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实践教学探讨

时间:2022-07-06 18:15:03  阅读:

摘要:在问卷调查分析基础上,针对专接本学生因专业差异、个性发展多样性而导致实践课程学习效果不一问题,提出在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中开展多向、分层的教学措施,并对此措施的具体实施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卷调查;因材施教;多向、分层教学

自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软件工程”[1]概念至今,为更好地认识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许多与软件相关的思想、概念、方法和技术应运而生。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理解和运用软件工程中的思想与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软件项目的分析建模与设计开发,将软件工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综合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等知识。因此,对于我院计算机专业的专接本学生,如何使其在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提升其实践技能,就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1现状分析

受近年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专科毕业生中报考专接本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而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程序设计与编码能力欠缺。为进一步提高专接本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使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针对2008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学生生源、专业喜爱程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习惯、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的选修课程掌握情况、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的评价以及个人未来规划等6方面,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生源的专业差异明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08级学生分别来自北京的12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专业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60.9%的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是以网络、多媒体和通信技术专业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占36.2%。由于学生原就读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性,专接本学生在某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上存在较大差别,这也是部分学生的程序设计与编码能力比较欠缺的主要因素之一。

1.2专业喜爱程度和学习动机不一

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喜爱程度如图2所示。调查统计、分析显示,28.9%的学生对本专业比较喜欢或很喜欢,34.8%的学生不太喜欢或完全不喜欢所学专业,另有36.2%的学生介于中间。从男、女生对计算机喜爱的程度差异看,男生很喜欢和比较喜欢计算机专业的占40.1%,女生则占23.4%;不太喜欢计算机专业的男生约占18.2%,而女生则有42.6%。

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此项是多选题,因此可以看到,学生认同比率占前3位的分别是拿张本科文凭、获得一技之长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选择的都是比较现实的因素,这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文凭的要求等实际因素已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动机。

1.3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

在进行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调查时,问卷中共设计10多个小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考上专接本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大都是班上学习较好的学生,因此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课后能安排时间学习,在某些课程上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受专业差异等因素影响,其中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上课不能专心听讲。

1.4先修课程掌握程度不同

对多门先修课程的调查显示,55.1%的学生对数据结构课程掌握比较清楚,但在程序设计、编码时还需要参看资料、手册。C语言和SQL Server是学生学过且较为擅长的两门课程。调查结果说明:在数据库技术方面,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在程序设计语言方面,学生基本都掌握了面向过程的C语言,但对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学生们掌握的并不太好。因此,在今后的先修课程中,有必要通过教学内容来进一步加强学生运用面向对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1.5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的评价比较正面

对实训中不易把握的方面、课程评价、实训时间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在软件工程导论实训时,不易把握的内容是程序语言与编码、运用面向对象思路进行的类与对象的分析设计,比率分别为55.1%和50.7%。在课程评价方面,58%的学生的选项是学到一些有用知识,将来用得着;26.1%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实训时间方面,44.9%的学生希望用2周时间进行;有21.7%的学生希望用3周时间进行;还有17.4%的学生选择了4周。

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到,学生感觉软件工程导论实训不易把握,有所欠缺的正是先修课程中没有掌握好的部分。关于于实训时间,84%的学生希望实训在2周以上,从此不难看出学生们希望实训时间更充裕,这有助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在对课程评价方面,大多数学生给出了正面评价,即学到一些有用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实践能力提高不多、学过就忘了的负面评价,这说明实训课程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6个人未来规划较为多样

在个人未来规划方面,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在这部分学生选择的具体职业规划中,排前两位的是多媒体或动漫制作(占24.6%)、网站开发或管理(占23.3%)。那些选择与计算机无关工作的学生,首选的职业规划方向是行政管理(占21.7%)。另有17.4%的学生选择考研或出国。

调查结果分析说明,本科毕业后,男生中选择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占45.5%,而女生选择的比率只占25.5%。在具体职业规划方向的选择上,可以看到学生表现出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与其原专科专业的一定相关性。

2实践教学措施的革新思路

2.1多向、分层的设计思想

从上述现状分析中不难发现,当前在校的专接本学生在生源专业、学习动机及对计算机的喜爱程度上,与前几届的专接本学生已有明显不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的喜爱程度一般或不太喜欢,学习本专业的主要目标就是拿张本科文凭,不少学生的程序设计与编程能力欠缺,而学生在追求个性发展上又表现出较明显的多样性。因此,如何在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中增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个性发展需求,同时,又提高其实践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是我们此次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问题。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最先提出的,它强调个体的差异教育。何谓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教学的一种原则[2]。近年来,不少高校在部分基础课和计算机基础课上尝试进行分层教学[3-5],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这些观点启发,针对当前在校的专接本学生现状,我们认为在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中可进行多向、分层教学,这样不仅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可适合生源专业的差异性,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别。对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确定出不同层次的项目内容和评价标准,从而实行有差别、共同提高的实践教学目标。

2.2多向、分层的教学措施

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该课程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般由2~3人组成)开发出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小组成员依照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分别担当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设计师、数据库设计者、程序开发人员与软件测试人员等角色,逐步完成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等阶段的工作内容。通过具体的实践工作,使学生体会软件开发的一个完整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运用软件工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软件开发技能。

依据我院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大纲,该课程实施时,要求学生已具备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这样才能综合运用于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中。而根据目前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专接本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其原专业是以网络、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其程序设计与编程能力欠缺,但在我们目前的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内容又多以MIS系统开发为主,另有部分网站开发项目。显然,这样的实训内容对上述学生而言有困难,对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实训项目进行革新,初步的措施设计如下。

1) 项目内容多样。

具体措施是:在实训项目内容中,除了保留以往的MIS系统开发和网站开发项目外,还可将多媒体、动画制作、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内容引入进来,例如,在项目内容上增加手机游戏编程、PDA软件开发、制作具有故事情节的多媒体动漫等,这样既可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实训项目,又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2) 项目要求分层。

根据现状分析,当前专接本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存在差异,如何在一门实践性课程中,避免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这需要我们针对实训项目要求从功能、难度上划分出层次。比如,在每一个实训项目要求上,明确指出完成哪些功能可达到基本要求,增加或完善哪些功能细节可达到中等要求,增加、提高或优化什么功能可达到高等要求。同时,在多个实训项目上也要按照难度划分出层次,确定出实训项目可达的分值范围,这样学生就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比较相适应的实训项目,并在项目中力争达到较高的要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与提高。

3) 评分标准分类、统一。

由于实训项目内容考虑了程序设计、多媒体动画、网络通信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多向性,同时软件开发又具有过程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对于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的评分标准,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过程控制、分类统一。具体内涵有下面两点。

(1) 统一开发过程。即无论学生选择何种实训项目,都要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设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及软件测试4阶段的工作内容。教师则按照上述过程对学生在各阶段的工作进行评审,阶段成绩的总平均分与考勤成绩一同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项目验收成绩与实训报告成绩则作为期终成绩的依据。这样,教师就便于实现实训过程的控制,以及评分标准的统一。同时,这样的评分架构也可充分反映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以及相关方法与技术。

(2) 评分细节分类。即在统一评分架构后,通过对程序设计、多媒体动画、网络通信等多方技术及其软件开发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到在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软件测试这3个阶段,其软件开发特性并不因技术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这3个阶段的评分标准可以完全一致。因技术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的主要是软件实现和项目验收这两个阶段,对此,需要根据程序设计、多媒体动画、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各自特性,在评分细节上进行分类标准的制定,确定出各类技术的侧重点,这样才能确保多向、分层实训教学的实施,达到有差别、共同提高的实训目标。

3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与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认识并实现自身价值。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作为一门知识综合性强的实践性课程,其涵盖内容丰富,学生通过该实训课程的实际操作,可初步体会到系统分析师、软件项目管理者、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站开发员、软件测试师、数据库系统管理员等多个IT行业职位的工作,便于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发现自身的兴趣所在,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在软件工程导论实训课程中进行多向、分层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他们的就业成才创造机遇。

参考文献:

[1]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2] 李爱梅,陈宁. 和谐教育理念下的因材施教策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2):43-45.

[3] 周小玲.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于高职院校数学课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16-117.

[4] 张欣,杨秀红,吴凯.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调研与思考[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3):64-65.

[5] 朱嘉贤,李坚. 分层分类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8(18):129-130.

[6] 毕硕本. 结合课程特点、学习现状与学生意愿的教学实践[J]. 高教论坛,2008(3):19-23.

[7] 彭声泽,李琼. 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7):60-63.

Investigation on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ching

ZHANG Yu-hong, WANG J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ause of the ZJB students learning-effect differen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a multi directional, layered teaching measures appli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Training”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asure.

Key word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multi directional & layered teaching

(编辑:郭小明)

推荐访问:软件工程 导论 探讨 实践 教学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