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11 17:25:03  阅读:

zoޛ)j馝םv^M6N4yC]۽4o9מuN5}4۞vߝ4׈y!߭MwH7M
z4iQ۾7
z;]׭<kM|Mrӛ--fz^+$}-(~[m݊!zjبݶkz方案、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病例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对照组),共400例。病例组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38.67±5.34)岁;对照组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39.28±5.89)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2.1病例组 ①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如下。临床症状:出现腰痛及一侧以上的坐骨神经痛,在打喷嚏、咳嗽、大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症状加重;临床体征:有腰椎旁压痛或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CT或MRI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除外腰椎肿瘤、结核及腰椎椎体滑脱;无手术指征者。②患者年龄>20岁;③意识清醒,无昏迷、休克等情况,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治疗依从性良好,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对照组 ①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无其他脊髓疾病、无严重内外科疾病,无严重精神异常患者;③患者年龄>20岁;④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3.1病例组 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②严重内外科疾病及严重精神异常的患者;③腰肌劳损、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棘间韧带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结核或者腰椎肿瘤、椎管狭窄症、盆腔疾病等。

1.3.2对照组 ①有腰背不适症状、诊断不明确的患者;②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③严重内外科疾病及严重精神异常的患者。

1.4研究方法

1.4.1调查工具及内容 采用自制的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有:①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家族史等;②相关工作因素如职业类型、劳动姿势、姿势持续时间、腰椎负荷大小等;③生活方式如吸烟史、饮食偏好、睡床硬度、居住环境、运动时间等。

1.4.2调查方法 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并向调查对象解释问卷填写的要求,让其充分理解后独立填写。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家族史情况与体重指数的比较

两组家族史情况与体重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两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相关工作因素的比较

将两组的职业类型、单一姿势每日持续时间、腰椎负荷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家族史、体重指数、职业类型、单一姿势每日持续时间、腰椎负荷5个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进行性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内因。大量研究表明[6],腰椎间盘退变从15岁开始[7-8],随年龄增长,退变加重,主要表现为纤维环含水量减少,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变形,腰椎局部周围韧带松弛,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内因作用下,外伤、体力劳动等外因作用,加速腰椎间盘突出的过程,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生物因素

本研究中,通过病例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家族史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实[9],家族史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唐颖等[10]研究结果显示,家族史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有相关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肥胖率越来越高[11],肥胖可使腰椎负荷增大,腰肌力量减弱,容易引起腰椎退行性变[12-13],因此肥胖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

3.2工作相关因素

在工作相关因素中职业类型、工作中单一姿势每天持续的时间、腰椎负荷等因素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其中,职业类型中病例组的重体力劳动为41.0%,脑力劳动为28.5%,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职业。重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由于长时间负重工作,腰椎负荷过高,促使腰肌疲劳。轻体力劳动者(如电脑前工作者)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坐位工作,坐位时腹压最低时,主要由脊柱承担身体的重量,此时,腰椎前凸的曲度变小,纤维环前部高度下降,间盘内压力增加。长期腰椎负荷过重、单一姿势每日持续时间,可加速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贾乐生等[14]研究中体力劳动者、长时间坐位工作者患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是一般成人的3倍,因此,建议需长期坐位工作的人群,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坐姿,每1~2 h休息活动腰背,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种姿势。体力劳动者应尽量避免腰椎突然受力,如搬重物时可先曲膝,使腰椎保持伸直位受力,减少腰椎受力。研究显示,不定时改变体位,可以调节腰椎间盘内压,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腰椎间盘退变,增加腰椎稳定性[15]。

综上所述,有家族史的人群应提高腰椎保护意识,加强腰椎锻炼,并应积极控制体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针对超重或者肥胖进行控制体重的健康宣讲,适当减轻体重,缓解腰椎的压力,可能对于病情有所帮助。重体力劳动者应避免长期负重工作或减轻负重。长期久坐的工作者应劳逸结合,变换坐姿,多起身活动腰椎。护理人员可通过识别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对疾病的预防及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盛华,孙凤歧,宋敏.阶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91.

[2]邓强,李盛华,杨宏武,等.2009年度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兰州市居民)病种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2010, 23(6):62-64.

[3]Peng BG.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discogeniclow back pain[J].World J Orthop,2013,4(2):42-52.

[4]侯明,朱智奇,唐向阳,等.CT影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评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1):14-16.

[5]薛力,查莉,李康仁,等.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疾病及费用构成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2012,12(11):1296-1301.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5.

[7]杨明王,崔松玉,王羚.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J].护理研究,2000,14(5):201.

[8]李冬梅,谢先琼.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51-52.

[9]Battle MC,Videman T,Parent E.Lumbar disc degeneration:epidemiology and genetic influences[J].Spine,2004,29(23):2679-2690.

[10]唐颖,袁寒艳,王子平,等.腰椎间盘退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3):201.

[11]王琦,朱燕波,吴玉娥,等.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676-679.

[12]李明平.肥胖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联系[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4(9):546-547.

[13]曾佳兴.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1):1723-1726.

[14]贾乐生,赤仁杰,夏凡,等.沈阳西部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55-156.

[15]Goupille H,Jayson M,Valat J,et 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he clue to intergertbral disc[J].Spine,1998,23(14):1612-1626.

推荐访问:危险 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 分析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