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文章六篇

时间:2022-06-03 11:10:02  阅读:

【篇一】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24日胜利闭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作出了许多新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市实现“增强综合实力、构建生态文明、建成全面小康”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进村入户、座谈了解、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从宏观谋划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举措,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写入党章,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报告深刻阐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报告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报告紧盯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等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为我们加强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座山论”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场合,多次论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早在2003年《之江新语》栏目中,习近平同志就发表了题为《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的文章,批评了当时“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只重发展不考虑环境的现象;2013年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5年再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近5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生动阐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随着实践的深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工作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的企盼。当前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省委将“是否推进生态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巡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严肃巡视各地责任落实和工作开展情况;朝阳市委将生态建设上升为全市“四大任务”之一,举全市之力予以重点推进;本市也将生态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强力推进。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整治生活环境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全力以赴做好生态建设工作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

二、环境卫生整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顺应全市人民企盼,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生态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市委书记张秀军同志在市八届一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改善”战略目标,在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建好绿色生态文明宜居城市”任务要求。本市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协调推进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村六大体系二十项民生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通知》《环保问题整改任务分解表》等相关文件,全市建立起市、乡、村三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架构。市委把2017年确定为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整治年”,采取抓责任落实、抓优势资源、抓资金投入、抓基层基础、抓阵地建设、抓宣传教育等措施手段,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3856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6个、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池500个,采购垃圾箱1200个、果皮箱800个、电动垃圾车198辆以及8吨压缩垃圾车12台;完成村组间新建油路和村屯内道路硬化187公里,完成104个村村屯绿化任务,硬化道路67.5公里,建设5个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全市开展专项整治和宣传活动400余次,动员范围之广、行动见效之快、群众反映之好、社会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农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改观,村居环境焕然一新,建设了一批环境美、产业兴、风气正的美丽乡镇和村屯,老百姓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虽然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不强、党员带头作用发挥不够、环卫基础设施不足、整治效果不平衡、宣传教育不到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主要举措

2018年,是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年”。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一定要坚守绿色生态第一底线,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建设美丽**。进一步创新推进方式,在工作思路方面明确“一个目标”:即一年打基础,二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在整治重点方面要突出“四个重点”:即以整治国省县乡村道路两侧为重点、以整治重点村屯为重点、以整治大小河流域为重点、以整治“五个一工程”周边环境为重点。在工作方法上突出“五要”“十有”。“五要”,即要以压实责任带动环境整治,要以建设投入带动环境卫生整治,要以典型带动环境卫生整治,要以机制建设带动环境卫生整治,要以宣传教育带动环境卫生整治。“十有”,即有实施方案,有工作手册,有推进机制,有专人保洁,有监督组织,有奖惩制度,有垃圾池,有垃圾掩埋场,有责任牌,有良好效果。通过全市上下一年的共同努力,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坚持以清理垃圾、常态化保洁、打造文明乡风为重点,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卫意识为引领,以集中整治和常态化清理为抓手,先易后难、由点及面,努力解决农村环境脏、秩序乱、设施差现象,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地域、全天候、全覆盖。在工作推进方式上重点突出“六项措施”:

(一)落实领导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些生态环境事件背后,往往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因此,要做好生态建设工作,一定要压实工作责任,实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有人查。一是发挥县级领导示范作用。在抓好乡镇经济、党建、扶贫等工作同时,对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重点督导。二是紧密结合重点工作。市乡村都要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作风建设、基层党建、道德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日”活动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督导,并将其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三是发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作用。抓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发挥好13个成员单位部门优势作用。四是抓好乡村第一责任人职责。各乡镇区、各村(社区)为本辖区的第一责任主体,各乡镇区党委书记、各村(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好“路长制”“河长制”,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包组、包街区制度。各乡镇要制定《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明确村、屯、路、街等责任区、责任人。五是抓好示范带头。各乡镇优先把主干公路沿线、集镇周边、政府所在地、经济基础较好的村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示范村,抓点示范,发挥带动作用。六是强化考核奖惩,加大考核权重。落实好中央出台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终身追责要求。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好干部、查找不作为干部,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排名靠后的单位及领导干部,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措施进行责任追究。实行评先选优,加大乡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表彰力度。

(二)突出整治重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要深入领会这种把生态与生命等量齐观,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表现出的高度觉醒和深谋远虑,明确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是明确工作职责。突出“四个重点”,以治理违章建筑、治理乱堆乱放、治理视觉污染、治理道路扬尘、治理道路设施为主要内容。国、省、市主干线环境卫生工作主要由市公路段负责,其他地段分别由各乡镇负责。二是扎实推进“四堆十乱”(柴堆、煤堆、粪堆、料堆;乱贴乱画、乱堆乱倒、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问题整治,清理村旁、河道、林地的垃圾、污水、粪便、建筑垃圾,彻底改变“脏乱差”状况,实现村屯“十净”(村口净、院落净、路面净、沟井口净、墙根净、电杆根净、树穴净、田间地头净、排水沟净、垃圾箱净)。三是抓好植树绿化工作。按照“公园增绿、沿路植绿、空地补绿、拆墙透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快完成公园绿地、重要节点和重要路段的植树绿化。各乡镇做好秋季造林整地工作,筹备好明年春季绿化工作,在村旁、路旁、河旁、房前屋后多栽树、多种树,做到“见缝插绿”。四是对环村环镇环城乡结合部和沿路沿河沿景区,加大治垃圾、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力度,大力推动拆违还绿。五是抓好“442”生态产业扶贫。集中利用农村的荒山、荒坡、荒沟发展林下经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助力脱贫攻坚。六是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积极探索“户集、村收、镇运输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步规范日常卫生管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因此,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采取市级以奖代补补一点、乡镇财政挤一点、村级“一事一议”筹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四个一点”办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清运设备购置以及环卫机构正常运转。一是在市级层面,发改、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引力度,破解政策资金项目不足问题。市财政也要拿出资金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垃圾填埋场、垃圾池建设,破解垃圾处理问题。二是在乡镇层面,要在人、财、物上保障到位,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确保取得最大效益。三是在村级层面,要抓住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机遇增加集体收入。村党组织要拿出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环境卫生整治资金,专项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此外,责成审计部门采取抽查方式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严禁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

(四)加强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因此,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队伍建设尤为关键。一是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办公室。市乡两级要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明确主要职责,切实发挥作用。二是成立环卫队伍。各乡镇要建立专门的环境卫生整治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服务管理,落实工资待遇,确保每乡至少有一支长期稳定、人数充足的环卫队伍。三是成立监督员队伍。各乡村要成立环境卫生整治监督员队伍,选任热心公益事业、熟悉农村工作、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等作为监督员,加大环境监督力度。四是充分发挥“六大员”作用。各乡镇对“六大员”要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将重点街区划成片区,明确“六大员”责任区域,让全市30个乡镇1976名“六大员”全部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来,每个月集中劳动10天以上,保证工作有人干、不间断。

(五)发挥党员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为此,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建设美丽**的决心,行动起来,形成合力,让**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一是抓好日常活动。各乡镇每个月都要开展2-3次“德耀日”“党日”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带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参照“共产党员家庭”挂牌做法,为所有农户悬挂环境卫生整治“一句话承诺”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抓好示范引领。每个乡镇要至少打造2个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示范组、示范街,选树一批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户。三是抓好宣传教育。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舆论宣传“进农户、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设立环境卫生提示牌、禁止倒垃圾警示牌,做到宣传教育全覆盖。

(六)严格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就是要盯住生态环境卫生问题不放”。为此,严格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管理一刻都不能放松。一是落实好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好“河长”实行例会制度。市级实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调度乡镇推进情况。二是实行门前“三包”制度。要求村部、超市、诊所、种养殖大户、党员户等包门前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确保无垃圾渣土、堆积杂物、乱搭乱建,扫好门前雪。三是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学习“塘约”经验,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各乡镇要将环境卫生整治相关事宜纳入村规民约中,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民自治范畴,树典型,搞评比,定星级。加强执行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养成秸秆打捆、垃圾定点倾倒、定时清运、日清日洁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四是加大暗访力度。各新闻媒体、督查组和规划部门等要加大对重点村、重点街区的暗访检查力度,对环境卫生整治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同时,加大市政府与安平公司的对接力度,确保做到日产日清、全天保洁。五是实现督导检查常态化。市乡两级都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市乡两级成立督查组,各督查组要按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分区域、分阶段、分重点拿出督查计划,列出问题清单,坚持不打招呼进行督导检查,实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督导检查常态化、长效化。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也要定期进村入户督查,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篇二】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其中,生态意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道德。

一、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本来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但当我们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令人担忧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并重新审视我们的错误行为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莫大危害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觉到,人对自然也有一个道德责任问题。因此,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道德领域也要随之扩展,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新型的道德体系。

在生态道德建设中,破除人们长期固守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非常重要。因为“人类中心主义”否认人类生活之外存在道德关系,一味强调人对自然界的权力,认为普天之下只有人是自然的主人,“人要征服自然”,而从来不讲人对自然的尊重和义务,更不承认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因此,不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生态道德规范就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

建设生态道德,一是要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追求自然美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按着美的原则和规律,不失时机地把人们的审美情趣引导到为社会、为人类尊重自然、珍惜生态、保护环境方面来,不断养成一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高尚情操。二是要在人们心目中唤起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要让人们知道,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割断哪一个链条,都会对人的生存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要让人们知道,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同人一样具有生命现象。在维持人的一定的生存质量的同时,人应该从生态伦理出发,保护好这些生命的基本的生存权。即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应带着良好的道德意识做出危害程度的正确选择,从而自觉地摒弃那些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杀无辜的不道德行为。三是要在人们的心目中重新扶起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社会风尚似乎已经不合潮流,有的地方甚至把它同计划经济连在一起加以批判,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扩大和刺激消费会推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但从生态平衡角度来分析,盲目追求高消费会给有限的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两相比较,后者比前者更具全局性和根本性。因此,以勤俭节约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轻易丢掉,即使到了民富国强的程度,成在节俭败由奢的道理还是千古不变的。

生态道德还要特别强调建设问题,它同其他文明建设一样,有一个培育和养成的过程。它需要各级负责部门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人们真正懂得生态道德同其他伦理道德一样。我们把对不起别人、对不起社会称之为不道德,对不起自然、对不起生态也同样是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它更需要从领导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这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态文明才有希望成为一种先进文化,成为一种时代的文明。

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硬约束上有所建树

如果说,生态建设需要对人们进行长期的疏导、教育并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加以规范是软约束的话,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人们常说法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适时、正确的决策、政策、法律、法规也必然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自然生态被破坏,往往产生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若想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带有公益事业性质的生态问题,必须有政府强有力的干预。而经济发展的源头则在于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综合决策,就能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从而以政府的权威保证各项重大决策既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又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以往的经验证明,项目工程中的公益性内容只有政府决策才有力度。如果政府在这方面无作为,指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组织的自觉行为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许多教训也证明,把生态发展目标同经济发展目标相分割的决策体制,很少能够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多年来,我国生态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对生态环境投资总量过小和历史欠账太多。虽然近几年我国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的相关政策还不能引导大批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建设,只靠政府单渠道投入的模式基本没有改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紧调整生态建设的政策导向,千方百计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政策性倾斜,仍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尤其在建设的起始阶段,更要形成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应该包括: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复生态植被的资源补偿性政策,以及旨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

第三,要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我国现行的宪法虽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保护生态、防治污染以及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但不足的是,没有明确可把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另外,我国现有的单项的自然资源法中,由于指导思想上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的立法目标,对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具体规定,致使有些法律条款操作性很差。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必要对我国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而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具体来说,一要把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写入宪法,在根本大法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二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使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三要在各种经济立法中突出生态环保型经济的内涵,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法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世界环发大会确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内容中,无论是环境保护、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比例、节约用水,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开展绿色贸易,每一条款都体现着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特别是这个战略的指导思想,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观为生态文明指出了建设途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基础和前提,但无论是经济发展目标还是社会发展目标,都不能超出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和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资源利用要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环境资源核算体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存,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这些,均表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公平观为生态文明提供了带有根本性的目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在于:“既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构成损害。”它要求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不要因为时间的距离而忽视后代人的利益。它告诉人们,不同时期的人有共同的基本的生存需求,不同时代的人也拥有共同的基本的生存权利。因此,在资源的分配上,必须实现代际公平即在资源利用上给后人留下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那样:“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除此以外,可持续发展还强调代内公平即地区间、国家间的生态要平衡,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不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从而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平享有自然资源。这两个公平一远一近,追求的都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因而,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值。

再次,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也是以发展为基础的理论。它所强调的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也好,在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也好,都是以发展作为它的重要前提的,因为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人类一切文明活动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生态文明建设也不例外,它除了需要舆论引导、道德约束、智力支持、法律保证以外,更重要的是经济物质的保障。在实际运作中,物质保障得越充分,文明建设的程度就越高。很难想象在食不果腹的情形下生态文明是什么样子。因此可以说,生态文明将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反之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也必然受到物质供给条件的制约。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也无从谈起。

总之,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已经启动的退耕还林等多个大的生态建设项目已经表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巨大代价的时代,开始转向大规模生态建设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协调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可以预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在21世纪初期迎来第一个建设高潮。

【篇三】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作为一名环境专业的学生,总会对和自己相关专业的信息更加敏感,在学习十九大报告时,我发现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词汇着墨很多,其中,“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这让我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认识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让我这个环境学子,更加坚定自己的环保初心,不忘自己的时代使命。

从人类社会进入到蒸汽文明为特征的工业时代开始,特别是后工业时代文明的确立,大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人类不断在改变社会的自然形态,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我们都可以列举出大把大把的环境污染实例,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等等,我们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走了太多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不知何时开始,人们开始抱怨蓝天变少了,河水变浑浊了,雾霾天变多了,之前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经开始反噬到人类的生活。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在治理污染中在积极行动,措施坚决,开创了治理污染新道路;幸运的是,有一大群环保人在不断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声,用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发明了治理污染新技术;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了环保生活新理念。

身为环境人,身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是保护环境的倡导者和主要实践者,我们即将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肩上背负着当代人的使命。我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专业知识学好,把基础打扎实,以后进入社会才能将真才实学付诸于中国环保事业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小份力量,用更专业的知识倡导身边人一起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别看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你”的存在,我们的中国梦将不再遥远。

通过十九大的召开,不难看出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人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良好生态文明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作为环境人的我们未来也将大有可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党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不能因为现在取得的成就而自满自足,要有一颗最纯粹的心,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专业知识,努力学习党政知识,做一个高尚的人,发挥党员的作用,帮助同学,引导同学,带领同学们正确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为他人服务,要尽自己可能做帮助他人,有利他人的事,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同时作为一名环境学子,我们要时刻关注身边,地区,国家环境问题,认真学习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积极科研创新,不断努力,尽自己可能为国家绿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生活在这一时期,同时也有幸成为一名环境学子,就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任何美好的理想,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在新时代到来之际,继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融入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诲之中,我们要牢记,“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当代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一代,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学子更要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满怀激情投入到学业中,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助力发展梦、中国梦,担负历史使命,书写精彩人生。正如歌德所言,你若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意义。身为环境学子,在学业上刻苦钻研、潜心探索之外,更应拥有一份社会责任与社会担当。用自身所学,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注入新鲜的力量;让黑臭的河流变得清澈透明,天空再现一派蔚蓝澄净,一望无际的绿草盈盈,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篇四】

近期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通过认真学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我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具体心得如下:

1、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并呈现了好转的趋势。习书记讲话中指出,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9.6%。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3%。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不管是统计数据还是国人主观感受,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是2014年才来到北京读大学,当时的雾霾还很严重,我有过多次所谓的“瞎了”的体验,同样也经历过沙尘暴的“洗礼”。然而这些年随着“apec蓝”、“阅兵蓝”等热词的出现,我深刻地感受到北京的雾霾问题有很大改善,老北京人也说沙尘暴发生频率下降了。取得了一些进步之后,我们仍要任重道远,要认识到如今的形势仍然严峻,现如今的成效并不稳定,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人们已经进入了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态产品的攻坚期,同时也具备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受损严重等问题仍然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较大。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撸起袖子,攻难克艰。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习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十八大报告中同样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古代东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存在差异。东方以中国为例,《老子》中说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西方以古希腊为例,强调“超越自然”,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随着对自然的认识加深,人类犯下了巨大的错误,破坏自然,浪费自然资源自从人类文明建立之后就一直存在。一个世纪以来,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给人类敲响警钟,环境问题的层出不穷,人类子孙后代受到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赖以生存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存在才能共同发展,才能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前人植树后人乘凉,一代接着一代干,每年习近平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都会谈到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从行动上教导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3、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这一改变是每一位生态环境工作者乃至于每一位热爱环境的国人渴望看到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想要绿水青山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应该严格把控管制体系,把握好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全面开展绿色发展。

对于每一位从事生态环境研究方面的工作者或者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前途是光明的,但同时也附有挑战。如何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长远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考。保护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和人类健康生存所需的所有生态产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位“生态人”,我有且仅有几十年的时间,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我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工作,为美丽的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0世纪70年代至今,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其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会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每一年更换一次,从1974年的“只有一个地球”,到2018年的“塑战速决”,中国自2005年开始有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主题,从当时的“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到2018年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在我看来,每一天都是世界环境日,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还自然以和谐、美丽。

【篇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

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篇六】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一支生态环保铁军的要求,解决生态环保干部“自以为是、不以为然、不学无术”的问题,3月18日至23日,眉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中山大学开班培训。市政府副市长冉登祥带队,来自天府新区、各县(区)和市级生态环境及相关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县(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共66人参加培训。10节专题教学课,4个现场教学点,1次分组讨论,5天课程,内容涉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河(湖、库)水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应急及舆情处置等,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在课堂专题教学中,学理念、悟思路;在现场教学中,找差距、学方法;在分组讨论中,结合眉山实际,知奋进、补短板。

学员廖长明认为:生态环境要用生态的方式来保护。自然生态修复是最好的、最长久的、最管用的、最值得推广应用的环境保护方式。采用设施治污、化学治污等方式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虽然一定程度解决了一定领域的污染问题,但无疑会带来其他领域新的污染。修建生态湿地、生态水体,推广生态物种,修复生态自然圈,不仅能起到绿化、美化环境,净化大气,吸附灰霾的作用,而且能够长期、干净、有效地解决水体和土壤污染

问题。今后治污时,要采用设施+湿地综合方法。

学员宋诗利认为:通过培训,一是解决我干不干环保的问题,答案是一定要干,而且要干好。形势所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各级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以及自身需求,必须干。二是干什么。一个终极目标就是改善环境质量,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三是怎么干。这次培训教了知识,教了方法,下来我将应用好所学的知识,带领丹棱生态环境局的一帮人,着力解决我县环境的突出问题,加快水、大气污染治理,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保人的能力水平,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的激情,扎实做好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学员吴建华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切不可闭门造车,一定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并勤于思考总结,用于我县实践,比如本次培训的现场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肇庆市七星岩里湖治理中运用的生态修护技术,通过微生物降污+水生植物净化,形成“水下森林大氧吧”,不到一年时间,水质从v类改善为i类,给我们科学施治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同时,我们还要“请进来”,因为各地生态环境本底、污染状况不尽相同,十分有必要请行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问诊把脉”,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方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近期,我们将极力促成广东五色时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吕健博士一行莅临我县现场分析研判并指导流域治理工作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 文明建设 生态 思考 文章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