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财经工委推三退三进促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2 18:05:02  阅读:


为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区政府关于我区“推三退三进、促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汇报,日前,财经工委在黄幼钧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 xx科技园区、转塘科技园区、灵隐街道、三墩镇等12个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就我区“推三退三进、促转型升级”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去年以来,区政府围绕“全面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了服务业、工业企业“退小进强”、“退低进高”、“退外进本”为主要内容的“三退三进”工作,通过扶优汰劣、腾笼换鸟,着力推进资源集约优用,产业集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截止目前,全区已实施了三批共230家目标企业的“三退三进”,其中前两批130家中有127家已完成“三退”任务,第三批100家中有58家已完成“三退”任务,超过节点进度目标。2012年“三进”企业109家,其中新引进企业67家,转入异地纳税企业42家,实现税收5692万元。今年1-4月新引进企业27家,转入异地纳税企业24家,打造亿元楼5幢,规上工业销售产值68.52亿元,同比增长6.79%。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腾笼换鸟”保障有力。一是健全组织保障。区政府建立了区“三退三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全区“三退三进”工作。28个成员单位也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态势。二是完善机制保障。科学排定计划,分批组织实施,建立联络员网络,健全例会、监督通报、考核评定、奖励等工作机制,不断夯实“三退三进”工作基础。三是优化政策保障。我区先后出台了“六区建设”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广告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等园区发展扶持政策,在推进“三退三进”、发展优势产业、扶持企业做强做大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激励作用。
(二)协税护税措施扎实。一是协作更加紧密。各镇街与工商、公安、城管、消防等职能部门建立起紧密的协作网络,并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村社、楼宇业主、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协税护税,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协税护税力度。二是清退更加果断。全力实施了“协税护税百日攻坚战”,开展重点协税护税企业落实情况督查、楼宇内50万元以上异地纳税企业清退等工作,对产能落后、效益低下、规模偏小、税收较少、占用资源多的企业,实施到期不续租、关停转产、搬离等形式进行清退。从财政对重点楼宇的监测数据来看,企业家数属地率从2011年的89%提高到2012年的90%。三是扶持更加有力。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去年全区共兑现各级各类扶持资金3.39亿元,其中区本级扶持资金1.59亿元,扶持企业940家次,项目146个。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向好。1-4月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9.19亿元,同比增长10.8%,为预算的37.55%,地方财政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12.21%,为预算的37.4%。在全市六城区中,两项指标总量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二,增幅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坚持资税并重、量质并举,注重十大产业、总部经济、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1-4月,全区共引进内资企业1376家,累计资金122.41亿元,其中市外到位资金83.45亿元,完成市年计划的87.5%;实际到位外资1.89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74.62%,全区内资、外资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市领先。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一季度,我区三次产业比为0.7:17.7:82.6,服务业优势地位明显。从数据统计看,截止4月底,今年已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304家,占引进企业总数的94.77%,到位资金118.11亿元,占资金总额的96.48%;第三产业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02亿元,占比达到87.69%。四是重点项目推进扎实。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围绕“6615”工程,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突破要素制约,落实领导联系、项目责任等六项制度,有序推进重点项目。1-4月,共完成投资额11.87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22%。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在推进“三退三进”计划,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退三进”的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腾退空间以小散居多。从三批计划分析,230家目标企业中清退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的只有32家,占总量的13.9%,而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有130家,占56.5%,其中100平方米以下的有78家,占到33.9%,不少清退企业都散居在各个楼宇,有的面积甚至只有20平方米。这些“小户型”在拓空间、调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较为有限。二是新引进企业的税收贡献度较小。去年引进的109家企业中,虽然实现税收5692万元,但除去8家重点税源企业外,其余的101家企业纳税额仅921万元,平均税收只有9.12万元,虽然对比清退企业税收贡献有所增加,但产出的效益仍然偏低,并存在“二次清退”的可能性。三是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第一、二批剩余的两个项目和第三批剩余的42个项目,各相关单位仍需加大跟踪力度,确保推进到位。
(二)协税护税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协税护税还有较大空间。从财政部门监测来看,1-4月份,全区42幢重点楼宇中有177家异地纳税企业,税收达到xx亿元,而且不少新增楼宇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区外纳税企业。因此,各镇街还需进一步加大协税护税的工作力度。二是协税护税的难度逐年加大。随着各城区协税护税工作的加强,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一些城区建立协税护税预警机制,设置退税、财务清算等高门槛,严管属地纳税企业外迁,甚至对纳税情况较好的企业设置不得外迁的规定,给我区争取异地纳税企业迁入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我区东易日盛、通联创投等在其他城区办公的成熟性税源企业也受到了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的严密监管,压力逐渐增大,已有迁出的意向。三是协税护税成本不断提高。城区间税收超100万以上的企业迁入,需扣除上年相应基数,这些企业享受的政策往往会超过对区财政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协税护税的成本。还有个别企业在准备落地时往往会到处比较城区政策,扰乱正常的招商引资秩序。四是区内企业外迁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区面临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有限,无法为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提供支持的同时,周边余杭、临安等区(市)在土地供应、产业引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导致我区一些快速发展的高新企业如炬华科技、浙大精益等企业选择外迁发展,税源损失较大。从工商部门监测来看,2012年我区共有241家企业外迁,今年1-4月已经有142家企业迁出。五是区内企业在镇街间流转的协税护税问题仍需引起重视。受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因素影响,区内楼宇资源难以充分共享,护税责任难以全力共担,影响了本区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原因在于迁入镇街被占用招商引税资源与招商引资考核以及税收关系未能转入之间的矛盾相对突出,使得部分镇街对该类企业转入态度消极。如不采取相关措施,将会继续导致企业外迁、税源流失等连锁反应。
(三)转型升级的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一是楼宇资源的优用尚待加强。一方面部分商业楼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散在各个社会业主,这些业主大多在乎租金收益,并不关心产业引导和税收收入,楼宇的属地税收率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楼宇的空置率上升,主城区如嘉华国际、天际大厦、公元大厦等高端楼宇由于高租金对入驻企业造成了高门槛,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空置;三墩、转塘等区域由于周边基础设施以及生活配套的不完善,导致企业不愿租而致使部分楼宇招商困难。二是规模龙头企业数量欠多。作为我区重点优势产业的文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虽然通过科技园、文创园等平台打造集聚了一大批企业,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财政贡献率也相对较低,整体效益不高。相比其他城区的大集团、大企业支撑,我区的行业龙头、领军型企业在量和质上都有明显差距。三是存量、闲置土地的利用有待深化。从规划部门了解到我区有26宗2200亩存量土地被闲置或者低效率利用。这不仅浪费了紧缺的土地资源,也拖延了项目落地和投产见效。四是企业扶持存在不小压力。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企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据财政部门测算,今年区本级财政扶持规模将达到xx亿元,对可用财力带来一定压力,为避免政策风险,兑现形式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工作建议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加大“三退三进”力度,促进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三退三进”工作。一是要立足破难抓大。对占用资源多,税收贡献小或者税收在区外的企业,要逐一排摸、逐一研究、逐一施策,特别是借当前“三改一拆”的强劲东风,力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责任落实、倒排时间、一抓到底。要紧盯第一、二批剩下的清退东南外国语职业学校和第七地质大队税收关系转入两个项目,以及第三批剩余的42个项目,提前介入靠前对接,把握好工作节奏,力争快清退快落地快见效。要注重腾退空间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绩效评估,以及引进企业的收税贡献、财力、发展前景等因素考量,切实发挥“三退三进”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二是要落实推进责任。各相关单位要坚持守土有责,立足职能发挥,把“三退三进”工作摆在抓好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要明确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分片包干制、现场推进制等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力度,做到该清退的要不折不扣清退彻底,能转入的要千方百计坚决转入,需引进的要择优选强引进到位,确保“三退三进”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三是要注重广泛引导。要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引导奖励机制,调动楼宇业主、项目单位、物业公司以及村社的积极性,形成协税护税工作合力。四是要加强协税护税。要加大扫楼力度,区税源办要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逐楼排摸,逐企排查,多措并举促进异地纳税企业的税收转入。要建立健全企业外迁信息通报、预警制约、联合监管、分级审批等机制,严格协税护税审核流程,筑牢“拦水坝”,减少和防止税源收入较好的企业外流。要加强与外迁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争取外迁企业“回巢”发展。要密切关注在我区纳税的异地发展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稳住并留住税源。
(二)进一步抓好产业提升。一是要着力做强优势产业。要依托平台园区优势,坚持大项目带动,综合运用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手段,围绕六区建设,抓当前,,谋长远,着力扶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股权投资等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二是要着力做高工业经济。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产学研合作,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导并推动工业经济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耗的方向升级,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强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改造,推动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力。三是要着力做精楼宇经济。要注重发挥黄龙国际商务区的品牌影响力,突出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宇的产业辐射力,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区域楼宇的提档升级,打造“总部楼宇”、“创投楼宇”、“文创楼宇”的集群带和集聚区。要以“三退三进”工作为契机,充分整合和利用老城区的楼宇资源,按照挖掘一批、租赁一批、合作一批、包装一批的思路,进一步扩容楼宇空间,提升楼宇档次,招引优质企业入驻。要加强对之江、三墩、蒋村等区域新建楼宇的产业引导,注重楼宇定位与引进企业的业态衔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生活环境的配套,提高楼宇的入住率、属地纳税率和平方税收。四是要着力做浓商贸氛围。要补长短板,着眼于强商务,活商贸,提升消费,促进增长,要进一步优化之江、城西等区域的商业布局,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商圈体系,培育新的商业消费热点。加快对古墩路家居特色街、厚仁商业街、青芝坞慢生活休闲街、西溪天堂精品商业街等特色街区的培育,增强行业的吸附力和依存度,集聚人气、商气、财气。
(三)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一是要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围绕“6615”工程,按照“盯目标、盯进度、盯责任、盯节点、盯成效”的要求,着力破解落地、拆迁、审批等难题,统筹推进项目规划、出地用地工作,确保既定项目都能按照预期实现开工、投产和建设。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进一步加快推进三墩、之江、双浦等区域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和商业、医疗、生活等公建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要着力加大楼宇招商力度。要切实发挥我区楼宇多、环境美、服务好的优势,坚持“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思路,注重发挥信息、资源、项目、成果“四共享”及区、部门、镇街“三联动”机制,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加快招商项目落地。要综合考虑财政贡献度、企业发展度、社会美誉度,重点招引国企央企、500强,浙商杭商回归等优质成熟税源。要全力以赴推进当前在谈在办的79个内资项目和18个外资项目,要落实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加快推进力度,争取早日落地。三是要着力整合利用空间资源。要切实加强与省市国土、规划、环保、建设等部门的对接,积极推进 xx科技园、转塘科技园的强园扩园,拓展空间增量资源。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要密切关注53幢共161万平方米的重点招商楼宇、淘宝网即将腾空的8万方楼宇,小和山服装厂等19个工业企业地块、 xx啤酒厂等11个商业地块等资源,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督促相关楼宇早清退、早优用,地块早启动、早转型,用活用好资源,拓宽发展空间。要以“三改一拆”工作为契机,按照宜整则整、宜改则改、宜拆则拆的原则,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细则,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厂房改造,着力实施退低进高、退小进强。要集中精力优用资源,突出重点深挖潜力,盘活26宗2200亩存量土地资源。要主动排摸主城区高校楼宇资源,加强对政策、合作模式的研究探索,争取有所突破。四是要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平台。全力打造一谷两城等重点平台,全面推进新城、综合体、科技园、文创园建设。要发挥优势资源和园区平台的支撑引领作用,注重产业选择和功能配套,引导行业融合和同门类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
(四)进一步服务企业发展。一是要优化产业扶持。要妥善处理好重点扶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梳理、整合现有的各项产业扶持政策,注重政策的差异化和激励性,突出向十大产业等优势产业、优质企业倾斜的扶持导向。要坚持公平公正和规范操作,既要严格执行财政相关规定,规避政策兑现风险,又要严格审核把关,对扶持企业要及时兑现到位。二是要坚持扶优扶强。对成长性好、税源收入好、发展势头猛的优质企业要重点扶持,特别是对已上市企业或即将上市的企业,要集中优质资源在用地、融资、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确保留住企业,力争培育出大企业、大集团来支撑 xx区的经济。要特别关注目前有外迁意向的成熟性企业,主动对接,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尽最大可能留住企业。三是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关注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瞪羚计划”和“雏鹰计划”,缓解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技术、融资、人才等困难,促进快速成长发展。四是要优化服务举措。要尽快规范和理顺镇街间异地企业税收管理体制,及时出台相关制度,减少镇街间的竞争内耗,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服务好企业发展。要简化审批流程,优化代办服务,在政策咨询、证照办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的展会,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发展壮大。要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活动常态化,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送政策、送信心、送信息、送服务,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要明确责任,落实举措,及时加以解决,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推荐访问:工作情况 工委 转型 调研报告 三进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