟、溶槽、破碎带、溶洞及落水洞,异常可呈现为高阻异常和低阻异常。

对于溶沟、溶槽及洼地等表层发育区,在电法剖面中,一般表现为高阻与低阻的锯齿状异常;对破碎带,则显示为低阻异常呈带状,从地表延伸至剖面底部,而且范围宽;对于溶洞及落水洞等,在无充填时,理论上为高阻异常,但有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常显示为低阻异常。一般情况,大型特大型为充填溶洞、落水洞显示为高阻异常,充有其他物质时,则显示为低阻异常。

3、高密度电法概述

高密度电法是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电法勘探新技术,基本工作原理和传统的电阻率法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采用高密度的测点。野外工作时,将多电极按一定的间隔布置,观测过程电极按一定规律结合,一次布置电极可实现不同的观测装置。高密度电法的最大优点是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具有测深和剖面效果,所反映的地电信息量大。

4、应用实例

4.1工程概况及勘测目的

220kV变电站工程德地站址位于产业园区内,主要为工业园提供电力保障。本次目的是初步查明站址场地的岩溶发育情况,给地质专业提供判别场地稳定性的物探成果,也为钻探打孔提供依据。

4.2野外工作方法布置

本次在站址范围内采用网格式布置4条高密度电法剖面如图1,测试时总电极数64根,电极距3m,勘探深度约39m。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采用ZZ64INV软件反演。

4.3查明岩溶发育情况及确定破碎带

(1)站址的西北面(如图1剖面4-4’),位于冲沟附近,地层主要由上覆第四系坡残积层、坡积层粘土,含少量砂、碎石及二叠系灰岩组成,在西北面布置了1条高密度电法剖面,图2是高密度电法反演剖面图,从图2可以看出,在水平距离38m~58m处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结合地质资料推测该处为溶洞。后经钻探验证,钻探结果和高密度电法异常解释结果基本吻合。

(2)在站址东北面(如图1剖面1-1’),布置了1条高密度电法剖面

图3是高密度电法剖面反演剖面图,从图3可以看出,在水平距离40m~80m和220m~250m存在低阻异常,根据异常的形态特征和地质资料,推测破碎带和岩溶发育带,后经钻探验证,在水平距离40m~80m处,深度6m~12m岩芯破碎,水平距离220m~250m处,深度10m~20m岩芯裂隙发育,钻探结果和高密度电法剖面基本吻合。

5、结束语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和工作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高密度电法和普通电法一样,利用探测目的体与围岩存在一定的电性差异,当干扰因素较小时,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效果,能应用电网工程勘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勘察。

(2)高密度电法探测得到的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岩土体的电性分布形态及结构特征,不仅反映器深度变化,而且还反映器变化范围,所以同时具有测深和剖面的功能。

(3)高密度电法在定性与定量解释时,应该结合地质相关资料特别是钻探岩心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从中寻找规律,并结合高密度电法剖面图进行解释分析。

(4)高密度电法的解释成图质量也有待提高,特别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提高解释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王兴泰.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M].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1996

[2]李金铭,罗延中主编.电法勘探新进展[M].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1996

[3]王文州.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岩溶地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1,(4).

[4]严文根,方军.高密度电法在电力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上海地质,2002,(1)

推荐访问:岩溶 探测 高密度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