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途径

时间:2022-07-03 10:00:04  阅读:

摘 要:实践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审计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以及审计技术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结合高校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现实需求,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包括:应重点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探索高校内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8-0101-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达5 930亿元,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再创新高。但是,通过审计工作发现,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总体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特别是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高校将科研投入用于非科研性支出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建设和运行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深入分析高校内部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高校内部审计效率提升的路径,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内部审计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对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通过内部审计规范学校经济管理,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提高资源绩效。

近年来,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高等院校在财政性经费的使用以及国有资产的受托经营等方面不乏违规情况。例如,教育部2014年审计工作发现,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违规使用经费、违规招标、财务科目不规范、占用下属单位车辆、出访团数目超标、违规持股、违规出租房产获利、超额发工资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降低了财政性科研经费的使用以及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高校院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建设,对高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益的要求;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是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是提高我国科研绩效产出水平,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需求分析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角度的概念,泛指在资源投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产出水平的高低,或者在产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资源投入的强度。通常,在资源投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产出水平越高,或者在产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资源投入越少,表明经济活动的效率越高。因此,审计效率可以理解为高校审计工作资源投入与审计业务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方面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也表现为能够全面发现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审计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以及审计技术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1.高校审计重视程度。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因素,只有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在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避免高校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学院等被审计单位抵触和排斥的心理,积极配合审计单位的工作安排。否则,高校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学院或者可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对内部审计出现抵触心态。

2.审计人员政治素质。高校审计工作是一项对政治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成为高校绩效评价的基础。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甚至是威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之见的利益关系,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公正、诚信进行审计工作和審计结论的出具。

3.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运作突破了传统的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特别是随着校办公司等市场化运作主体的发展,审计人员既要具备事业单位会计知识,也应具有公司制单位会计知识。同时,国家的各种财税政策层出不穷,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审计业务需求。

4.审计单位协同配合。高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备的投资决策文件以及招投标管理文件,又如在科研经费支出审计业务中,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科研经费支出的相关票据。只有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工作需求及时提报相关审计基础资料,才能有效保障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5.审计技术信息化程度。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信息化技术 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既能极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也能实现从事后审计到全过程审计的转变,审计工作也需要适应网络化和信息化条件的审计工作新常态。因此,高校在推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审计软件等信息化审计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育工作。

三、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途径

结合高校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现实需求,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应重点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探索高校内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1.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内部审计效率的关键因素,只有形成重视审计工作的校园文化,才能形成内部审计过程的合力。因此,可以通过外部激励机制的设计提高高校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结论作为高校领导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又如,可以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结论作为高校配置财政资源的依据等形式强化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2.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管理。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是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通过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调动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例如,建立由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又如,将内部审计配合程度作为各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等方式都是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3.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高校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和审计知识快速更新的特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急需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首先,应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层面保障审计工作的方向性;其次,建立高校审计人员经常性业务培训机制,在培训工作中,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训并重的模式,广泛吸引高等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到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中。

4.探索高校內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由于高校内部审计的实施主体和被审计单位同属同一系统,这种审计模式有可能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共谋行为。因此,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建立内部的交叉审计模式,从审计过程中打破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属于同一单位的情况,从而相对提高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5.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审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应着力打造网络化和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新机制。首先,加强审计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其次,在审计信息化的新常态下打造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的功能转变;最后,实现审计信息化机制建设,人才保障是关键,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育工作。

四、结语

通过审计工作发现,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总体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特别是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高校将科研投入用于非科研性支出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建设和运行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实践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审计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以及审计技术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结合高校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现实需求,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应重点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探索高校内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大连医科大学课题组,李学岚.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的

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1,(6):40-44.

[2] 东北师范大学审计处.管理审计思想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实践——以东北师范大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为例[J].中国

内部审计,2013,(3):70-73.

[3] 杜莹,贾淼,阎银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环境与后续教育现状思考——基于中、高级职称审计人员的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5,

(10):92-94.

[责任编辑 刘兆峰]

推荐访问: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 途径 提高 高校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