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及科学消费观问题探讨

时间:2022-04-29 11:30:51  阅读:

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成为人的对立面,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消费的本义在于人们通过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耗,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当消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时,便方式了异化。在生产大力发展、生活逐渐富裕的今天,符号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异化消费方式不再是发达国家独有的现象,如何合理消费、科学消费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  消费异化及其表现

  消费异化是异化现象在消费领域内的表现。消费发生异化时,消费背离了自身,消费走向了自身的对立面,消费被赋予其他意义。一方面,它成为人们在精神中失去自由的一种“补偿”,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另一方面,消费操纵和控制着人,使消费成为一种非理性的狂欢。
  从消费的构成要素看,消费异化主要表现在人的方面的异化、物的方面的异化、消费行为的异化和消费环境的异化。

  1.消费主体方面的异化
   人的方面的异化,是指消费的目的、心理、身份等方面发生异化,使得主体在消费中发生了向对立面转化。
  消费目的的异化。人们在消费中本应从自身的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但异化的消费却表现为主体从占有的欲望、炫耀夸示出发,为了消费而消费。在消费中,人们无视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人的真正需要,只专注于去满足占有物的无限的欲望。比如,有些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而只是为了显示自身的身份地位、炫耀财富,专注于去满足无限占有。甚至认为对物的占有就等于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拥有。贪婪的欲望,随着物质产品的不断获得而愈发膨胀,异化了的消费目的永远不会被满足。
  消费心理的异化。消费心理的异化表现为,消费者本应进行某种消费,但因为一些原因放弃原来的消费意愿,不得不违背自身意愿进行消费。消费心理的异化,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许多无奈的消费、被迫消费等表现出来。个人的消费本应根据自身的需要、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为了“面子”、为了满足虚荣,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有时,我们不愿去消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消费时,违背真实意愿的消费也是一种异化的消费。
  消费者身份的异化。消费主体有个人、群体、社会、国家等,主体的身份异化即为消费中主体身份由此种异化为另一种。消费身份的异化在社会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应以个人身份进行的消费却异化为以群体、社会、甚至国家的身份的消费,本以社会、国家名义的消费异化为个人的消费。

  2.消费客体方面的异化
  消费中,消费对象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发生异化,转向其本身的对立面,转向主体的对立面。
  消费对象因自身因素发生的异化,主要指在主体的消费中客体因为自身的原因背离了自身。比如,主体为了生活需要购买了某种商品,但此商品因与其自身所应具有的质量、性能等不符,结果并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甚至对主体造成伤害。如,消费者误买了劣质电器商品,本以为能方便生活,殊不知却带来了安全隐患,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服务消费也会出现异化,最近曝光的“天价药费”事件,虽是个别现象,但也说明了消费客体的异化对消费主体的伤害是不可小觑的。
  消费对象因消费者因素发生的异化,主要指在主体的消费中客体因为主体的原因发生了背离。比如,主体购买了某种商品,但因为自身知识水平较低、能力欠缺等因素不能使用商品满足需要,此商品对于这个主体而言不能发挥出使用价值而沦为毫无价值的东西。如,某商品被主体当作与其自身主要功能几乎没有关系的物品使用,对于主体来说,客体的主要功能发生了异化。
  消费客体的异化还可能因其它因素而发生,如消费环境。这里的消费环境主要指除了主客体外的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如某种消费行为受环境的制约性很强,如天气条件、时间限制、地点限制等,当环境因素发生不可意外变化时,消费客体往往也就失去了作为客体的意义。

  3.消费行为方面的异化
  消费对象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通过消费行为来实现的,消费行为的本义也就在于实现需要,但异化了的消费行为违背了消费行为的初衷,损害了消费主体、客体及环境等。
  从个体消费行为看,在“我买故我在”的影响下,异化的消费行为表现为超越自身条件和能力的消费、过度的消费、无节制的消费、恣意的消费等等,造成了财富的大量浪费、资源的大量损耗、主体健康安全的损害等等。
  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看,主体的消费行为本应是可持续的、是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但某些消费行为却异化成对自然无尽地消耗、无情地攫取、疯狂地掠夺。当前不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就可以折射出人类消费行为异化的苦果。

  4.消费环境方面的异化
  消费环境方面的异化,指消费环境由本应有利于主体的消费,异化为不利于、甚至有害于主体的消费。根据造成消费环境异化的因素的不同,消费环境的异化表现为自然因素造成的异化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异化。自然因素造成的消费环境的异化,多表现为因主体意志以外的、难以预测的、不可抗拒的等原因造成的异化,如台风、海啸、暴雪、地震等造成了人们消费水平、消费能力的急剧下降,甚至财产安全、生命安全都受到严重威胁。
  人为因素造成的消费环境的异化在社会生活表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尤其以大众传媒最为突出。大众传媒本应正确地引导人们科学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等,但是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某些大众传媒广告在引导消费方面,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通过广告轰炸刺激人们进行不必要的消费。这样的事实,可以通过超市里大量的例子得到证明:在某商场超市降价信息的诱导下,某些人几近疯狂地买回一堆毫无用处的商品,虽然事后回想起来后悔不跌,但是下次又会因促销信息的诱导而再次疯狂的潇洒。在人为因素造成的消费环境异化中,除了软环境异化外,硬环境也发生着异化。许多消费场所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消费场所立刻转变为灾难帮凶;有的消费场所升级硬件设施本无可厚非,但却在没有相应提高服务水平,没有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却无形中增加了消费成本。
  
  二 科学消费观内涵及评价标准探析

  对待异化消费,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转换消费观念,树立科学消费观。应该认识到,异化消费只是“物的依赖社会”的结果,而不是人类消费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科学消费应当渗透和体现在人们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之中,并成为人们自我肯定、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因素的消费。

  1.科学消费观的基本涵义
  消费观是人们关于消费的总的看法、认识和观念等,是人们对消费活动的总的态度和基本观点。消费观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并受消费水平、时代、地区、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科学消费观,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在消费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消费的系统性的基本观点、理论等。科学消费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阶段应当树立和坚持的科学消费观,本文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科学消费观是“以人为本”的消费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科学消费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消费观要求以人(广义上主要指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消费发展的尺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享受、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存资料的比重不断下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比重不断提高。现阶段所要求的不仅是生存型或温饱型的消费观,还包括发展型的消费观。
  第二,科学消费观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消费观。全面发展的消费观包括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素质的提高,从消费角度看都有赖于消费的全面提高,不可偏废。全面发展的消费既能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科学消费观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消费观。协调发展的消费观是指我们当前的消费一定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既不能过于“滞后”,也不应过于“超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还要提倡勤俭消费、节约消费。消费中要坚决摒弃落后的消费观,吸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属于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部分,提升我们的消费水平、消费境界。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要根据收入状况和自身需要安排消费,不盲目追风、攀比。
  第四,科学消费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消费既要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妨碍后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增长能力。因此,还要进行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要求当代人在消费的同时,应当考虑后代人至少享有相同的消费机会, 既充分尊重生态系统的极限,又保证未来各代人和当代人拥有同样选择的机会, 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消费要求我们特别重视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危机问题,以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方式,既有益于人类自我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又有益于自然生态保护。

  2.消费的评价标准
  判断消费性质的标准在于:消费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消费应当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消费作为生产的终点和新生产的起点,受生产决定,生产的产品必须经消费才能得到最终实现;同时,消费对新一轮生产又会起到引导作用,甚至有时还会决定新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任何消费,从其终极意义上说,都应当能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消费是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行为,消费应当有利于主体的发展。消费的目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等,通过消费主体需要得到了满足、欲望得到了实现,但是消费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有利于主体的发展,也有可能妨碍甚至危害主体的发展。因此,从消费的目的和结果看,消费性质还需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主体的发展。
  最后,消费是对资源的一种消耗,消费还应当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根源上说,消费的客体最终都来自于自然界,因此决不能因消费而无限制地向自然界攫取掠夺。同时,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又会被排放到自然界中,因此决不能无限制地超出自然界的可再生的能力和可承受的程度,一旦超出,自然界必然会“报复”人类,遭到掠夺的自然“报复”人类这样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因此,消费既要能促进人类的发展,还要能促进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  有关科学消费的措施建议

  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建议措施是不一样的,论文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政策性的措施建议。如果从个人角度看,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加强消费知识的学习
  学习掌握消费知识和消费规律,识别科学、合理、进步、健康的消费方式,使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消费者教育应注意加强消费理论、消费政策、法律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生活消费道德和规范。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榜样表率等,有益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提高消费品位,促进孩子文明消费、合理消费。

  2.适度信用消费
  信用消费是信用手段在消费领域的运用,是信用和消费相结合的产物。我国信用消费起步较迟,信用消费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建议适度信用消费,即应该在保证具有还贷能力基础上进行信用消费。信用消费可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在许多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个人诚信档案非常重要。而且,信用消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我们还得跟得上时代。
  至于某些金融衍生品,如基金,证券,证券,这多属于投资范畴,如果不是很熟悉这类金融产品的运作,建议谨慎投资。次贷危机(次级贷款抵押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衍生品过多、信用体系不健全。

  3.理性对待广告
  随着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广告中的违背法律特别是违背社会伦理规范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国家对广告进行监管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对待。现在不少广告有明显夸大功用的现象,对此应明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都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其实,最主要的原则是看我们的需要,而且是真实的需要,如果不需要,疗效再好也没用价值。如果是可要可不要的,尽量不要;不需要的,坚决不要。消费的原则可要简单的说,一是,实际需要;二是,有支付能力,经济许可;三是,不违法,不危害社会公德;四是,买对的,不买贵的。

  4.理性对待国产与进口消费品
  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原则,既不盲目崇洋媚外,也不迷信狭隘的“爱国主义”。
  首先,要尽量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本民族利益。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中外产品质量差距不断缩小,中国消费者“崇洋消费”逐渐淡化,不少人表现出偏爱国产货的倾向。其次,不迷信狭隘的“爱国主义”。我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人才等。引进先进技术,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国内产品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倒逼”国内相关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狭隘的“爱国主义”往往打着爱国的旗号,排斥任何外来产品、技术。这不是爱国主义,而是“闭关主义”,是不可取的。在消费中,不盲从国外产品,不盲目迷信本国产品,积极吸收先进成果,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才是真正坚持了爱国主义。

推荐访问:异化 探讨 消费 科学 消费观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