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药剂型变化的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2-07-11 12:00:04  阅读:

【摘 要】中药贴敷是中医外用的重要治疗方法,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现代仍在临床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但是原始的敷贴药的制作工艺不能满足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药物剂型的出现,给了中药敷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改变原始的贴敷药的剂型,让其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需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藥;贴敷剂;剂型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外用药也和内用药一样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敷药、熏蒸、药浴、按摩等外治法【1】。

到了近代,这些方法或是效果不佳,或是制作复杂不如现代工艺,或是成品还需改进,其中种种,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剂型的办法让其更符合现代临床运用,为中医外科用药探讨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1 中医贴敷药的历史运用

贴敷药是外用药之中的典型治疗方法,将药物制成膏剂或散剂,直接附着于患侧,达到治疗的效果。一部分贴敷药是属于膏药,现称硬膏。是五大药物剂型之一(丸、散、丹、膏、汤)。其制成是用药物放入植物油中煎熬至表面深褐色,熬枯后去掉药渣,加入红丹,不断搅拌收膏,放置水中去除火毒后凝结而成,也被称为黑膏药【2】。记载最早的“黑膏药”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中提到用清麻油与黄丹炼制黑膏药。之后在《刘涓子鬼遗方》中,提到了薄贴这种剂型,但没有提到黑膏药。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了“乌麻膏”这一个黑膏药制剂,并提到了“乌麻膏”的制法、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功能主治。到了宋代,中医膏药的发展井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颁布,其中许多方剂都被制成成品,黑膏药也被大量的制成成品,如:琥珀膏、万金膏、云母膏等,之后的《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均有黑膏药的记载。到了明清,膏药已经成为了常规治疗药物。到了近代,橡胶膏剂、巴布剂、贴剂等剂型的出现,中药贴敷剂有了新的发展方向【3】。

2 现代临床运用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膏药的现代临床运用也在逐渐的扩大,除了常规的外科疾病的治疗与术后护理外,也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上有不错的发挥。敷贴在骨科的治疗上,岁的可以用于各种跌打损伤,以及慢性的骨关节的病变,如膝关节的滑膜炎,直接以中药传统敷贴膏药予以治疗,临床研究中的确有确切疗效【4】。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对于术后的老年人便秘情况,穴位按摩加上中药敷贴敷脐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可以运用敷贴,在治疗变异性鼻炎、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时应用方便,疗效稳定可靠【6】。在妇科治疗中,对于先兆流产的病人给与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可减少腹痛时间和出血时间,有良好的安胎疗效【7】。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最原始的膏药制作工艺暴露出许多的问题。炼制膏药时需要高温的热油,对于加油量,药物量及火候的把控需要人为的操作,制成的产品质量往往参差不齐,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黑膏药中的铅盐毒性非常大,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很大的损伤【8】。有研究者对大鼠进行了实验,长时间的使用外用黑膏药,大鼠肾脏指数会增高,并且肾脏有铅沉积【9】。对于人体影响有多大还有待研究。中药贴敷的临床运用越来越广,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寻求改进的办法,进行有必要的剂型的变化,是有利于中药敷贴的发展。

3 现代敷贴剂的新剂型

现在临床用的中药外用剂属于经皮给药。包括巴布剂、凝胶剂、涂膜剂、透皮贴剂。巴布剂也叫凝胶膏剂,在2010版的《中国药典》中将巴布剂改名为凝胶膏剂。最早出现在70年代的日本,是用药材提取物、药材等与适宜的亲水物质相混合,涂于衬料上制成的的膏药【10】。特点有:透皮效果强、药效持久、保湿透气好、皮肤不过敏、使用方便等,与其他传统的膏药相比,水溶性和载药量都是优势。

凝胶剂是一种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包含液体和半固体胶冻和其干燥体系的一个总称,该制剂粘附力强,制作简便,使用方便。根据基质和辅料的不同,可以起到延缓或者加速药物的释放速度,起到缓释和控释的作用【11】。涂膜剂用溶剂溶解成膜的材料及药物制成的外涂剂。涂膜剂外用能较长时间的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外用能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首过效应。透皮贴剂由传统贴剂发展而来,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现代临床中运用广泛,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对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等疾病较之其他治疗方法有明确疗效。

4 敷贴剂剂型前景及展望

时代的改变,促进着敷贴的发展。巴布剂,现在临床已经广泛运用。其基质的研究一直是重点发展方向,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中药凝胶膏剂缺乏完整的,公认的对其质量的衡量指标,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各个厂家生产的产品千差万别。建立完善的体系,统一制备工艺,运用新的辅料及基质的研究,凝胶膏剂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12】。凝胶剂给药途径众多,生产工艺简便,适合复方药物的生产。但在中医复方的制作中仍有不少困难,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成分不稳定,并且缺乏相关的质量标准。在控制好中药成分的同时我们应寻找更适合药用凝胶的基质。如新型的纳米混选凝胶剂(nanosuspensionbasedgelNS-gel),能显著提高难溶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涂膜剂使用方便,可随时停止,相比其他剂型来说应用更加广泛。制作也较便捷,由主要的药材、成膜材料、增塑剂、透皮吸收促进剂、防腐剂以及溶媒组成【13】。在临床的运用探索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如涂膜剂对皮肤瘢痕的治疗起效平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4】。涂膜剂在临床的使用有很大的空间。透皮贴剂可以通过一定的速率将药物有效量透过皮肤到达治疗部位,药物作用的时间长,释放药物的速度稳定。其基质为压敏胶,多针对单一的化学药物或中药,对中药复方的压敏胶的研究还需再进进一步。

总之,中药敷贴剂的运用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外用敷贴的剂型众多,适当的改变剂型也许就能够让药效发挥更好。如云南白药在最初的销售时只有粉剂,患者使用时不易掌握用量,且味道不佳,經过多年研究后,现云南白药有了散剂、胶囊、酊剂、膏剂、气雾剂、粉剂、合剂、糊剂等许许多多的剂型【15】。不仅改变了之前的不足,而且使用也更加方便,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优良的敷贴剂型,无论是巴布剂(凝胶膏剂)、凝胶剂、涂膜剂还是透皮贴剂,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当然,新兴的外用贴敷剂仍有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扩宽我们的思路,外用敷贴剂的剂型变化就能有更好的方式,最优化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杨守娟.对黑膏药古今制备工艺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4):216-217.

陈爱华,王森,刘红宁,朱卫丰.传统黑膏药发展近况探讨[J].中成药,2014,36(02):379-382.

王恒树,张冲.传统中药黑膏药透皮吸收治疗膝滑膜炎的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05):5-6.

俞娇鸯.中药敷脐配合穴位按摩用于老年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06):39-41+53.

易兢业.支气管炎黑膏药的制备及临床应用举隅[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08):13-14+22.

陈昭君,蒙运英.中药穴位贴敷在先兆流产中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104-105.

杨守娟.对黑膏药古今制备工艺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4):216-217.

张岁玲,史亚军,汤丽芝等.骨伤科外用传统中药剂型的应用探析[J].陕西中医,2017,38(06):789-790.

黄丽,余冰欣,袁雪等.亲水性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9):102-104.

常美月,李敬文,张欣等.中药药用凝胶剂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4):150-152.

韦悦,贺吉香.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7,23(11):57-59+62.

苏海萍,韩越,马艳.涂膜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S1):259.

王辉,曲瑞杰,刘莺等.新型复方中药涂膜剂对皮肤瘢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29(02):89-92.

王晨.云南白药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07):36-37.

推荐访问:敷药 剂型 可行性 中药 探讨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