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03 11:50:02  阅读: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甄选团队领头人、合理搭配团队成员、建立共同愿景、营造合作文化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建设,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教学团队 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郑柏松(1971- ),男,湖北英山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湖北 黄冈 43800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5-0092-02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

自高等教育体制产生后,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受到高职院校管理者以及教师的高度重视。教育专业发展与学科专业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两项基本内容。学科专业即教学内容,针对“教什么”的问题;教育专业即教学的技巧技能,针对“如何教”的问题。高职教师只有处理好“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高超的教学技巧、过硬的实践能力。但是,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高职教育长期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发展,关注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忽视教师教育专业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按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标准来要求教师,忽视自身的职业和实践属性,使得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局限在学科专业上。高职教师大部分是一毕业就参与教学,基本上无职业培训经历,对职业教育的特征及具体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够了解,理论教学方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实践教学任务更是无法有效承担。尤其是对一些新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一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虽然学科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学校时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再加上对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及高职学生了解不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职院校在对他们进行职前和在职培训时往往偏重理论,而且培训机会也比较少,至于实践教学则只能靠他们自己摸索,更谈不上专业发展。但是,在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深度变革的形势下,教师如果不持续学习,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很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快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迫切性,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高职教育长期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着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个体作用,教学团队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按专业或课程组建起来的教研室作为高职院校的基层教学单位,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定位于单一的教学职能,只是作为自上而下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随着高校功能的扩展,除人才培养外,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团队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事实上,专业课程建设、制订计划、组织教学、建设实训基地等都需要教师团体合作。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教育部、财政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专门启动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与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教学团队的目标定位和特征、建设的思路及意义,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并付诸实施。

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团队的作用

所谓团队,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以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而共同负责形成的群体,一般具有相互依存、责任共担、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等特征。与高职院校的发展任务相适应,教学团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与一般学术团队相比,基于共同的教育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学团队更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要素。

(一)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教育的质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受教师教育专业素质的影响。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内部沟通、整合,使得成员间相互沟通技巧、交流经验, 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互动的团队内横向专业知识传授,也能够充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探讨共同备课、切磋经验、教学观摩、研讨。同时,还开拓了教师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教学问题,进而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机制、提升教学水平,最终促进教育的专业发展。

(二)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中的重难点。课程改革要想高效率突破,高职进行课程开发一定要与行业、企业合作,依照任职技术领域与岗位(群)要求,改革课程及教学内容以符合职业资格标准。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在规范职业能力、明确课程思想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应大力促进企业合作与教学团队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更加多样化,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教育技术应用还是专业课程开发,复杂程度都有所增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从而适应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化等新的教学形势。教学团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教师的创造力与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在合作性、创造性的工作与劳动中,使教师们体验到愉悦的人生、快乐的创造,成就感与自豪感加强,使教师完成精神需求于劳动中,整合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为一体。

(四)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团队要求教师配合与协作,团队在内部的整理、交流中能灵活应对挑战。高职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中,个人单干很难取得成就,要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任务。如果教师在课程标准编制、设计教学、授课、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环节总是孤军作战,那么他们自身的素质对课程教学质量就有关键影响。在团队的帮助下,教师间相互启发、补充和激励,共同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能得到飞跃发展。

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要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但是要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并非易事,需要高职院校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甄选团队领头人

甄选能力强、水平高的领头人,这是建设高质量教学团队的第一步。领头人作为团队的领导中心, 是团队建设的凝聚剂和核心, 其自身的专业水平、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导能力等决定教学团队建设整体的成败。所以,领头人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和精深的学识,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要具有饱满的教学热情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要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密切联系团队成员,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等。

(二)合理搭配团队成员

合格的教学团队要由适宜的成员组成,不能由几个人随便拼凑, 而应在教学经验、技能方面有一定的梯度。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也可以实现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共同进取。在注意团队成员能力强弱的同时,还要了解团队成员的学缘、学历、性别、年龄、性格特征和个人偏好等,以增强分配合作的互补性。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并且包含其他教辅人员。这样的分配理念,旨在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学技能及理念的更新、教学活力的焕发。

(三)建立共同愿景

建设教学团队的中心标准是要有共同的愿景。一个组织的活力来源之一是实施愿景管理。只有在拥有共同愿景的基本条件下,团队成员才会积极解决学术建设上遇到的问题。在团队成员的不断协助、相互交流中,才会产生新观点,使得整个团队的水平得以提升。建立有强大凝聚力的愿景,会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升级,在这种刺激下,教学团队会孕育出一种向上的激情和不断创新的力量。

(四)营造合作文化

教学团队是由教师成员和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 其根本出发点是营造和谐自由的生存空间,使教师在合作中实现进步和超越。教师高深的知识体系可以在合作中融合、创造,这是教学团队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必需。因此,要在教师中培育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彼此配合的理念,为教师提供彼此交流、相互评价的互动空间, 使教学工作由孤立的技术性工作转变为共同探讨、合作的工作,从而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建设。

(五)完善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团队在鼓励成员参与精品课、优秀课程群、特色专业建设等的同时对其实施教学评价,应该按照“教学评价总分=课堂教学分+课程评估分+专业评估分”的标准,将教学评价结合课堂教学与专业建设,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科专业发展,从而改善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要完善教学评价的方法,增强团队合作的动力,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通过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实现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高职院校只有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奠定条件,才能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团队建设,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祥,承继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2).

[2]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承绪,顾明远.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袁锐愕.外国教育史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孙朝霞.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历史述评[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6]张新民.论高职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7]刘春生,牛征,纪元.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及投资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02 (6).

[8]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团队建设 教师 高职院校 教学 研究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