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信息素养五定律”解读及思考

时间:2022-07-13 15:20:02  阅读:

[摘要]UNESCO发布“媒介与信息素养五定律”,旨在将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内化为人类在21世纪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媒介与信息素养五定律源于图书馆学五定律,体现了信息义务、信息权利、信息价值和信息技能的四位一体,着力促进批判性公民参与及可持续发展,并强调媒介与信息素养培养的可持续性,对图书馆服务及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媒介与信息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图书馆学五定律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是描述“人&媒”关系中人应具备何种能力研究范畴的两个重要概念。在网4络媒介与数字技术广泛而深度渗透人类生活的背景下,二者愈加不可能独立存在和单个出现,可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学术界对二者的融合研究已成趋势。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MIL)的复合型概念最先由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推动全球MIL合作研究与教育实践,UNESCO、UNAOC(联合国文明联盟)于2011年共同发起了一年一度的全球媒介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2013年,全球MIL合作联盟成立;2013—2014年,《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与《媒体与信息素养策略与战略指南》相继颁布。在UNESCO的大力推介下,MIL理论及实践得到长足的发展。2017年2月16日,UNESCO发布“媒介与信息素养五定律”(以下简称“MIL五定律”),旨在将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内化为人类在21世纪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正如UNESCO所揭示的,“MIL是表达自由与信息自由的核心,其使得公民能够了解媒体和其他信息提供者的功能,并能够以批判的角度去审核其内容,确保信息及媒体内容的使用者和提供者做出明智的决策”。表达自由和信息自由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明确规定的内容,同样是图书馆职业的伦理基石,因此,无论从MIL本身而言,还是从由其引发的信息权利范畴争论而言,图书馆理应关注和研究最新颁布的“MIL五定律”。

2“MIL五定律”的主要内容

定律一:信息传播者、图书馆、媒介、科技、互联网以及其它形式的信息提供者应用于批判性的公民参与和可持续发展。该定律首先阐释了信息及信息提供者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信息提供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联合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应鼓励最广大的公众参与,鼓励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团体积极参与工作,而批判性的思考和反省能够帮助公众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生态系统中由一个规范研究的视角去解读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基于该视角倡导社会的变革,从而保障公众参与的效能。而公众参与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和不竭动力,通过推动信息获取,保障公民信息权利,促使其在社会参与中能够更好地帮助解决各领域发展中的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信息提供者的职责和目标。其次,该定律明确了生态系统中各信息提供者相互平等的地位,在促进批判性公民参与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MIL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各信息提供者在地位、权利和义务上是平等和相同的,这也有利于信息提供者多元共生、共同发展良好局面的构筑。

定律二:每个人都是信息或知识的创造者,并携带自己的消息,他们必须被授予获取新的信息或知识和表达自己的权利,男性与女性都应具备MIL,MIL亦是人权的纽带。该定律首先强调了信息主体(包括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在信息创建、创新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社会对个体信息的包容和认可.其次强调信息主体必须被赋予相应的信息权利,包括信息获取权、信息公开权、信息产权、信息传播权以及其他权利;最后强调了具备MIL的必要性及其在保障公民基本人权上的决定作用。MIL是全媒体信息化时代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不仅获得MIL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MIL更加关乎公民能否了解媒体和其他信息提供者的功能,能否批判式地审视媒体信息内容,进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即MIL是信息权利的基石,而信息权又是人们所追求的所有其他自由和权利的基石。

定律三:信息、知识与消息并不总是价值中立,或始终免受偏见影响,任何对MIL的概念化、应用都应保证“信息、知识与消息并不总是价值中立”这一事实对于所有人都是透明可懂的。信息、知识、消息与价值相关,价值必然与三者发生相互作用,信息、知识的终极价值是服务于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承载着特定的社会价值,三者的价值中立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人类只可能从最大限度上寻求三者价值承载与价值中立间的平衡。该定律强调在MIL理论、实践发展中,明示价值中立理论在信息领域的局限性,以及赋予信息主体辩证性地看待价值中立这一问题能力的必要性。

定律四:每一个人都想知晓与理解新的信息、知识与消息,并与外界进行交流,即使她/他并没有意识到、承认或表达过,她,他的权益也绝不应受到侵害。本定律表明,观点自由、信息获取自由和表达自由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个体自然需求的存在状态,更是个体与生具有的基本权利,信息提供者应当确保每个人观点自由、信息获取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权利,并为其提供公正的服务,无论其年龄、公民身份、政治信仰、文化背景、种族、宗教等,也无论这些权利是否被信息主体所意识、承认和表达。通过基本权利的保障,提升信息主体的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

定律五:MIL并不能即刻习得。它是一个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经历与过程。只有当这个学习过程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涵盖信息的获取、评估、使用、生产、传播、宣传和技術内容时,它才能称为完整。该定律首先强调了MIL习得过程的动态成长性和灵活性。习得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动态成长性蕴含3层含义:一是MIL自身内涵外延的动态成长性。对MIL的概念化、使用与应用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网络媒介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生态系统呈现出活跃而无定性的特点。在快速变化的生态系统中,人类价值观、方法论、思维不断产生变革,随着全球学术界对MIL概念、实践应用的深度交流与挖掘,MIL内涵外延将更加丰富。二是MIL学习生态系统的动态成长性。构成MIL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播者、图书馆、媒体、科技、互联网以及其它形式的信息提供者都是生长的有机体,MIL学习生态系统更是动态成长的有机体。三是MIL习得过程的动态成长性,MIL习得与个体工作、生活、学习相融合,并贯穿个体成长、团队学习的始终。在习得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动态发展,分层评价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该定律其次强调了MIL习得过程的有机内涵,与MIL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习得成果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获取、评估、使用、生产、传播、宣传和技术是习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或必由路径,通过上述路径并在信息的循环往复中,媒体和技术力量的发挥,是MIL习得过程中所必需围绕的重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习得过程的有机要件,缺一不可。

3“MiL五定律”的进一步解读

3.1向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再次致敬

一方面,图书馆学五定律对“MIL五定律”的诞生有MIL可持续发展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信息机构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理念融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深化MIL中蕴含的“批判性思考”“社会责任”“跨文化理解”“创新型问题解决”“可持续生活方式”等各项关乎公众知识、态度、能力、价值观的关键素养的培育,引导整个教育产业对公众创新、持续发展能力及人们生活、生命质量的关注,形成动态可持续发展的MIL体系,实现公众长短期发展目标及个体目标与国家目标相衔接的发展新常态。

4“MIL五定律”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MIL是表达自由与信息自由的核心,是信息权与人权的基础和纽带。“MIL五定律”是UNESCO首次提出的总结MIL内在本质、运行规律的纲领性文件,该定律无论是在宏观战略制定层面,还是在微观策略操作层面,对专业化信息机构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图书馆等专业化信息机构不仅需要从图书馆学五定律、信息权利与义务、信息价值与技能、批判性公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等多维角度深化对“MIL五定律”的认知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将“MIL五定律”的理论精髓对接到信息机构的服务实践中,捍卫公众知识权利、强化社会参与与跨文化交流,切身保障公众信息权和人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目标。

4.1捍卫公众知识自由的权利

知识自由不仅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目标,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权利(自由从事信息或知识的生产、获取、表达、传播和接受活动的权利),具体表征为知识获取的自由、知识生产的自由、知识表达的自由、知识传播的自由及智能活动的自由。从它们的关系分析,知识获取的自由是基础,唯有自由的知识获取才能激发自由的知识再生、知识表达、智能活动,以及新一轮的知识传播。因此,图书馆对知识自由权利的捍卫首先体现为对公众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或信息的自由权利的捍卫,这里保障的是整个知识生态体系中基础层次的自由。仿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将知识自由分为若干层级,第一层级为信息获取的自由,知识生态系统中信息相当于最基础的物质,那么信息获取的自由对应物质条件方面的自由;第二层级为知识能力方面的自由,即在MIL等核心素养作用下,公众使用所获取的信息开展学习、工作等各项活动,以及自我调整、自我发展、应对外界的自由;第三层级为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哲学理论告诉我们,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能够自觉地支配自己并改造知识生态体系,不再盲目,这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第四层级为文化观念上的自由,即全球知识共同体体现的开放中的包容、多元中的自由。图书馆知识自由权利的捍卫需要在了解、把握和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知识自由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激活新的激励因素,从而推动知识自由权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递进式发展。

4.2推动公众的社会参与

从公共角度来看,公众参与彰显了广大公众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公众参与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必须为公众参与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其二,必须赋予公众参与的能力。圖书馆对公众参与的推动可以从以上前提着手,双管齐下。首先,图书馆可通过与政府机构的合作推动政务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向群众公开有关政府决策、管理、服务、结果等重要领域信息,并组织相应的论坛、研讨活动,帮助公众理解这些信息,提升公众对政府决策和运行过程的认知,将图书馆打造成能够进行民主协商的公共领域,并推动领域内信息、思辨的自由流通,为公众参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图书馆应积极培育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素养和能力,使其不仅愿意参与,而且能够参与。具体而言,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公众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水平存在差异,制约着公民社会的构建,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弥合数字鸿沟,营造共同参与、平等协商的网络环境,帮助公众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图书馆应把握新的媒介格局与传播方式,为公众理性的政治参与提供机遇和平台,通过普及MIL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引导公众开展理性批判的讨论,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相应的实际行动和追踪评估,将公众真正塑造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

4.3强化跨文化协作交流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突破地域、国界、种族、文化的限制,任何国家及地区都在地球村中互通互联、共生共荣。如此环境中,个体要想更好地知晓与理解新的信息、知识与消息,并与外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着重要的作用,据UNESC02016 MIL年鉴阐释,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前提条件,基于此UNESCO衍生出数字化时代MIL发展将遵循的5项行动:行动一,思索图书馆学五定律在数字时代的诠释及其对UNESCO推动知识社会与全球互联网构建的启示;行动二,关注MIL的融合,通过极简主义方式最大化催生MIL生态价值;行动三,概括形成“MIL五定律”;行动四,呼吁图书馆员及图书馆/信息专家成为MIL的监护人;行动五,UNESCO推动全球MIL发展的行动和干预。另一方面,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内容实质来看,“MIL五定律”都是图书馆学五定律的衍生和发展,“MIL五定律”法则一体现了“知识是为了用的”;法则二体现了“每个知识用户能获得知识并创造新知识”;法则三体现了“所有知识有其用户”;法则四体现了“提高知识用户的幸福感”;法则五体现了“知识是动态成长的”。由此可见,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是“MIL五定律”的基础和源泉,后者是前者的传承和发展,“MIL五定律”的形成过程是对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学术界对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再次致敬。

3.2信息义务、信息权利、信息价值、信息技能的四位一体

从定性角度而言,“MIL五定律”法则一对应信息提供者在信息生态系统中应承担的义务;法则二与法则四对应信息主体的信息权利;法则三对应信息价值;法则五对应信息技能,总体来看,“MIL五定律”是规范和引导媒介信息义务、信息权利、信息价值和信息技能发展的有机统一体:(1)信息权利的主要内容有信息自由权、个人数据权及信息财产权,分别构成公众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权、发展权、安全权及财产权。信息权利不仅是人类基本价值的基础(人类基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信息公民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更在整个媒介信息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内核作用。源于公民信息权利,衍生出信息提供方的信息义务,专业信息机构需要从公民内容获取和能力建立的内外范畴着手,从而保障其生存权、发展权、安全权及财产权。信息权利同样保障信息价值的顺利实现以及公众信息技能的获取。(2)信息义务、信息价值、信息技能是信息权利的有效支撑,从三者的关系来看,信息提供方的信息义务是外在条件,公众信息技能是内生动力,信息价值是外在条件和内生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共同构筑了信息权利的基石。

3.3MIL着力点在于促进批判性公民参与及可持续发展

信息权利是人类基本价值及其他自由权利的基石,MIL又是信息权利的基石,MIL的基石作用围绕“批判性”“公民参与”与“可持续发展”展开:(1)公民参与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所强调的表述——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联合国发展小组认为,真正的参与和信息的获取是赋权的基石,同时,城市的发展、社区的建设需要能够从最大限度上调动社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由此可见,公民参与是推动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MIL又是公民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因此,MIL能力标准体系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在于通过促进公民参与,实现社会经济富足、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2)批判性。批判式反省,又称为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思维体系形成及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能够帮助人们从已知发现未知,用未知颠覆已知的创新理念,从而在公民參与中创造性地解决目标问题,以创新驱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4强调MIL培育的可持续性

MIL教育是支持人类核心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的《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指出,最受重视的公民7大素养分别为: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其中任何一项素养与MIL都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可以说,MIL是7大核心素养交集的载体。MIL培育的可持续性将直接关乎公众2l世纪核心素养培育的可持续性。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系列文件的颁布标志着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旋律的教育时代的来临。在则必须具备跨文化和国际理解的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国际理解”素养的具体阐述为: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因此,公众MIL的培养必须与跨文化及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相挂钩,对图书馆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在国际图联《多元文化社区:图书馆服务指南》的引导下,确立图书馆多元文化的服务标准,制定面向多元文化的馆藏发展策略,提供面向多元文化和复杂语言环境的图书馆服务,关注多元文化社会中边缘人群及其他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社会群体的诉求,保障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多元化。(2)以培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强化公众跨文化意识,拓展其跨文化知识,培养其跨文化技能,特别是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来思考分析问题,提升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搭建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性平台,促进社会各界多元文化群体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平等协商和相互协作中增进理解,在实践中推动公众跨文化与国际理解素养的提高。

4.4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目标

培养公众MIL,让用户具备更高的数字素养及技能,通过推动信息获取、保障公民信息权利,助力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证明图书馆能够推动“联合国2030年议程”,形成图书馆发展战略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衔接的发展模式,将赋予图书馆事业新的制高点。在这个推动过程中,一方面,从理论的层面出发,图书馆界应强化对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国际图联工具包:图书馆和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实施”(以下简称工具包)相关文件的解读,系统把握图书馆信息获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联系,以及在工具包的引导下促进图书馆发展目标与国家、区域发展议程的连接,强化图书馆与政府等机构的多元合作,探索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不断提升图书馆推动国家、区域发展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图书馆界应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依据,从全球层面、国家层面、组织层面及个人层面采取全方位的战略部署和分段式的战术手段,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和有效工具,建立衡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以持续的评估和追踪确保图书馆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主要参与者。

推荐访问:素养 媒介 定律 解读 思考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