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战略预警能力与海工装备建设

时间:2022-07-09 14:30:03  阅读:

目前,我国海上战略预警和海工装备建设存在探测能力不足、监控覆盖范围有限、网络系统建设落后等问题。随着海上方向安全威胁对战略预警依赖增大,未来海工装备建设应从岸基建设、海基建设、天基建设、空基建设几个方面入手,强化装备建设中的技术研发与运用。

海上方向战略预警是国家海上防卫体系的“耳目”,可用于发现、识别和跟踪、定位海上来袭目标,在陆、海、空、天、水下等多维战场实施不间断的目标侦察监视,实时获取战场情报信息,并及时向海上防卫的各用户分发相关的情报信息,是海上防卫体系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海上方向战略预警形势严峻,现状堪忧,是国防建设中需要加快筹划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

党中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海洋强国目标,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海上安全和海洋发展利益,为海洋强国建设构筑稳固的基石,必然要对海上战略预警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海上战略预警能力现状

海上方向战略预警作为国家武装力量在海上方向监视和防御外来战略进攻性武器突然袭击,及其活动态势而采取的综合性警戒手段,主要包括早期发现、跟踪、识别来袭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等战略武器并及时发出警报和采取相应措施。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尚无先进有效的预警手段,我海上方向战略预警能力建设走过一段艰难历程。近年来随着一些先进作战平台的发展,我国海上防卫作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海上方向战略预警能力建设仍相对落后,与履行新时期使命任务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当前我国海上方向战略预警能力存在是能力不足、资源分散、覆盖范围有限、网络建设相对落后、与指挥控制系统信息融合水平低等问题,成为国家安全领域一大隐患。

探测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预警探测手段落后而且单一,缺乏空间、境外、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预警能力。其中空中侦察预警及指挥引导的基本性能远不能满足海上战略预警需要。尤其海洋监视、侦察卫星仍是空白,与美俄日等国相比差距更大。现役陆基空基对海对空观通雷达等设施设备较落后。海基如现役航母缺乏成熟的舰载预警机,所装备中程警戒雷达无法实施远程预警,由此导致近海预警探测不完整、远海预警监视无手段,水下预警监听无设施,难以有效实施海基核反击力量所需的战略预警。二是预警信息传输能力差。主要是缺少远海战略预警所需专用通信卫星及可靠的数据传输手段。岸基传输信道资源严重不足,难以实现通信资源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难以形成统一的海上战略预警态势。三是预警信息对抗与防卫能力弱,主要是电子对抗装备性能落后,预警情报分析、评估能力不足。

监控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天基海洋监视、专用通信卫星仍是空白,军用通信和导航卫星数量较少,海上方向战略预警范围小、探测距离近、覆盖率较低,尤其现役陆基对海、对空雷达探测距离有限,预警监控范围止于近海近岸,对第一岛链外等重点海区及更远的远海海域,缺乏实时、准确可靠的预警探测手段。现有卫星系统对海上方向战略预警的地理覆盖率和时间覆盖率较低,全方位、全时段战略预警能力十分有限。

网络系统建设落后

主要是相关数据链与指挥控制系统融合性差。现有卫星对海上方向战略预警需求的满足率低,与现役空基、陆基、海基和水下等侦察预警设施设备综合集成不够,海基核反击所需战略侦察、通信、指挥和准全球导航手段成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天基信息系统与空、海、岸基预警力量间宽带和高速数据链发展较慢,装备性能不高、互通性差,战术数据链使用效率低,未能按军民融合、三军联合作战要求形成一体化多维预警体系。

预警能力不足相关原因分析

我国海上方向战略预警建设资源配置管理不够科学,主要是资源投向投量不够均衡合理,海上方向不突出、投资欠账多,重大专项装备投入少。尤其海洋专用卫星空白多、数量少,其他领域预警探测手段也较落后,预警机、侦察船及对海警戒雷达、防空雷达、岸基警戒声纳系统等侦察预警探测装备均存在“短板”。

此外,海上方向战略预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够。主要表现为:军队未能积极利用市场全要素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资源,包括民用卫星、民用通信等信息资源;军地间协同较为困难,包括制定电磁频率使用计划、协调军地用频矛盾、加强电磁频谱监控、调整电磁频率使用方案、禁止违反电磁频谱秩序等方面缺乏有效整合;初步数据链体系还不完善,未能通过改造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警情报资源共享和电磁环境的有效管控。

海工装备建设需求

海上方向战略预警能力主要是综合运用空、天、海、岸各型传感器及其相应综合应用系统对海上、空中、陆上的区域和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探测和预警的能力。加强海上方向战略预警能力建设,重点是形成以岸基侦察为基础,空基与天基侦察预警探测、海上超视距探测和水下警戒探测为重点,远、中、近程战略预警相互配套,各军种及地方力量情报相互融合,形成实施立体、精确、严密、可靠的情报搜集和目标探测获取体系,通过提供及时、准确、多维海上方向战略预警,有效确保国家海上方向安全。

岸基建设

目前,岸基和近岸预警仍然是我国海上方向预警监视的力量主体和重要基础,进一步巩固岸基预警探测系统,是提高海上方向预警监控能力的有力举措。尤其我国在南沙地区实施扩礁建岛之后,岸基预警装备建设可将陆上方向的岸基预警范围向海上方向前近推数千公里,成为我国加强南海方向岸基战略预警能力的有利阵地。

其具体对策:一是进一步完善岸基固定预警网络,对现有岸基阵地进行信息化改造,建成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预警体系,实现联合监控。二是大力发展大型相控阵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无源雷达、双(多)基地雷达、米波三坐标等新型预警监视手段,提高装备的“四抗能力”。三是统配一定数量的隐蔽雷达站和高机动雷达站,提高预警探测网的稳定性和严密性。四是在重点方向解决完善和部署声纳探测、磁探测、光学探测、弹道轨迹探测等新型探测手段,以弥补常规探测手段的不足。

海基建设

海洋监视系统主要用于探测敌方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海上运载工具、活动区域和发射情况等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水面和水下两种,通常以舰艇战斗群为主体建立综合性的海上侦察、监视网。航母作为大型水面作战平台,能携带舰载侦察、预警机等装备,可适时获取卫星侦察预警信息,进而可用于遂行海上方向战略预警。当前,我国辽宁号航母仅装备引俄中程区域警戒雷达,编队自身远程警戒就是薄弱环节。因此,应加快发展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和远程预警雷达。

其具体对策:一是重点构建以航母为中心的预警情报系统,逐步形成以母舰为中心、编队相配套、其他海上预警力量支援、岸海互动的航母预警情报体系。二是继续加大专用预警船建设力度,建设新型综合电子预警船,更好地适应我军对预警情报的保障需求,发展隐蔽性强的预警渔船,提高隐蔽预警能力。三是研制通用性强的预警方舱或快速部署预警装备,可搭载我国远海训练、出访舰船和地方远洋船只,利用其隐蔽性强、活动范围广的特点,实施预警和情报收集。四是发展舰载升空预警平台,发展预警直升机、无人机,装备专业预警船和作战舰艇,利用预警直升机、无人机的升空预警优势,提高其预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拓宽预警范围。

此外,水下预警探测是利用水下设备探测水下目标,主要分水声探测和非水声探测两类。应加快建立水下信息获取基础设施,包括建立以近岸水声站、战术水声传感器网络和无人潜航器为主要节点,覆盖近、中、远海的水声信息获取网络,并通过无人潜航器配备多种传感器,为潜艇和水面舰艇提供水下图像,并为战术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天基建设

天基侦察预警力量主要指航天监视网或卫星侦察网,是以各种侦察预警卫星(含侦察用空间站、飞船等),数据跟踪和中继平台(包括空间站等天基平台)为主要装备,辅以相关的信息传输、初步处理设备所构成的情报系统,用于太空侦察,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各种空天飞行器和地面目标,为空天一体作战提供准确的作战态势信息。

其具体对策:一是积极发展适应海上联合作战特点的海洋监视卫星系统,发展分辨率适度、宽覆盖、多传感器海洋遥感监视卫星和多频段信号预警卫星,卫星数量形成必要规模,提高对海上舰船目标连续预警监视能力,满足我远海防卫作战对海上舰船目标态势建立和远程打击武器目标指示的需求。二是发展导弹预警卫星,主要用于监视敌弹道导弹的试验发射,探测来袭导弹参数、袭击目标和飞行时间,为己方导弹防御提供充裕的反应时间。三是发展卫星探潜手段,研制适用于潜艇探测的具有高辐射分辨率的专用遥感器,采用搭载或小卫星组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卫星探潜能力,完善卫星海洋监视手段。四是建设卫星预警监视综合应用系统,适应对多源卫星信息综合利用的需要,解决海上方向对战略预警目标综合态势建立的急需。

空基建设

空基侦察预警能力由载有各种侦察设备的空基平台、相关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设备及人员组成。主要用于航空侦察,掌握敌我态势、提供预警、进行攻击效果评估等。当前我在钓鱼岛海域所设防空识别圈,作为海上方向战略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多军种的联合预警兵力行动。要加快侦察机、预警机、侦察气球和飞艇等空基设施建设,通过预警机探索和监控空中、地面、海上目标,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及早发现和识别跟踪目标,为己方拦截、打击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

其具体对策:一是要抓好各种专用预警平台研制建设。加快预警机、警戒机、远程预警飞机、中高空长航时无人预警机、平流层飞艇等专用预警平台研制,尤其要重点发展无人机,同时协调好相应的地面配套设施、接收处理系统和保障力量的同步建设,确保尽快形成战斗力。二是加大气球载雷达装备研发力度,提高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三是研制发展系列预警吊舱,发展通用预警吊舱、合成孔径雷达预警吊舱,为充分利用现役飞机增强我航空预警的规模数量提供途径,有效提高我国航空预警对战时空中突防的预警和保障能力。

此外,未来“临近空间”飞行器这一新的空天侦察手段,在情报收集和监视以及通信保障上有很大发展前景,应发展平流层太阳能无人机、平流层飞艇、自由浮动气球和摇控滑翔飞行器等多种“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协助下实施跟踪、侦察和情报搜集。

技术研发与运用

建立体现当代科技水平的海上方向战略预警装备体系,要从先进技术研发入手,选择那些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代表预警技术发展趋势的关键技术,组织军地力量集体攻关,尽快实现关键技术和重点装备的突破。同时尽早启动以替代技术为主的新装备研发。

主要技术方向:发展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有效对抗各种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的相控阵雷达技术;发展与常规窄带雷达相比具有较强反隐身性能、抗干扰性能和低截获概率等优势的超宽带雷达技术;发展具有高度的电磁隐蔽性,在抗有源电子干扰、抗反辐射武器攻击和探测隐身目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双(多)基地雷达技术。发展可用带宽、天线增益、超低副瓣等新技术换取雷达峰值功能降低,从而避免遭受敌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攻击的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发展具有作用距离远、覆盖穿戴大、探测频域宽、识别能力强、工作隐蔽等优势的无源雷达技术。发展既具有探测距离远,又具有很好的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能力以及反隐身和抗辐射导弹攻击能力的超视距雷达技术;发展新型低频大功率主动探测、甚低频被动探测等水声探测手段,实现对安静型潜艇的有效探测。实现相关技术领域的同步发展,如在平台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元器件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等方面,同步开展技术探索与研究。

推荐访问:工装 预警 海上 能力 战略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