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1例报道

时间:2022-07-11 08:15:03  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21-0088-01

患者女,52岁。因“左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反复发作1年,加重1日余”,门诊经查以“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P)”收入院。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8,左眼0.6,外眼(一),睑结膜稍充血,角膜透明,房水清,前房深度可,瞳孔、虹膜无明显异常,对光反射(+),晶状体未见明显浑浊,玻璃体可见点状浑浊,左眼眼底视盘边界欠清晰、颜色稍淡,动脉纤细,反光增强,动脉/静脉=1:3,颞侧动脉处可见一新生血管膜自视盘向玻璃体生长,网膜及血管旁散在黄白色硬性渗出,网膜散在多处出血点及微血管瘤,视盘鼻侧上方可见长条状黄白色机化斑,黄斑区周边可见点状硬性渗出,眼压T+2。右眼眼底视盘边界清、颜色正,血管走行稍迂曲,动脉纤细,反光增强,动彬静脉=1:3,黄斑区可,中心反射(+),网膜无明显渗出及出血灶。血压180/95 mm Hg。眼底造影:视盘可见荧光,放射状分布,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晚期弥散分布,循环时间正常,网膜血管细,走行迂曲,血管末梢可见点片状强荧光,周边网膜散在强荧光及无灌区。诊断:HRP。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日1剂早晚温服,中成药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苦碟子注射液40 ml配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口服依伦平控制血压,血压平稳后,中药汤剂调整为杞菊地黄汤加减,日1剂早晚温服,口服安多明、迈之灵胶囊。患者住院15 d视力:右1.0,左1.0;眼压:Tn,前节同入院前,眼底视盘可,血管走行可,血管反光正常,动静脉管径比例可,眼底渗出及出血点明显吸收,新生血管膜仍存在,大小未变,机化斑存在,大小不变,其余状况可,血压基本稳定。

讨论眼底视网膜血管属微血管范畴,也是人体唯一可以直接窥视的血管,作为临床观察血管损害的一个窗口,可间接反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管的病变情况。高血压病虽然是全身性疾病,但在视网膜上可出现相当典型的特征性改变,可反映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且其病变程度与全身主要脏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并且是早于其他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病重要的病理改变,早期阶段为全身小动脉痉挛,长期反复痉挛使小动脉缺血缺氧,细胞增殖肥厚、纤维化而出现不可逆的病变。在高血压的病变过程中,初期眼底血管往往是正常的,随着病情的演变,眼底血管就会逐渐发生一系列血管管径和管壁的改变,动脉普遍狭窄,血管壁硬化导致血管壁光反射改变,血管纤曲,动脉和小动脉分支角度增大等,形成动脉硬化和相应的视网膜病变。有文献报道,我国HRP阳性率为70%左右,其所致眼底血管的改变基本上与高血压3个时期的变化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体内动脉的情况,对判断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HRP的治疗主要靠对高血压病的药物,在有效的抗高血压措施下,视乳头水肿和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等可逐渐吸收消退,此外眼科可用烟酸、地巴唑、VitB、VitC、芦丁、丹参、葛根素、舒血宁等药物辅助治疗。为了促进吸收可以肌内注射a-糜蛋白酶或结膜下、球后注射透明质酸酶。稳定时也可注射眼生素、胺碘肽或安妥碘及组织疗法等。本病例中出现了自视盘向玻璃体生长的新生血管膜,且面积较大,引起了视力下降,经过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视力恢复,但向玻璃体生长的树状新生血管膜不能消除,随访1年,患者视力稳定。笔者认为若患者发生大量眼底出血及玻璃体积血情况,可考虑行激光术或玻璃体切除手术来切断血管膜的血液供应或直接将新生血管膜切除,或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阿瓦斯汀进一步冶疗。

参考文献

[1]廖树森.高血压病眼底诊断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

[2]杨德旺,眼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48.

推荐访问:视网膜 高血压 病变 报道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