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12 15:35:03  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应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77例,给予维生素B治疗;观察组83例,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于治疗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行检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SCV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达到好转及有效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药物价格相对较高,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议其使用。

【关键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8.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46-02

周围神经病变是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可以增强体内营养因子,使周围神经髓鞘脱失进展缓慢或者避免其发生,从而达到促进神经生长并修复髓鞘的效果[1]。本研究通过对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7例,男48例,女29例;年龄(48~72)岁,平均(67.27±7.27)岁;糖尿病病程(13~33)年,平均(18.96±5.2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0.5~17)年,平均(5.43±3.74)年。观察组83例,男52例,女31例;年龄(47~75)岁,平均(67.93±7.04)岁;糖尿病病程(13~36)年,平均(19.18±5.17)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0.5~16)年,平均(5.35±3.8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对称性四肢手套装或袜子状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甚至有肌肉萎缩;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别<40m/s和45m/s;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1个月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排除已经发生糖尿病足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给予100mg维生素B1、2500ug维生素B2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4周。观察组患者给予40mg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入250ml0.9%Nacl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使用2周;后改为20mg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肌肉注射,使用2周。

1.3 观察指标 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以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腱反射以及深浅感觉恢复正常或者有明显好转, MCV、SCV与治疗前相比增加均>2m/s或者达到正常水平为显效;以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腱反射以及深浅感觉有所好转,MCV以及SCV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为好转;以临床症状、腱反射、深浅感觉以及MCV、SCV均无变化为无效。以显效和好转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CV、SCV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SCV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V、SCV比较(m/s)

组别nMCVSCV

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7745.15±3.3247.28±4.1138.08±6.0538.48±5.2645.41±4.5846.52±6.1742.68±4.1343.35±3.87

观察组8345.29±4.1555.10±3.62*37.95±5.5844.52±6.27*45.38±5.1653.18±5.30*43.25±3.7549.75±4.3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到显效及有效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n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7715(19.48)32(41.56)30(38.96)47(61.04)

观察组8337(44.58)*34(40.96)12(14.46)71(85.5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危险因素,起病多较为隐匿,以感觉神经受累多见,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痛温觉过敏、减退或者消失,也可为远端肢体麻木[3]。如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可在患糖尿病(2~3)年出现,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4]。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目前普遍认为微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机制。

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血糖处于较高水平,在这种状况下,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以及变性。加上沉积与此的糖化蛋白共同导致管腔狭窄,引起局部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细胞鞘膜出现水肿改变,甚至是变性和断裂,继而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影响到神经组织的传导功能[5],并导致相应临床表现显现。

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可以有效减缓或者是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但是神经本身自我修复能力几乎没有,必须依靠药物的作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是哺乳动物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6],在神经细胞中尤其如此。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作为药物提取自猪脑,是一种符合糖脂,可以有效通过血脑屏障,并嵌入神经细胞膜中,这也是其可以作为改善周围神经功能的重要前提。该药物通过重塑神经系统,避免神经组织在复杂的病理和生理改变中受到损伤[7]。已经受到损伤的神经细胞在该药物的作用下增加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反应,促进其再生;本身代偿能力也有所增加,比如黑子多巴胺能神经元可以在其作用下更多的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并合成多巴胺[8],恢复神经功能。此外该药物可以促进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内水分排出的同时减少钙离子内流,防止细胞水肿以及钙离子超载。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还可以促进神经形态的修复,比如轴突生长、突触形成等,从而恢复神经支配功能[9]。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MCV、SCV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达到显效及有效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药物价格相对较高,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议其使用。

参考文献:

[1] 多美丽.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J].世界健康杂志,2008,5(2):95-96.

[2] 尤巧英,李道明,等.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7):471-473.

[3] 邹瑜驰,杜晓红.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0,17(6):22-23.

[4] 卢刚.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7:237-238.

[5] 郭凤红,范鹏.血栓通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28.

[6] 张宝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9-50.

[7] 张兆成,袭建云,张军,等.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临床荟萃,2005,20(9):523.

[8] 马莉莎,刘仲华,隋彩珍.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09,49(5):163.

[9] 吕红梅,梁艳玉.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353.

推荐访问:唾液酸 周围神经 病变 临床研究 用于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