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制度认同度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10 12:45:02  阅读:

2008年全国已经有68所高等学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可见,自主招生试点在高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高中生作为自主招生的参与者和受益方,其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认同对该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本研究对河南省在校高三学生进行调查和访问,了解现阶段中学生对自主招生政策的了解情况和态度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学校及相关部门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教育和研究。

一、 自主招生制度及其认同度

从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首批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开始到2008年,全国共有68所高校实施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招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的自主招生是根据有关政策,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进行选拔,考生通过参加高校组织的测试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统一高考,但在录取方面会享受一些优惠待遇。

1.自主招生的模式

自主招生目前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非完全自主招生制度:高校拿出招生计划总数的5%进行自主招生,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第二类是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完全自主招生制度:主要在上海地区实行的自主招生模式,这两所大学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已经被自主录取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第三类是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需要再参加高考。

目前河南地区的考生主要参加还是第一类自主招生。即考生自荐或是中学推荐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高校审查合格后,考生参加高校的选拔考试以取得自主招生资格,在取得资格之后还需要参加高考,以高考成绩作为最终录取的依据,但在录取时会享受到10至20分左右的降分录取。

2.自主招生的意义

自主招生制度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但是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部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行自主招生制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量。高考分数将不再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中学也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各种潜力的挖掘和培养,中学生将有更大的空间来发展自我。其次,自主招生制度有利于高校自主发展,是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基本途径。高校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独有的办学理念,提高选才和育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高校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长,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三,自主招生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必要条件。自主招生制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看重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中学生注重各项素质的提高,实现个性发展。

3.自主招生制度认同度

教育制度认同是公民对一教育制度框架体系在价值上的承认与肯定,认为它是基本正义的,自己愿意遵守与维护这一教育制度体系。它包括价值上的认同、对其发生原则的认同和情感认同。充分反映人们共同的价值观是教育制度获得服从者信仰和自愿遵从的必要条件。

自主招生制度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其直接的受益者是高中学生和高校。因此该项制度应该得到高中学生的认同,那就必须要反映高中学生的利益。我国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目前还正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自主招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很有必要了解高中生对于这种新的招生模式到底了解多少,对这种招生模式的期望是什么。

二、 高中学生对自主招生制度认同度的调查结果

1.研究方法概述

本研究主要从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河南省普通高中的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365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65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经过统一审核,统一编号并输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本调查对象共有男生118人,女生224人。

其中父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有220人,高中程度的有105人,大学程度的有14人,大学以上的有3人。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自主招生制度认识不够

对于自主招生制度的认识程度上,247人表示仅仅知道有这回事,15人表示比较了解,11人表示非常了解,而69人表示从未听说过,占总人数的20.2%。

目前高中学生对于自主招生制度严重的认识不足。在自主招生制度实施三年之后,仍然有高达20.2%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听说过自主招生制度,对于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表示出漠视的态度,是值得深思的。

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下,高考分数作为进入大学的唯一的通行证。高中学生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充耳不闻。特别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中,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也就不可能了解新的招生制度了。

另一方面是由于制度实施的原因,社会及学校对于自主招生的关注度并不高,导致自主招生只是存在于广播、电视新闻之中,它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是偏远不发达地区的学生仍旧是遥不可及的。

(2)对自主招生制度的公正性存有疑虑

在自主招生的公正性上,有234人表示自主招生制度有一定的公正性,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69人认为基本公正,35人认为没有公平性,仅有4人认为很公正。

中学生对于自主招生制度的公正性的疑问,主要来源于教育者对于自主招生制度的态度不明晰,在对学校和老师是否支持自主招生的调查中,有219人不清楚校方以及老师的态度,80人认为校方以及老师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仅有27人认为校方及老师支持。

校方和老师对于自主招生的态度暧昧是造成学生对于自主招生制度的了解不够,进而对自主招生制度的公正性存在怀疑。

由于自主招生有明确的限制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自主招生,更多的学生还是必须要经过高考进入高校。因而校方和老师对于该项制度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造成一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招生制度不了解,认识不够,也就很难对它的公正性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自主招生对于招生对象的条件限制,也是让学生感到不公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对于自主招生报考时的种种条件限制,如生源所在地,成绩方面,获奖情况,学校推荐等等,这些条件限制使得学生对于自主招生制度本身的公正性产生怀疑。有174人认为报考时的种种条件限制不太合理,有些要求不太公平,占总人数的50.9%;有110人认为报考时的条件限制不合理,有些条件明显欠缺公正性,占总人数的32.2%;有51人认为报考时需要这些限制性条件,占总人数的14.9%。

(3)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诚信问题

和普通高考一样,自主招生制度中也存在有诚信的问题,比如说,中学推良不推优,推荐一些并不是很优秀,通过高考不能很有把握进入重点院校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一些中学在推荐学生时还存在有伪造成绩单,伪造获奖证书等不诚信行为;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考生毁约,即高考成绩很优秀,可以进入更好的大学,而拒绝进入相应的自主招生院校。因此,我们就“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有必要与相应的高校签订诚信协议”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07人认为应当签订,认为学生的失信行为会影响到自主招生的实施,占总人数的31.3%;有185人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将来根据高考成绩再做更好的选择不是错事,占总人数的54.1%;有47人认为无所谓,占总人数的13.7%。

2005年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最终录取情况

上表是部分大学2005年自主招生最终的录取情况,从中可以发现,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候选人,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选择了相应的高校,而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流失。高校投入相当大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自主招生,但是很多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候选人却选择在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再另谋他校,造成高校高投入,低收效,使得自主招生的成本大大的增加,不利于自主招生制度的推广实施。

资料来源:浙江大学汪菁硕士论文《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评析》这首先是由于一部分考生将自主招生当作是高考的 “定心丸”。即使在高考中发挥不是很好,但至少还能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另一方面原因是即使考生不履行与高校的诚信条约,也不会受到任何法律上或是其他的惩罚。这是造成考生单方面毁约的主要原因。

(4)对自主招生制度期望很高

自主招生制度尽管是一项还在试行当中的招生制度,但是对于中学生的影响确是巨大的。有53.5%的调查对象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自主招生作为自己的升学途径;有53.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主招生制度是对传统的招生制度的改革;有36%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考不能全面的检验个人的综合素质,而自主招生制度更全面,更科学;42.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考和自主招生各有优缺,优势互补,考分,平时成绩和综合能力同样重要;53.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主招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的负担。

高考制度恢复30年来,为高校选拔了成千上万的学生,为社会造就了一大批合格优秀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证。但是长期依赖单一的招生制度:将高考成绩作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唯一依据。这在无形中将一些高考中失利或是某方面有特长的考生拒之高校门外,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千篇一律,丧失个性。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是欢迎的,并且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长期的单一招生模式——“一考定终身”,迫使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来取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学习中去,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两脚的书橱”,而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可能在一次考试中就能够检验出来。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又不断地给学生的心理施加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承受学习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而自主招生则相对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41.5%的调查对象认为,对于自主招生考试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复习,而是重在平时的积累。自主招生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作为一项招生制度,它的出现又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必去挤“独木桥”。

三、 调查中所发现的其他问题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对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的期望是很大的。但在时间、报考和监督机制上的不完善是自主招生制度认同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1.考试时间安排问题

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由高校自行规定,大都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3月份,这正好与高考复习冲刺的时间相冲突。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此段时间是备考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个时间进行考试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自主招生的成绩不理想,同时又耽误复习时间对考生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2.招生对象的确定问题

经过我们的调查,普通高中在对学生平时档案的评定上并不规范。而自主招生中考生推荐条件中的“优秀干部”、“三好标兵”、“品德优秀”并没有一套严格的界定标准,以这种标准评定出来的“优秀”还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另外,有些学校采用一次考试来确定自主招生的推荐对象,这并不能真正地考察学生全面素质,也与自主招生的理念相违背:自主招生的对象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在某一次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

有的中学的“推良不推优”,或是提供虚假的成绩单及其他一些证明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到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3.招考公平问题

公平与公正一直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学生在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上还存在疑虑。在这个方面有些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比如:招生面试全程录像的公开和随机的考官制度。但是,这样一来,自主招生的成本又会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主招生的推广。所以推广面还较小,招生公平问题仍有待解决。

4.思想认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主招生并不了解,大部分人还仅限于“仅仅知道”的程度,这说明我国的自主招生在宣传力度上还不够;也说明了在长达30年高考制度的影响下,人们要完全地接受自主招生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 对策建议

1.建立全方位的诚信体系,保证招生的顺利进行

针对在自主招生中出现的失信现象,应当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的全方位的诚信体系。中学要保证所推荐的学生是本校优秀的学有专长的学生,在提供证明材料时要本着诚信的原则,不提供虚假的成绩单和获奖证书。而学生则在参加自主招生前要慎重的考虑,不能将自主招生看作是高考的定心丸,在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后,要守信用。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将招生的过程透明化,取信于考生。

从考生的选拔、推荐,到考生参加相关高校的自主招生的考试,到最后名单的确定,都要做到诚信,以此来确保招生考试的公平。

2.放宽招生条件,扩大招生规模,以体现招生的公平性

目前,自主招生的范围还不是全体学生,还受到地域的限制,此外还有一些明确的所谓“硬性指标”,自主招生仅限于省级重点中学,而且偏重选拔各类全国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者。这种限制条件使得一部分普通中学的学生失去了报名的资格,也使得一些学有专长的学生失去机会。

自主招生制度作为一项对现行高考制度的补充,它执行的结果应该是让更多的学有专长的学生走入高校学习深造,但是就目前实施的结果来看,自主招生的对象是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偏重选拔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将会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高校的改革步伐已经触及到这些问题了。清华大学2008年的自主招生简章规定的招生对象是“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或具有突出特长者。”北京大学2008年的自主招生简章规定的招生对象是“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放宽招生的限制条件逐步将自主招生的范围扩大,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群体的利益最大化,做到高校和学生的双赢。

3.加强制度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并熟悉自主招生制度

教育制度首先应该被人们所熟知,才有可能被人们所认同,不被人认识的教育制度是不可能被人们认同的。自主招生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也是如此。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对于自主招生,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还仅仅停留在“只是知道有这回事”。这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和老师有义务为学生传达最新的教育政策,并传达到位,使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中学生能够熟悉,并详细了解自主招生制度,也便于做出很好的选择。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也有必要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来保障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

自主招生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要被人们完全接受还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的高中生对自主招生制度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们大部分人对这项新的制度是持认同态度的,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希望改革能够继续下去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存在。

参考文献

[1] 李江源.论教育制度认同.嘉应大学学报,2003(1):70.

[2]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自主招生改革理论与实践探讨. 北京教育,2005(1).

[3] 欧阳宏斌,徐颖峻.对当前高考模式下自主招生的分析与思考.江苏高教,2004(4).

[4] 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复旦教育论坛, 2006(4).

[5] 张亚群.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改革透视.考试研究, 2007(1).

[6] 王继波,李准.对新形势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几点思考.航海教育研究,2007(1).

[7] 徐瑞英.试论自主招生模式.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8] 吴向明.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思考.江苏高教,2004(3).

[9] 孙中涛.浅析当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及其试点.现代教育科学,2006(4).

[10] 刘光余.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3(10).

[11] 宗俊峰,王燕.关于自主招生政策的思考.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4).

(责任编辑 孙晓雯)

推荐访问:自主招生 认同 实证研究 制度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