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要条件复句的结构类

时间:2022-07-12 11:50:02  阅读:

【摘 要】充要条件复句跟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一样都是语言应用中实际使用着的条件复句,可语言学界却并不认可它与生俱来的的合法身份和应有地位,在条件复句体系建构中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论著都不承认它的实际存在。文章通过对一A一B式 、多A一B式、多A多B式等不同充要条件复句结构类型的考察证明,该条件复句的客观存在毋庸置疑,因此,学界没有理由将充要条件复句排除在条件复句体系之外。

【关键词】充要条件复句;一A一B式;多A一B式;多A多B式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219-02

逻辑学按条件性质差异把条件关系一分为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语言学在建设条件复句体系时看好逻辑学的三分体系并借为自己所用,可令人费解的是,几乎所有汉语教材和相关论著却都在该三份体系中仅选取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两个小类为自己构建条件复句体系所用,而把充要条件复句一类排除在了系统之外。于是,就出现了逻辑学中条件关系的三分体系到语言学中缩减成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两个小类这种“漏掉子项”的不对称分类体系,把充要条件复句人为地给丢弃了。如果语言运用中确实不存在充要条件复句一类,那么在建类时丢弃它也属理所当然,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诸多语用事实都确切地告诉人们,充要条件复句不仅客观存在,它在结构上还具有多样化的表达形态。下面,我们就从结构类型视角来看看这个被语言学界丢弃多年的充要条件复句,在语用中是如何以自己多样化形态来表达其他条件复句都无法替代的精确化表达条件关系的。

一、一A一B式充要条件复句

所谓一A一B式充要条件复句,是指条件分句和结果分句都由一个分句构成的充要条件复句。体现该条件复句结构特点的有如下典型例句。

①只要且只有三角形等边(A),该三角形等角(B)。

②只要且只有张三调来(A),李四调走(B)。

以上两个例句都属一A一B式充要条件复句,因为它们的共性都是A真B必真,A假B必假,这种真假关系是充要条件独有的逻辑性质,也是它跟充分条件A真B必真,A假B可真可假;必要条件A真B可真可假,A假B必假的重要区别特征。例①跟例②的不同处在于,例①反映的是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若撤掉连接词“只要且只有”,A与B分句间的充要条件关系性质依然不变。该种充要条件复句在连接词使用上有个特点,就是除了可用典型表充要思想的“只要且只有”这套合取式连接词以外,还可把这套组合而成的连接词拆分开来各自单独使用,例如可分别构成看似像表充分条件的“只要三角形等边,该三角形就等角”,和看似像表必要条件的“只有三角形等边,该三角形才等角”这样不同的条件复句,但实际上它们都属充要条件复句,因为它们虽分别使用了表充分条件的典型连接词“只要……就……”和表必要条件的典型连接词“只有……才……”,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充要条件的逻辑性质。也就是说,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充要条件关系的条件复句对连接词的使用有包容性大的特点,这就是它既可使用典型表充要条件关系的“只要且只有”,也可单用典型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只要……就……”,还可单用典型表必要条件关系的“只有……才……”,且不管使用哪套连接词构句都不会因此而改变充要条件的逻辑性质。

例②反映的是主观构造层面的充要条件关系,它必须而且只能依靠连接词“只要且只有”在连接像例①这种反映客观事物之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时所积淀下来的典型逻辑语义作实现充要条件复句的唯一依托,因为对主观构造的条件复句而言,若撤掉连接词“只要且只有”,A、B分句间或根本没有条件关系或没有固定条件关系,因此,它们必须而且只能依靠这种合取式的连接词才可实现充要条件的具体性质。该种充要条件复句在连接词使用上跟例①有明显不同,这就是对“只要且只有”这种典型表充要义的合取式的连接词不能拆分开来各自单独使用,若拆分后单独使用,它们就会分别成为或表充分条件的复句,如单用“只要……就……”构成“只要你来,他就走”;或表必要条件的复句,如单用“只有……才……”构成“只有你来,他才走”。

二、多A一B式充要条件复句

所谓多A一B式充要条件复句,是指条件为多个分句而结果为一个分句构成的充要条件复句。体现该条件复句结构特点的有如下典型例句。

③只要且只有保持一个大气压(A1),空气震动(A2),气温降到0摄氏度(A3),水会结冰(B)。

④不管气温是上升变化(A1),还是下降变化(A2),测量用的温度计的数值都会跟随发生相应变化(B)。

以上兩个例句都属多A一B式充要条件复句,且例⑤和例⑥在反映内容上都属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二者不同处在于,例⑤的条件分句是由多个必要条件组合而成的集合体,单独提取出其中任一分条件,如提取“维持一个大气压(A1)”,对结果分句“水会结冰(B)”属必要条件关系,可当通过这种对全部必要条件进行集结加合以后,所有的必要条件就凝聚成一个集合的整体,而这个集合的整体同结果分句间的关系,就由分解开来看每一个分条件跟结果分句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通过加合成集合体后类变成充要条件关系。基于这种类变原理,所以语用中才会产生这种多A一B式充要条件复句的结构类型。正因为该结构类型实表充要条件复句,所以它既可像例③中那样用“只要且只有”这套表充要思想的典型连接词构句,也可拆分开来单用“只要……就……”构句,如“只要维持一个大气压气(A1),空气有震动(A2),气温降到0摄氏度(A3),水就会结冰(B);还可拆分开来单用“只有……才……”构句,如“只有维持一个大气压气(A1),空气有震动(A2),气温降到0摄氏度(A3),水才会结冰(B)”。而且不管使用这三套连接词中的哪一套,都不会因连接词在表意上存在差异而改变该条件复句充要条件的逻辑性质。

例④使用的是“不管(不论、无论)A1,还是A2,都B”的连接结构,即语言学界通行称谓的所谓“无条件句”构成的多A一B句式,它的真假值跟例⑤一样都属充要条件复句的逻辑性质。即当A1、A2分别为真时B必真,就是说气温若是上升变化(A1)为真,那么测量用的温度计的数值会跟随发生相应的上升变化(B)必真;而气温若是下降变化(A2)为真,那么测量用的温度计的数值会跟随发生相应的下降变化(B)也必真。而当A1、A2分别为假时B则必假,就是说气温若上升变化(A2)为假,就是气温没有上升,那么测量用的温度计的数值会跟随发生相应的上升变化(B)必假;而气温若是下降变化(A2)为假,就是气温没有下降,那么测量用的温度计的数值会跟随发生相应的下降变化(B)也必假。这种多A一B式条件复句所体现的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逻辑性质完全符合充要条件的逻辑特质,因此,它应属充要条件复句。

三、多A多B式充要条件复句

所谓多A多B式充要条件复句,是指条件分句和结果分句都由多个分句构成的充要条件复句,体现该条件复句结构特点的有如下典型例句。

⑤只要且只有深耕细作(A1),适时播种(A2),合理密植(A3),水肥适量(A4),阳光充足(A5),温湿适度(A6),科学管理(A7),没有自然灾害(A8),庄家会长势良好(B1),粮食会获得好收成(B2)。

⑥不管水压是升高(A1),还是降低(A2),测量水压的水压计数值都会跟随或上升(B1),或下降(B2)。

以上两个例句都是多A多B式充要条件复句,例⑤和例⑥在反映内容上都属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二者的不同处在于,例⑤的条件分句是由多个必要条件组合而成的集合体,单独提取其中任一分条件,如只提取“深耕细作(A1)”,对结果分句“庄家会长势良好(B1),粮食会获得好收成(B2)”而言属必要条件关系,可当通过对全部必要条件进行集结加合以后,所有的必要条件就凝聚成了一个集合整体,而这个集合整体同结果分句间的关系,就由分解开来看每一个分条件跟结果分句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类变成了充要条件关系。基于这种类变原理,所以语用中才会产生这种多A多B式充要条件复句的结构类型。正因为该结构类型实表充要条件复句,所以它既可像例⑤中那样用“只要且只有”这套表充要思想的典型连接词构句,也可拆分开来单用“只要”构句,如“只要深耕细作(A1),适时播种(A2),合理密植(A3),水肥适量(A4),阳光充足(A5),温湿适度(A6),科学管理(A7),没有自然灾害(A8),庄家就会长势良好(B1),粮食就会获得好收成(B2)。”还可拆分开来单用“只有”构句,如“只有深耕细作(A1),适时播种(A2),合理密植(A3),水肥适量(A4),阳光充足(A5),温湿适度(A6),科学管理(A7),没有自然灾害(A8),庄家才会长勢良好(B),粮食才会获得好收成(B2)。”总之,在表客观事物之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时,不管使用上述三套连接词中的哪一套,该种由多个必要条件关系集合构成的充要条件关系复句都不会因连接词的典型语义有差别而发生性质改变。

例⑥使用的是“不管(不论、无论)A1,还是A2,都或B1,或B2”连接结构,即语言学界流行称谓的所谓“无条件句”构成的多A多B句式,它的真假值是A1真B1必真,A1假B1必假,同属充要条件逻辑性质;A2、B2的真假以此类推。

综上,我们从结构类型视角考察了充要条件复句多样化的客观存在,由于充要条件复句在表达思想精细化方面确有别种条件复句不可替代的实表功能,因此,建议语言学界能及早恢复它与生俱来的合法身份和应有地位,使长期“流浪”在外的充要条件复句能名正言顺地回归到自己实际所属的条件复句队伍中来。

推荐访问:复句 充要条件 结构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