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类专业的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07 12:40:03  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等工程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对CDIO模式的认识,扩展到对软件类专业的工程教育问题研究,并以软件测试专业为例,通过对软件工程行业背景、软件测试职业素质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与讨论,并在此研究基础上,阐述CDIO模式下开展工程教育的实践与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工程教育;CDIO;软件测试;实践过程

1 对工程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1.1 工程的概念

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有联系,但在内涵和本质上是有差别的概念。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认知、发现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即“求真”和探索,追寻和探究“为什么”。科学关注人类尚未确切、完全、详细了解的知识,属认知性的领域,不存在创新。而技术一般是指科学指导下的发明,是实践中产生的创造。其目的是为人门找到可制作出产品的某种工艺,即策略、方法与过程。工程必然是一种或多种技术在配套环境与条件支撑下所形成的集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产品,提供可服务的装置和系统。从三个概念上看,三者的目标和需求不尽相同。

从工程学的角度审视,工程是应用学科知识和技术原理解决问题,是人类综合应用科学理念与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工程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工程师是工程实现的核心因素,工程师利用科学所发现的知识,制造对人类社会有用的物体或工具。

工程(包括产品生产和工程项目)在多数情况下,不仅需要符合技术要求,也必须满足其他的条件。工程师最关键与独特的任务是发现、理解并结合实际问题或条件的局限(包括材料来源,物理的或技术的限制1,来达到满意的结果,通过构思、判断和推理,将科学、技术、数学和实践的经验应用到设计、制造、对象或过程(运行或程序)的运用操作中。工程探究和实现局限条件改进的可行性和其他诸如经济成本、可生产性及适用性等问题的策略与措施。高等教育的工程类专业是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或生产部门所形成的诸多工程学科,也称之为工学或工科。

1.2 工程要解决问题

工程的目标是“求用”,工程活动更具实践性。从经济角度看,工程师必须使制造出的物体(产品或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对工程而言,经济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工程和科学都需要研究,但工程师是为“制造”或更好的“制造”而学习和研究。工程研究对象和过程是:在基本的物理化学问题已被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这些问题需要精确解决,即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技术策略和相关经验找到工程问题的解决策略,通过构思、设计、实施、管理工程几个环节来实现。工程研究和寻找的是近似方案,工程的本质问题之一是评价和优化方案,并实现与完成目标。

1.3 工程教育与CDIO模式

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工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程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工程师。因此,高等工程教育需要围绕如何推进教育创新,进行各种有益探索,培养符合工程要求的专门人才,提供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环境。

高等工程教育本科与专科层次的共性是两者属同一范畴,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学科的工程教育,培养将科学原理转变为工程(产品或项目)设计、工程规划与决策的人才,而后者更多的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工程教育,培养将工程原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的人才,因此,更具工程特性。

工程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综合性、复杂性要远高于技艺型的职业教育(如艺术、农技、维修等),同时,它也不同于基于操作技能型的职业教育(如生产线的装配等),所培养的是以特定工程职业素养为基础、为支撑的专门人才。

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化、更新。这对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职业和专能适应性已从狭隘的岗位技能拓展为综合性的职业能力,由单一的满足为上岗所备能力转变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

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核心技术与多种技术的集成。在这个集成过程中,非工程化的因素,与技术和工程本身同等重要。现代合格的工程师不能完全在某一专业的封闭知识领域中培养出来,必须要接触他人,形成团队,必须接触社会,适应各种法律、政策与环境,必须考虑其工程的成果对人类生活、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否则这项工程是失败的。由此,技术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是培养新型工程人才的必然途径。

ACM/IEEE对工程教育和人才的基本要求为6个方面。

(1)具有系统观点:了解工程与社会间的复杂关系,熟悉系统设计、构造和分析过程。应是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多面手,并胜任跨学科合作:

(2)具有知识的深、广度:知识面宽,但在具体领域方向能够深入;

(3)具有设计经验:能参与设计活动,具有工程概念,懂得如何去设计和开发复杂的技术系统;

(4)掌握工具运用:能准确使用(软、硬件)工具,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5)通过职业训练:了解职业(行业)需求,具有产品(系统、应用服务)意识,生成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

(6)具备交流技巧:能以合适的形式(书面、口头等)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具有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并培养一定的商业和领导能力。

为此,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评估标准,并被认为是合格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 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

· 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 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

个过程的能力;

· 有接受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

· 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 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

· 有有效地表达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 懂得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学会和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 具有对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

· 有运用各种现代技术与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重视科学基础前提下,培养工程师更强调的重点是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生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与素质。这对我们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是很好的启发和参照。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注重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现实世界的系统和产品过程中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得到完整全面提升。其核心思想是以产品(或项目)的研发到生成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上述四个环节为进程,构造基于工程(项目1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这种模式激活了教学过程的主

动性、强化了实践,要求教学融课程的有机联系方式进行学习和体验工程。CDIO模式对学生能动性的完成工程(项目)任务(活动)的培养具有重要效能与作用,使学生较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工程,培养工程素养,解决工程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高等教育依照该模式培养的工程人才,深受到产业与工程界的欢迎,并对此充分肯定。学习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改革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是可借鉴和值得推广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策略方法,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良方”。

2 软件工程内涵与软件测试特征

2.1 软件及其工程内涵

软件是人类的特殊智力产品,现代社会及各行业都高度依赖软件的应用。各领域或行业的软件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

软件产品(项目)的开发应用有其特定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软件生命周期”,其开发过程称为软件工程,它体现整个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技术运用的过程。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它是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软件,使其有效、实用与保证高质量。软件开发的能力包含在从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设计编码、质量监测、交付使用与“生命”终结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各种技术与非技术的因素。软件的形成过程将构思、设计、实现和过程运行紧密地捆绑,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其开发的过程和生命周期中包括诸多工程性因素。

在高等教育中,软件工程是一门学科及专业,它涉及计算科学、设计模式、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开发工具、质量标准、系统平台等多个方面,软件工程教育的目标是认识和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方法学和工程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传统软件专业教育,更多强调技术,而忽视工程。其中最为强调的是程序设计基础,要求学生能很好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熟悉编程语言(平台),忽略程序与软件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了程序,却忽略了软件;知道了软件,又忽略了系统:熟悉了系统,又忘却了工程。

工程化在软件产品开发中体现出人的智能、技术、管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整体蕴涵。工程化体现了计划、过程、资源、成本等的要求,具体说,就是与市场、时间、成本、对象相关,涉及到技术之外的管理知识和行业经验,需要检测、评估、管理和进度控制。

CC2004(ACM、AIS和IEEE-CS 2004.11联合公布的新的计算学科教程)强调“理论一抽象一设计”的知识学习和应用过程。这里“理论一抽象”或“抽象一理论”体现理科特征,而“抽象一设计”或“理论一设计”则体现工科特征。

CC2005中,对计算科学每个学科领域都提出“职业训练”或“社会和职业问题”的教学要求。这里不仅是专业与技术,实际上既包括专业知识领域,也涉及应用行业背景知识。

图1是CC2005中软件工程专业分析图,表达计算学科知识与软件工程的要求及其倾向。

软件工程教育需要给予学生工程学习和训练,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构建知识结构,将学科知识、技术与工程有效结合,体现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工程学和方法学的实施,实施技术与管理能力训练和职业综合素质综合的培养。

2.2 软件测试特征

软件测试是软件学科领域的新发展软件测试是新型专业,软件测试具有工程化特征。

(1)软件测试已发展成为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新的分支学科,它不仅与软件传统学科与技术产生交叉,而且体现出学科、技术相对独立的特征,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理论体系、技术规范、策略方法与工程流程。图2是以软件测试生命周期建立的测试体系(v模型),它呈现了测试策略、测试进程、测试标准和工程化过程与特征。

(2)软件测试已建立专业的职业(岗位)系列,人才分布从初级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软件测试的工程化工作主要由测试工程师策划和实施。分别完成测试执行、测试设计、测试策划管理,以及测试产品(平台、工具)的开发。

(3)软件测试领域已建立了全球权威唯一的国际软件测试专业认证体系(ISTOB),制定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标准,得到全球40多个国家的参与认可,开展软件测试专业认证工作。

(4)教育部等部委2007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软件测试等确定为12个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目前软件测试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所重视和新的软件专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

软件测试工程化体现了测试计划、测试过程、测试成本、运用资源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与软件测试与市场、时间、成本、对象有关,涉及到技术外的管理知识和行业经验。软件测试策略体现了系统的折中优化过程。在重视测试技术的同时,测试强调工程性,需要测试计划、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资源和实施的成本资金,同时测试需要评估、管理和进度控制,以及过程的改进。

3 软件测试专业的工程教育

3.1 以工程教育理念和CDIO模式设计软件测试专业

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突出表现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成果的能力。构思以软件项目教学主要为载体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施方案,以软件测试专业为实践对象进行项目制教学的改革,探索可行的能力训练方案,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得到提高。

(1)以专业课程计划、课程大纲和课程教学方案等教学文件的标准化建设,以“技术与工程中心”模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以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以项目为主要载体的工程教育课程,以电子化、网络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形成科学的CDIO工程教育的范式,用以指导整个教学的进程与各项工作。

(2)建立具有工程内容的课程结构模式,课程建立采用平台结构,据此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充足的工程实践项目,安排足够的工程实践和实习训练,建立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与条件;引入和开展软件测试的国际(工程师)资格认证,推进工程教育的效果检验和质量评估价:建立和实施工程教育的岗前培养模式:对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

(3)项目教学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设计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让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零距离”靠近。

3.2 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与社会人文科学课程组合。

(2)软件学科与技术课程组合。

(3)软件测试专业课程组合。

(4)项目课程组合。

3.3 建立满足该专业特征的教学策略

软件测试专业从建立初期就从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础理论、动手实践、创新设计、实践训练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培养,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1)研究和开发适合本校使命和特点的专业课程模式。其主导思想是:注重工程学科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注重工程实践训练;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注重社科人文、经济等方面知识的作用。通过教育,使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学科与技术基础,这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获得工程实际训练,真正学会用学科与技术基础运用于工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有效结合。

(2)综合性的项目课程分别为单元与集成测试、软件项目功能测试、软件项目性能测试与系统测试。这些项目课程都设计为综合性的工程项目。每个测试,将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分析、设计方案和执行方案。每个项目由小组团队完成,分别进行实施阶段和成果的评估。

为保证项目教学的运行,选用和设计案例。案例是单门课程的教学载体,是工程中已有成果,其承载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学习,是实施项目制教学的前提,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案例学习注重“实施”和“运行”两个环节,“实施”侧重过程,设计和管理的执行过程;而“运行”注重项目方案的优化、改进与维护。

(3)在保证有扎实教学和学科基础前提下,使之尽早面向工程实际、系统构思、规范设计、合作学习、团队工作、工程实践等。加强工程训练的策略,主要是实施两个层面的活动,即案例实践计划和实践导向计划。前者,在课程教师指导下做小项目测试和案例测试;后者,与企业结合,组织学生加入软件测试工程实践,历时三个月,集中学习如何完成实际项目,历经全过程,这些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工程能力方面起到较大作用。

(4)完成软件测试工程任务,需要建立行业或领域的概念,因为许多软件是行业或领域应用的系统。软件测试专业学生必须了解软件项目的背景,这是软件测试工程的要求。行业领域千差万别,在校学习期间通过教学全面了解行业背景不现实,但结合软件测试项目使学生对行业或领域建立概念,通过项目分析、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习环节等方式了解行业概念。通过寻找合作伙伴,组建团队,与行业顾问、咨询专家结合,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逐渐熟悉起来,培养学生合作完成测试任务的意识与行为。

(5)软件测试不仅仅是某个单项技术或多项技术的应用,而是实施项目。在测试工程实施当中,通常会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因此,软件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系统分析和软件架构、软件开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等都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干系人。测试人员需要学习和熟悉项目管理。

(6)教学方法从“讲授知识,使学生知道了什么”转变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会用得怎样”。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目前贯彻的教学方法较多采用讨论式学习和以小组形式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学习,结合实际项目,把学生组织为若干小组,教师联合指导,通过合作完成项目,从中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横向思考、学会联系实际地学习、学会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立风险意识)、学会团队合作与工作协同配合等,培养综合能力。

(7)建立开放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可灵活、自由、主动学习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建立sparkIe网络课程教学与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该专业多门课程电子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个性学习建立环境与条件,使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多样化。

(8)提升学校教师的专能,包括系统的学习和研修软件测试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工程实践,积累专业实际工作经验,重视软件测试学科与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吸收并与专业教学有效结合;与企业建立持久而有效的合作机制,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与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多种措施,提升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3.4 实施过程与方法

3.4.1 实施“两个引进”策略

实施业界软件测试专家和工程师的引进、企业真实软件测试项目的引进。采用灵活办法聘请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或测试专家来校教学与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建立在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教学团队,形成以解决工程问题为主导的教学师资。

3.4.2 设计5个项目课程

其中4个为学期课程项目,1个为毕业项目课程(专业实习)。

学期项目课程:是专业课程的运用载体,是软件项目测试工程中未来的成果,承载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与工作能力的培养,是贯彻工程教育的重要策略与途径。4个学期项目分别在前2、3、4、5学期实施,每个项目都安排“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发挥学生主动创新思维,综合运用课程知识。“构思”注重测试的需求分析和测试策略制定,“设计”注重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测试过程的设计。为便于实施学期项目,建立以学期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模块。一个项目课程针对一项软件测试主要的测试类别和特定任务领域性专业课程,使课程知识有机联系。每学习完成一门项目课程,则应能完成该测试类别领域的任务和工作,更主要的是能通过课程的集成运用进行学期项目设计与运行。

毕业项目课程:是专业实习阶段的学习载体,为企业的真实项目,承载着软件测试工程师专业与职业综合素质的训练。毕业项目在三年级实施,要求学生完成完整的测试工程项目。

在能力训练体系中,案例教学与学期项目、毕业项目不间断实施,使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充分培育。

3.4.3 建立“技术与工程中心”工程训练平台

CDIO工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应将项目“设计,制作”的全过程置于真实生产环境中。为此,通过建立技术与工程中心,形成开放式的实训基地和技术培训中心,依托真实生产环境(软件开发与测试环境)实现学习与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项目教学的条件得到保障,使学生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项目工程得以实施。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3.4.4专业能力训练体系的实施

(1)实施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在课程设计上,以来自软件测试的一组工业案例为载体,采用案例教学,按照案例的设计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渗透和培养。

(2)安排实施计划,保证项目运行。重构思与设计,通过收集资料、头脑风暴、整理方案、小组讨论,然后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小组分工,并开始进行方案设计。在项目,学生编制项目方案书,通过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点评进行测试方案的评审,对项目设计的规范要求和可行性提出评估鉴定意见。项目方案评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维;项目小组必须细化方案,形成完整书面文本,进行项目汇报、答辩与成果展示,并进行成绩评定。其他学期项目也照此流程

执行,通过多次反复训练,培养学生能完成任务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对评审完成的项目才能进入方案实施阶段,在技术与工程中心完成。

(3)校企合作共同指导实习,确保毕业项目的真实开展。该阶段项目选题由合作企业选择其完成或运作的真实工程项目。专业实习以工程师培训的形式完成,实行“双导师”指导,由合作企业与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培训集中、连续进行,中途不间断;教学检查由校企共同制定阶段性检查和项目考核目标的检查。检查注重项目运作成果和实用价值,以判断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培训效果。

3.4.5能力培养体系的多维度评价,

在实施能力训练体系时,实施考试改革,从项目汇报、项目成果、能力形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在CD环节重点考核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和主动性创新思维;10环节重点考核技能。

CD环节评价。在项目实施中,根据项目方案汇报,由2~3名教师(校企双方组成)团队组织和负责评价,根据学生在项目方案中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判断。

10环节评价。在项目实施后,其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通过运行进行检验。具体做法是,各项目小组通过项目总结交流,介绍项目实施过程;通过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实际的运行,展示项目的实践效果,并通过项目评价小组进行评价。

事实上,学生在CD阶段一次评价就通过可实施的方案不超过20%,经过对方案改进后,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多数学生的方案可实施。

通过软件测试专业国际专业认证,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得到业界认可,就业竞争力增强,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 结语

4.1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内涵建设成绩显著

从2004年开设软件测试课程到2006开办软件测试专业,6年多的软件测试教学实践,已培养两届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工程经验较丰富的“双师”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创建了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与工程中心(软件企业模式的工程运作环境),汇集和运用软件测试案例40多个,实施和完成软件项目(包)测试项目约20个,编写出版了3本专业教材,开发了网络型课程教学和资源管理系统和可运行的12门专业课程,200多项课程资源。教学成果获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广州市第7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多个奖项。

4.2 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就业质量提高

软件测试专业学生,特别是经过CDIO模式教学活动的2006级学生,经过各个阶段工程教育,专业就业率达到1 00%,并就业于软件测试或软件开发岗位,从事专业性工作。2007级,由于贯彻CDIO模式教学,获取国际软件测试测试专业认证(ISTQB)的人数达到50%,截至2010年1月,中国通过该国际认证的近1000名软件测试专业人员中,95%以上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从事软件测试领域专业性工作。

企业对所接受的毕业生反映良好,不仅表现在对入职后的满意度,也表现在就业之后的持续成长性方面。

事实说明,软件类专业实施工程教育的思路正确,认真与科学落实CDIO模式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专业人才。两届软件测试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反映了软件企业用人的理念,对学校培养的质量合格人才——工程师,无论是哪个层次的人才,企业都需要。原本在招聘中要求应聘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软件企业,对达到同样质量要求的高职专业学生一样青睐。企业看重的是合格的人才,并不以学历作唯一考量,即使是对像软件类专业技术和人才素质较高的领域。

4.3 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办学层次和效益提高

通过校、企、政合作,建立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技术培训中心机构,将高等职业从学校拓展到社会、企业。开发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课程、高等学校软件测试(专业)课程师资研修课程、国际软件测试专业认证(ISTQB-FL)课程,加强为社会、行业的服务,同时,与专业同行分享经验。开发的培训课程贯彻和落实工程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因此,成效显著。举办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100%专业对口:开展的ISTQB课程两期培训100%认证通过;开展专业经验分享、交流达到十多次,我校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办学层次和效益提高。成功的策略与做法已成案例,并得到持续发展和推广。

4.4 几点体会

CDIO教育模式引入工程教育,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同时,它也是一件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努力。

我们需要继续保持一定的数理基础和学科教育,特别是针对软件类领域的工程(项目)构思和设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对肢体动作的大、小脑配合性动作的要求不高,对操作技能性的要求也并不强烈。重视和强调工程实践的训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也包括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反映和强调:综合与集成、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工程与经济管理的结合。

项目教学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最佳策略和方法之一,项目的载体作用和实现工程目标的功效要优于其他的教学设计与方法,甚至可以认为是CDIO工程教育成败和收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优化项目的设计与运用依然需要进行研究、实践、总结与探讨。

推荐访问:类专业 实践 工程 研究 教育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