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时间:2022-04-17 17:25:05  阅读:

学校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的优劣,对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十分重要。教育部门的领导者、管理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教育管理,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懂得学校管理,遵循管理原则不断提升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更新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学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必须用科学管理的理论来指导学校管理。我国80年代初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改革开放的热潮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社会、政府、家庭给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引发了教育管理的改革。因此学校管理就要沿着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学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据是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学校管理必须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目的保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端正办学方向对于学校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用时长、见效慢,连续性强,只有在管理过程中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的问题,认真探索学校管理的具体规律和工作方法,才能掌握领导和管理学校教育的主权。我国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学校管理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准则。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①。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好坏,最根本的要看按什么指导思想办学,学校的各种措施和做法是否符合教育方针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的学生是否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否经得起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考验。是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评价学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的重要依据。

2、整体性原则

学校各个层次,各项工作和各种因素之间是否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管理者必须把学校管理活动当作一个整体,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部署、统筹安排,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学校整体工作的质量、效率正常运转。学校是一个系统,从更大范围来说,学校系统隶属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学校管理的效能要受到社会系统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因此管理者要有全局观点,要认真研究社会系统对学校系统发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排除消极因素的干扰,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整体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必须把教学管理放在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工作。只有教学工作管好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才有了可以依托的中心,学校教育这个机体的运转才能正常和有效,整个学校教育质量才有保证。

3、科学性原则

“学校的科学管理就是学校领导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党和政府要求,遵循教育的客观性规律和发展趋势,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管理”②。在管理过程中,要依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观察和分析学校中的问题,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来处理学校工作各程序中的问题,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来使用、调节和控制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善于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总结已取得的成果,使学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今天的学校教育远不是过去的一家一户或私塾的教育,无论从学校教育的规模,教育的内容、手段,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有关系等来说,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因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管理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来管理学校,遵循客观规律办校。学校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传授知识要按认识规律和一定的科学体系进行。教育和教学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性,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完善一整套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类人员有章可循,明确职与责,做到功过是非赏罚分明。

4、民主性原则

在实施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作风,注意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和管理,并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学校管理尤为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国家性质所决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教职工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在做出决策,发出指令,提出具体措施之前,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设,加以分析研究,取其所长,舍其所短,以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和局限性,学校中的重要工作,要通过教代会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要为教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机会和场所,通过提建议把个人目标融合于集体目标之中。

5、育人性原则

道德理想主义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视教育为改造人的灵魂的工具。毛泽东曾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③。”可说是这一观点的代表。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化性启伪”,引人向善,就是把人的本性中好的东西发掘出来,用以驱除后天不好的东西,向“仁”和“君子”迈进。管理就是通过管理者的教育,使被管理者遵守人伦关系中秩序。

学生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遵循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原则。比如不要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评价和教育学生,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的机会,对学生的管理要做到宽严结合等等。在学生管理的内容方面主要有:思想品德管理、健康身心管理、课堂学习管理、学籍和成绩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教育性、育人性。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都要坚持言传身传,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学校要通过规章制度以及行为的准则来约束师生言行,重视培养优良校风。校风是学校领导及广大教职工、学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凝聚和积累起来的一种精神成果。优良的校风是培养一代新人的熔炉,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于学生、教职工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的建立与布置要体现地域和学校自身特点,要有自己的特色。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着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师生校训、校歌、校徽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具有标准导向和激励作用。对校园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协调多样的统一,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在“寄语”,每一座大楼都在“召唤”,每一角、每一处都在“熏陶”、都在“感染”。总之,学校管理的根本点在于育人,一切管理目的、目标、措施、方法,都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6、质量性原则

任何管理都是为质量服务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量。学校管理必须抓好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是循序渐进,细水长流的智力活动,必须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质量管理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应该研究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检查。不抓教学质量,谈不上学校管理的效益。

二、学校管理的内容及策略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财、物、事、时、空、信息。学校管理的内容是如何组织、协调、控制好这七个要素,使这些要素科学合理地动作,发挥最大的能量,以顺利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一)教学工作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决定了教学管理和特殊重要性。教学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遵循管理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组织、协调和使用教学系统内部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和信息等,管理好教学,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特征。

1、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理应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包括培养目标,各部分知识点的说明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等内容。期初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后,还要进行大量的教务常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2、教学内容管理

教学内容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标管理、教材管理。教学内容对能否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研究课程、课标和教材,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不随意降低教材质量。

3、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及其时间统程。教学过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过程,管理的内容,统管教师的教,也管学生的学,教师方面要着重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即“六认真”管理,加强教学检查,抓好教学准备的检查,开学教学情况检查,平时教学检查,期中期末教学检查。

4、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利用质量标准来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关心教学质量,关心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的质量,采取各种方法,技术及具体措施, 加强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检查和质量服务工作,最佳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教育质量应包含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三个方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要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

(二)教师工作管理

(1)“人本”注①管理

最早意识到把人际关系学说的研究和教育管理联系起来的教育家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导主任拉尔夫.泰勒,提出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学校管理人员有关,他预见今后教育管理必将受到“霍桑实验”的影响④ ,“9.9”管理方式表明在“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这种管理方式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它要求创造出这样一种工作条件,使得职工了解问题,关心工作的成果。这样,当职工了解了组织的目的并认真关心其成果时,他们就会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而无需用命令形式对他们进行指挥和控制了。这可以叫做“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⑤。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注②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这些基本思想被后来的管理人员广泛接受。人际关系理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士气。学校全体教师中士气的高涨,是和管理人员帮助他们每个人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所能达到的程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赫茨伯格“激励双因素论”注③在教育管理中广泛运用,被管理者获得了满足,就会把管理者的意愿变成自觉行动,从而达到管理目标的实现。否则,他就会消极怠工,效率低下,管理者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教师是发展教育专业的骨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心发展等,都起主导作用。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关键在教师。根据教师劳务的性质与特点,教师心理,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教师管理的经验,对教师管理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安排原则

即根据教师的素质状况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更不能迁就某种关系,照顾某种情绪,而因人设事。

2、激励原则

即学校管理者通过适当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增强教育教学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等措施,不断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使用与培养提高的弊病,要给教师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和条件。

4、优化原则

即合理地组合教师队伍,注意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

5、按劳分配原则

即在物质利益上坚持公平合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质劳动多得。

教师工作管理应着重于教师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师的使用、培训和考核的管理。

(2)、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管理

随着科学主义观念的流行,教育科学研究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通过教育调查、教育方针、教学测量等,对学校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工具,记录、分析和比较教育效果的多少和优劣。在教育管理中十分流行的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化考试的盛行,甚至学生品德也要实行量化标准,各种统计技术、量表以及成本核算程序的运用,使学校管理由粗放化走向了集约化这路。通过量化,把抽象的管理变成了具体的,为管理制造了一把尺子,以便快捷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为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找到了依据,对于教育者来说,因为有了量化的标准,应该怎样工作、干好工作指明了方向。

(3)、绩效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就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过程及其行为结果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的价值判断。学校管理工作绩效如何,不只看某一次成绩怎样,如何还要采用:一是纵向比较法,即同自身过去相比较,取得了哪些进步;二是横向比较,即同自身同类相关学校相比,看自己有哪些成绩。在绩效评价实践中,采用以纵向比较为主的。通过纵横比较,就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绩效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国家坚持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④“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⑤。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我们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为主题,以强化常规管理为重点,坚持“两个基本”,抓住“三个重点”推进“四个转变”。

1、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求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两本意识。

教学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学校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的任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学校领导、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点,不得岐视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要调动教师内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关键情感。学校领导要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

2、抓住“三个代表”增强落实意识

①抓住提高质量这一重点,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②抓住“德育为首”这一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③抓住“制度建设”这一重点,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3、推进“四个转变”。强化时代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职能、地位、作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适应这一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四个观念。要从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向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转变,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从过去注重教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打造,要从注重“输血”扶持向自身“造血”功能转变,高度重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率先垂范,不断磨研自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学校的灵魂,管理者要团结勤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一个好班子就会有一所好学校,学校领导班了的办学理念,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华,关系到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关系到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关系到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和整休形象。学校领导班了成员特别是校长要不辱使命,只有不断学习,装备自身,磨研自我,去创新中务实,在忧患中竟争,在反思中实践。唯其如此,才能办出成功的学校,才能成为成功的校长。一是管理者要有亲师意识,要尊重和关爱教师,信任教师,做“人文化”领导;二是管理要知法、懂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符合教育规律,一旦规章制度形成,管理要带头遵守,做“法治型”领导;三是管理者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头走进校本教研,做“研究型”领导;四是管理者要树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抓好质量管理做“质量型”领导;五是管理者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观念,挖掘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做“特色型”领导,六是管理者要有严谨的办学作风,真诚待人,踏实办事,心系学校,情注师生,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做“务实型”领导。

办好合人民满意的教育靠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是管理,管理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拿出真诚,献出真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才能为人民办好教育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注释】          

注①:人本就是以人为本,重点强调人的作用。人的满足与发展才能促使事物的达成与提高。

注②:需要层次理论,最早由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一方面,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而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的因素。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是按重要的等级排列的。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注③:激励的;双因素论,最早由赫茨伯格于1959年在发表的《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键因素或维持因素。这种因素是维持一个合理的满意水平所需的,没有它们,职工就不会满意,但它们的存在并不构成强烈的激励。第二,激励因素。这些因素构成对职工强烈的激励,能使职工高度满意于工作。激励理论明确指出人们的工作效率决定于人们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又取决于人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而人们的需要是否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又受到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遂宁市教育局 《依法治校法规要览》 2001年

②廖隐村、 彭诗琅 《校长手册》  1996年

③《毛泽东论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④拉尔夫·泰勒《变化中的思想概念促使教育必须调整》,1941年

⑤摘自赵志军的《管理思想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⑥ 遂宁市教育局 《依法治校法规要览》 2001年

⑦遂宁市教育局 《依法治校法规要览》 2001年

推荐访问:浅析 学校管理 原则 策略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