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时间:2022-06-02 11:55:02  阅读:

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小学校面临的一项不容忽视、不可懈怠、十分紧迫的任务。在中小学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呢?本人通过前段时间的走访与调查、研究和思考,认为要做到以下五个“必须”:

首先,认识上必须再提高,要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来看待其重要性

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靠全社会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人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今天的教育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走向。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它是整个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关乎整个国民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

为学先为人,育人先育德。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推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涵养品质、修身律己,并逐渐形成崇德向善、诚信敬长、礼让宽容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确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前途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更为重大。

其次,必须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贯穿学校工作各个方面

学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根本的任务是育人,“立德树人”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要求明确,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应该始终将此项工作紧抓不放,做到办学目标上有位置,工作计划中有安排,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中有检查

就顶层设计而言,学校领导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如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堂,落实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建立健全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如何与学习、贯彻中小学学生守则和在校常规基本要求结合,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有梯度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按照要求严格训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在培育,关键在践行。在这方面,也需要我们加以研究。例如,如何遵循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由感知到认知再到践行,并通过践行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去加深认识,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品行。再如,如何按照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去予以实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等等。

上述种种,都需要学校领导慎密思考,统筹规划。同时还要发挥教育机制的作用,创新作为,倾力而为。否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件大事就会流于形式而表面化,甚至虚化、弱化,即使做了一些工作,也只能是零碎的而不是整体的,分散的而不是系统的,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必须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其落实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去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这一主渠道作用,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德育课程。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逐步建立起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在中小学德育教材尚未修订的情况下,可根据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要求,对现有教材予以适当补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国各地的道德模范标兵和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杰出人物的先进模范事迹,教育部关工委围绕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编写的《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系列读本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可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予以使用。同时要创新德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研究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上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第四,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和提升工作,建立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现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学生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行为、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优秀教师的一堂好课,或组织的一次有意义活动,乃至在特定情境下所说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终生铭记、一辈子受益。

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既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受教育者和践行者。因此,做好教师的工作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宣传和提升,让教师不断深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认识,并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自觉、主动、模范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同时,学校领导、首先是校长要率先垂范,做出榜样。一级带一级,以政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倡导看齐意识,一级看一级。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第五,必须优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本身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各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家庭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更具体,也最直接。

为此,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不仅要传授先进的育人理念和科学的家教知识,还要以正面宣传、教育的形式,在学生家长中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学校要积极支持、大力配合镇(区、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办好各级各类市民学校,为社区教育中心、教育分校和各级老年大学等市民学校出谋划策,并从师资到教材,从授课内容到形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这样做,一方面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和教育外部环境的改善。有了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多管齐下、相互配合、合力而为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才能推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走向深入。

推荐访问:践行 中小学 培育 思考 核心价值观

阅读排行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