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扩大开放合作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4-28 10:35:34  阅读:


   在全市扩大开放合作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五大发展”基本策略,是我们在市党代会上确立的今后五年工作总纲。市委在开局之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五方面的策略,逐个研究部署落实好,使各项工作都能围绕这一总纲来展开。前一阶段,我们着重就创新发展进行了部署,召开了创新发展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格局和氛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经过充分准备,制定明确了相关政策意见和年度工作重点,尤其是作出了关于实施新一轮开放合作战略的决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今天的会议,主要就开放强市、三产兴市这两个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战略问题进行部署。我印象中,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专门就开放和三产作出专项的重大决定,召开近千人的大会是没有过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落实党代会决定的决心和对这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徐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报告,大家务必结合这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扎实地加以落实。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围绕把全面开放合作理念贯穿到各个领域、把全面开放合作任务落实到各条战线这一主题,就做好开放合作工作谈些认识。
  上一届市委市政府以来,我们围绕抢抓大桥机遇,发展大桥经济,把大开放作为四大抓手之一,在思路上、政策上、载体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准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对外开放的新成就。具体表现为“五个明显”:一是利用外资取得明显突破。四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2倍,占宁波大市的份额从不足1/11提高到1/7,初步解决了慈溪长期以来外贸强、外资弱的“短腿”的问题。二是载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两区”开发迈出较大步伐,新区引进外资和工业投资已占全市总量的1/2和1/3,尤其是出口加工区的建成和封关运行,在宁波地区新一轮开放格局的形成中抢得了战略先机,作好了基础性准备。三是外贸结构实现明显优化。自营出口在四年翻两番的同时,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积极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的比例逐年提高,加工贸易比重高于宁波大市平均10个百分点。四是“慈溪人经济”影响力明显提升。慈溪人走出去的多了,慈溪人的形象明显提升,市外的慈溪资本逐渐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并反哺服务市内发展。目前,对外直接投资覆盖到2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境外企业80家。五是开放带动效应明显显现。不仅支撑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税收和就业增长,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促进了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
  但是,这个成绩没有理由让我们振奋起来,没有理由让我们感到欣慰。总体而言,相对于我们民营经济,相对于我们其它的一些工作,我们开放的形势和局面是不容乐观的。可以概括为“五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思想观念没有适应我们自身开放的要求,也没有适应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对开放的要求。具体有三种表现:一种是“假开放”,说起来高度重视,做起来无动于衷,工作措施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往往开会、汇报时调子提得很高,每年也开会总结经验,但是思想深处还是存在着慈溪民资丰厚、经济势头不错,慈溪不缺钱,慈溪人也很能干,慈溪发展还是靠慈溪人自己的力量等观念。这些观念有一定道理,但今后慈溪的发展完全靠慈溪人这个观念是不行的。一种是“等开放”,认为我们现在自然区位条件还不是很好,处于交通末端,等大桥开通了,区位条件变好了,开放程度自然会提高,外资客商就会自动上门,没有一种抢占优质资源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大桥通车后,区位条件是好了,但是如果没有在观念上、体制上、环境上做好综合准备,优质外资仍然不会来,而且有可能导致优质资源的外流。还有一种是“怕开放”,实质上是区域性保护既得利益的排外情结。在第一轮开放过程中,实行开放强大的内在动力是求富求发展,现阶段的全面开放,就有可能会损害一部分企业的既得利益,怕大的企业来竞争,把好的市场、好的项目在竞争中拱手让人;怕肥水外流,引发资金和产业外流,导致本地产业空洞化。上述的“假开放”、“等开放”、“怕开放”的观念与大桥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党中央实行扩大开放的方针政策,与党代会提出的“开放强市”解决发展的外力问题是不相融的,甚至是排斥的。二是开放的整体水平不适应。开放的整体水平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很不适应。用巴音书记的话说,就是外贸产品“拼劳动”、招商引资“拼火力”、外经合作“拼苦力”。慈溪是开放型经济大市,但我们在质量、规模、档次等方面,总体上还只是低水平的。外贸方面,出口产品附加值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家电行业的外贸平均利润率只有3-5%和3-4%;外资方面,真正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引进对市内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还少之又少。三是开放程度不适应。我们的开放领域还集中在产业领域,产业领域也主要集中在二产,在社会事业、文化建设、政府管理等各方面综合性的交流合作非常有限。刚才徐市长举了方方面面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四是工作力度不适应。我们这几年抓开放时紧时松,碰到宏观调控,碰到政策调整,就容易产生排斥对外开放。这些年我们在利用外资、扩大开放合作方面存在着没有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现象。说到底这还是认识问题,没有真正把开放作为“一号工作”、作为生命线来抓。五是服务环境不相适应。“招商引资是生命线,优质服务是保障线”,按照这两句话来衡量,我们开发区的水平还不适应,更不要说我们乡镇街道、各个部门,我们政府的服务水平、服务手段,包括亲商安商护商理念,在公平规范高效的服务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上述五方面不适应,从另一角度看,也是我们开放合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局限性的制约。一是区位条件局限性。区位条件包括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交通条件便利、政治文化影响力大的地区,因其要素收益较高,往往是市场选择的优势区位。在大桥没有开通之前,慈溪的区位优势,从战略上讲是沿海,战术上长期以来就是交通末端,在要素的市场选择中没有优势可言,相对来说我们的交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产业资源和其它资源还不太愿意、不太便于在慈溪落地,这是一个客观原因。这几年我们引进优质大项目成效明显,也得益于大桥开通预期对市场选择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局限性。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一种集体下意识、一种群体心理特征。从文化视角看,受围涂、移民、青瓷三大传统文化的影响,慈溪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敢于开拓的精神,而且比较务实、不张扬,追求自立自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精神。但另一方面来看,也附带着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合作理念,抱着“宁为鸡头、毋为牛后”的观念,难以联合起来,不愿意全面开放,实际上制约了企业的联合与发展。在信息化开放的时代,有些地区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抓手,张扬一个地区,张扬一个城市,而我们埋头苦干,这方面的宣传程度不够,也影响了我们慈溪对外的改革开放。前几天,省文化厅长来慈调研,他说慈溪经济发展很快,但慈溪的节庆活动、文化平台不明显,慈溪知名度也就不太高。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下确实需要加强宣传,需要“喳呼”,一“喳呼”、一推荐往往事半功倍。我举个达蓬山的例子,达蓬山风景旅游区的自然条件、开发的商务价值并不十分突出,但通过“喳呼”,雅戈尔集团进来投资了,对整个三北的带动是有好处的。如果没有当初的“喳呼”,雅戈尔是不会进来的。那么其它方面我们能不能也“喳呼”一下,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宣传。慈溪埋头苦干这种精神是好的,但还是需要宣传,宣传我们整个城市的精神和品质,是整个发展的需要。三是经济制度模式的局限性。今天我专门带来一本书《温州模式的历史命运》,是温州请了省内的专家专门研究温州问题,研究温州资金外流问题,研究温州GDP下降问题等等。其中有一篇我看了颇有同感,是浙大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史晋川教授写的。他在文中提出温州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个问题,制造业结构的演变缓慢与“代际锁定”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与“不可触摸的网”的关系,主要讲温州民营经济发达,但外资外贸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在温州这块充满商机的土地上,为何缺乏外来的投资,是不是与温州的公共权力与私营经济之间可能形成的一张不可触摸的网,排挤着外来投资者的进入。为什么有这张网呢?历史上交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人格化交易方式,一种是非人格化的交易方式。简单地说,人格化的交易方式在初期、在特定区域里更多地是依靠人脉关系,靠师徒、朋友、老乡关系开展商品交易,做大做强。非人格化交易,就是契约关系,订立合同,所以市场经济是合同性经济,契约经济。他认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初期,很大程度上带有人格化交易,老乡带老乡,包括到海外去发展的温州兵团,都是老乡带出来的。这种人格化的交易方式,在发展初期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到一定程度就显示了弊端,老乡帮老乡排斥其
他人,老乡帮老乡形成不规范的交易。所以他研究得出的结论,凡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存在一种无形的排外力量。理论上概括出来,就是公共政府权力和公共产品与当地民营经济结成一张不可触摸的网,结成了特殊的团体利益,无形地排挤着外来企业的进入。温州政府对民营经济有培养情感,而民营经济又对政府有感激之情,两者之间有着亲情关系,有着扶植与被扶植的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体现了政府亲商安商护商,企业回报政府、服从政府,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局限性。他认为温州模式要突破这张网,突破经济制度上的局限性,进一步打造地区的先进环境,就是需要改革创新加上突破经济模式包括市场交易方式的制约。我认为这些观点是对的,值得我们思考。慈溪的模式与温州的模式有很大的类同性,某种程度上讲在同一经济制度形式下,温州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情况也制约着我们产业结构的演变和进步,导致我们联合、做大、开放的速度不快,也确实导致了经济排外意识的形成。刚才,徐市长也举了很多例子,我也深有同感。我们要在认识上、观念上、经济运作习惯上,找一找我们在大开放中阻外排外的一些问题和倾向。现在大桥经济正在到来,我们的区位局限性可能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但反过来讲,我们的思想准备、环境准备等各个方面是不是充分落实到位了,这些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如果观念上没有重视开放理念,没有把开放落实到各个领域,即使大桥通了,外来的优质资源也不一定会留下来,那时大桥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过道,慈溪可能成为一个路边“店”站,那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党代会提出,要把创新发展作为解决内动力问题,把开放作为解决外动力问题,提出了“开放强市”的重大战略,我们觉得方向是对的,要求是明确的。在当前情况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是要把开放的地位放得更加突出,对开放的意义更加重视,在全市上下特别是企业界和广大干部当中,树立全方面开放的理念。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开放的重要性。开放是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强盛的先决条件。在上次改革创新会议上,我向大家推荐《大国崛起》这个片子。纵观不同时代的世界大国兴衰,共性的一条,决定性因素在创新,先决条件是开放。俄罗斯是靠彼得大帝的推动实行了对外开放,实现了俄罗斯的强盛,成为当时欧洲的主要强国。彼得大帝开放到什么程度?彼得大帝为了学习荷兰的造船技术,学习荷兰的先进管理,竟然到荷兰的造船厂打工,亲身体验什么是工业化。日本在19世纪的崛起,靠的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动员了国库2/3的财力,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花了半年时间周游欧美列强,回来之后,全国上下痛定思痛,实施全面开放。又如,最近我在看的《贞观长歌》中,提到唐太宗后期要扩大与西北交流,一些老臣力劝用堵的办法,派重兵镇守;而皇太子要求用疏的办法,通过通商、和亲等办法,使大唐丰富的物产可以源源不断地渗入到西北,并把他们逐渐包容进来,反而有利于节约民力和财力,促进两地交流。再举个例子,我曾去过阿联酋的迪拜,这个城市非常漂亮。上世纪50年代迪拜还是个沙漠中的小村,60年代发现了石油,现在成为中东的“香港”,他们还提出15年后要赶超香港。大家都知道,中东到处是油城,为什么只有迪拜脱颖而出?这就是搞开放的结果,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到那里去做生意,去搞房地产,我们慈溪就有数十个人在那里。通过开放,迪拜成了中东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开放是区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外在动力。大量事例证明,开放对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提升,具有直接的、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市委书记王建满主政温州后,下车伊始抓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招商引资确立为温州的“一号工程”。按理说,温州是最不缺资金的,“炒房团”、“炒煤团”全国闻名,“温州人经济”的规模甚至与温州本地经济相当,他们搞招商引资,实质是要把温州的模式、观念加以转变。他也认为温州的产业结构演变要加快,三产要发展,城市要发展还是需要外来的优质资源。我们本地的例子也很多。如宏一公司做上欧式插座外贸后,专门聘请台湾咨询公司抓产品质量管理,每年花巨资进行技改,商标进行马德里国际注册,全面实

推荐访问:工作会议上 现代服务业 讲话 开放 合作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