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谐文明新村

时间:2022-05-03 13:10:11  阅读:

——竹溪县人事局帮扶小康村纪略

    2003年底,取宝洞村被确定为竹溪县人事局的扶贫村。当时,取宝洞村是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贫困人口占60%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三年来,在竹溪县人事局的倾心帮扶下,这个曾经名不符实的小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山间,宽敞的公路宛如玉带绕山;山坡上,白色的羊群似游动的云朵,山下,整齐的院落如同镶嵌在群山中的宝石。一个和谐、文明的现代新农村正在形成。

架通连心桥


  2003年,为全面了解村情,县人事局班子成员到该村进行走访调查。通过一个多月的详细调查,基本摸清了村情:全村1000多人散居在10余公里长的高山区,村里唯一的一条机耕路由于年久失修,多数地段窄得连摩托车都难以通行,有一半以上的村组隔河而居,村民外出、学生上学都得涉水而过。
    2004年,竹溪县人事局多方筹资近10万元,帮助该村架起了一座石拱桥;2005年,又投资10余万元,架起了二座石拱桥和一座铁索桥,解决了全村300余人的过河难问题。
    三年来,县人事局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共为村里提供扶贫资金30万元,帮助村里架设了大小桥梁4座,维修村级公路10公里。现在,村里人不仅告别了以水为路的日子,也结束了村里不通车的历史,往常需要肩挑背扛的煤、化肥等物资也可以用车直接运进村子了。

广开致富路


    人事局党组成员在经过多次调研后认为,要想使取宝洞村真正脱贫,就必须培养出一至二个支柱产业。
    2004年秋季,工作队聘请农业专家、畜禽养殖专家到该村联合“会诊”,专家们认为,取宝洞村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山场和草场资源,发展猪、牛、羊等养殖业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局党组通过讨论,决定选择生长周期短、出栏快的山羊养殖作为主要扶持项目,同时,结合城区肉类市场紧俏的实际,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开展生猪养殖。
    为帮助群众发展养殖业,县人事局从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入手,做好技术、资金服务。局人才交流中心结合“阳光工程”,组织农民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并安排村干部到县兴科牧业等畜禽公司参观学习。两名参训村干部回村后,很快影响、带动了一大批群众从事山羊、牲猪等畜禽养殖业,也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户贾显清,多年来一直住在半塌的房屋里,生活十分困难。局长周元清与他实行了结对帮扶,给他买了种羊,并请来农技人员手把手地教他养殖技术。现在,贾显清不仅住上维修一新的房屋,有了过年猪,还养了一群山羊。当年,全村50多户养羊户人均增收达100余元;今年,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要求养殖山羊。为支持群众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今年11月份,县人事局一次投入资金3.5万元,替村里购买了50多只南江黄羊种羊。
    因为有了“取宝”的路子,不少人家有了彩电、冰箱、摩托车,一些年轻人腰里别上了手机,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共建文明村


    山区农民基本解决温饱后,如何帮助农民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县人事局在深入调研总结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五改三建两提高”,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生态家园、文明新村构想。为教育、引导群众积极投身于“三个文明”建设,扶贫工作队同志与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大会、院落会,制定了“文明公约”,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激发了群众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建文明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遵纪守法、比文明礼貌、比思想道德、比学用科技、比勤劳致富成为农民中的新时尚。
    今年8月份,为帮助该村实施“五改三建”工作,局党组四处“化缘”,为该村筹集20吨水泥送到了该村,并聘请技术员作现场指导,为60多户村民建起了有卫生厨房、猪圈、厕所的标准化生态家园,建起了三个大型水窖,解决3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
    三年来,县人事局通过与其他部门协调、向上争取项目等多种方式,共为该村争取资金30万元;全局干部齐心协力,以捐款、挤办公经费等形式,为该村提供无偿资金6万元,为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共建 新村 和谐 文明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