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感伤情怀

时间:2022-05-12 13:25:02  阅读:

2.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传说的具体素材。  

唐宪宗元和二年,三十五岁的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授(今陕西周至县)尉,在这里结识了陈鸿与王质夫,这年的冬天,三人同游仙游寺,话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旧事,白居易写下了这篇千古传颂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一篇《长恨》有风情”仅仅是作者的自我看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据《新唐书》史料记载,杨贵妃原为玄宗第十八子李冒的妃子,被玄宗看中后,为遮人耳目先渡为女道士,号太真。以后接入宫中封为贵妃,从此“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旧唐书》杨贵妃本记载,“宫中供贵妃院织棉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铸,又数百人。”奢靡挥霍之态可见一般,帝王妃子之间本无爱情可言,不堪入耳的宫廷秽史更令世人唾骂。然而,李、杨二人遭际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毕竟有其特殊得一面。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一人们熟知的题材,有意将其“情”的因素加以放大,剪去一些不必要的又可能破坏全诗主旨的枝蔓,用含蓄精练的笔法描述二人从到分离的生活。  

《长恨歌》从首句外,后面多次以汉事代以唐事,如“未央”“昭阳”是以汉代宫殿争名借代唐宫殿,反复用汉影唐,并非是诗人的避讳,而是诗人的一种艺术追求,她有意将发生于不同时代的同类故事若即若离的结合起来,在迷离恍惚中求的诗歌的情韵之美,以加强诗歌的感染力,更还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伤情怀!  

   

3“借”“写”的艺术结构及其中心主旨  

“事物奇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利于咏叹者。”《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激荡于全诗之中,诗人将史诗、想象与联想融汇在一起,交错芬呈、神奇瑰丽。在感伤哀怨的意绪中完成了李、杨二人,同时也是诗人自己感伤、兴亡“情”的宣泄!读者掩卷之余,甚至会忽略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完全将审美意识集中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感情宣泄中,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婉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缥缈的仙境完全将读者带入令一个纯情的透明的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对真情向往的共鸣使这首长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它的艺术风貌不仅体现在完整的故事情节(结合-惊变-思念-寻觅-致辞)卓越的叙事艺术(以李、杨的爱情为主线,剪裁得当),还体现在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营造了非常浓郁的抒情氛围,穿插其中的还有与叙事、抒情相连的景物描写。  

如果按内容的层次来分科将全诗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所表现的是安史之乱之前李、杨二人的宫廷生活以及杨妃一家鸡犬升天、不可一世的权势。杨妃娇媚的风姿与风流的体态在这一层中得到了充分的描述。玄宗“承欢寺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的沉湎酒色、醉生梦死,并没有磨砺长诗揭露和和批判的锋芒,反而烘托出二人感情的炽烈,为以后痛苦分离哀怨埋下伏笔。探讨历史的教训与祸乱的缘由并不是此诗的主调,因而全诗第二层在四句总结性的铺写之后,突然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赏羽衣曲”二句插入,径直过渡到悲剧的发生。诗人剪裁得当,转合自然,承接紧凑,读来一气呵成。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侧重二人生离死别的形容。  

马嵬驿场杨妃死后,玄宗的逃蜀与返京中的思念之情在第二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蜀江水碧蜀山青”本是引人入胜的风景,然而心灰意懒的玄宗又怎能欣赏留恋?“圣主朝朝暮暮情”一句刻画出玄宗如影随形的相思。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形成意象上的对比。王夫之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从“君臣相顾尽沾衣”之后,长诗进入第三段的描写,宫苑景物依然如故,但钟情的爱妃却香消玉殒。物是人非的凄凉寂寞又怎能不使玄宗潸然泪下。  

诗中“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句情味深长,看花而念杨妃,是玄宗的空间感受。“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二句又把时间的进程冗余其中,“西宫南苑多秋草”以下诸多荒凉凄清的景物衬托玄宗形单影只的悲酸。从“临邛道士鸿都客”以下,全诗转入浪漫的理想境界!长诗在一切都净化了的仙境中笔飞墨舞,生动巧妙地描写凝聚着诗人艺术匠心。  

“含情凝涕谢君王”以下,全诗进入感情高潮的第五层。杨妃哀婉动人的寄语,在“唯将旧物表深情”的衬托下更显得真情意切。“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憧憬未来,绵绵长恨与希望之光的叠映反映了悲剧的内涵。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诗在感情高潮中嘎然结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4.作品的主题思想、社会意义及其艺术价值  

《长恨歌》是以部更为复杂的作品,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反映了安史之乱钱的社会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集团昏庸腐败、争夺权力、荒淫奢侈,以及造成的国倾民苦的社会灾难!曲折的表达了明末清初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情绪,另一方面,又或多或少地从客观上揭示安史之乱的真正根源在于明皇“寄情于色”而且在于唐王朝自身的腐败和矛盾!  

“今古情场,情而已”这兴亡之感显然不是他描写儿女之情所能包容得了的。致使后半部分呈现了混乱的情形。他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营垒的文人,他的立场、观点都不可能超越他的阶级范畴。他写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以历史教训劝诫封建统治者挽救封建社会危机。尽管不可能达到这种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不是足以说明他的既思明又辅清矛盾的内心世界吗?  

《长恨歌》是一部评价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作品,剧中所能塑造的明皇、杨妃的形象是复杂的,他们既是爱情理想的化身,又是社会悲剧的制造者和承担者。至少,他们不是生死契阔、永不见期;或在西宫南内绵绵长恨;或在一阵阵淅淅细雨声中,哀伤又叹谓不已的凄惨结局。所以,煞费苦心的全剧结尾设计了情梅情节和重圆的结局。对逾越生死之界的理想爱情进行了讴歌与赞颂,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仍可以察觉到全剧沉浸着悲凉的气氛,李、杨的虚幻中情梅重圆,实现了他们“生死到情”给人的感受是空幻的,他们的“罪恶”爱情不能实现在人间,而成为天国的“情侣”!      

如果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白居易的美好愿望,而那些人生所追求的“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也是最执着的呼声!  

《长恨歌》所表达的主题是复杂而鲜明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进而作深入比较研究,对于作品的主题的思想、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都具有关键意义!  

推荐访问:长恨歌 感伤 白居易 情怀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