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4-16 09:46:06  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将符合人选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无创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通气,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存活率。 结果 无创组机械通气时间(10.4±3.5)d,并发症发生率26例(76.5%),存活率29例(85.3%)。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3.7±5.2)d,并发症发生率33例(97.0%)存活率23例(67.6%)。与对照组相比,无创组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存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8,P<0.05;χ2=6.275,P<0.05;χ2=3.942,P<0.05)。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存活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重症肺炎;预后影响;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b)-00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stud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ho met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each.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non-invasive group,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or incision assisted ventil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complication rat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on-invasive group ha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10.4±3.5) days,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26 cases (76.5%),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29 cases (85.3%).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13.7±5.2) days,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33 cases (97.0%) survival rate of 23 cases (67.6%).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non-invasive group had shor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and higher survival rat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4.628, P<0.05; χ2=6.275, P<0.05; χ2= 3.942, P<0.0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s beneficial to shorten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epth study.

[Key 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evere pneumonia; Prognosis impact; Survival rate

無创正压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1-2]。近些年来,机械通气治疗以有创通气为主,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相关病症,无创正压通气尚未得到大力发展[3-4]。

重症肺炎是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较为常见疾病,患者通常会合并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重症肺炎患者送诊时病情通常严重,后续发展快,随时导致患者死亡[5-6],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及预后造成了严重困扰。对患有重症肺炎的患者通过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的相关病例不多,因此,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病例进行分析,共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以下简称无创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4例。无创组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62±8.73)岁,平均病程(13.0±3.4)年,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2.46±7.76)岁,平均病程(11.5±2.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該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入选标准为重症CAP的诊断标准[3],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主要标准:①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 药物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250 mmHg(1 mmHg=0.133 kPa);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14 mmol/L;⑥收缩压<90 mmHg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

排除标准:① 肺大泡;②未经引流的高压气胸;③大咯血、出血性休克;④活动性肺结核;⑤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⑥ 精神障碍严重无法配合医师进行机械操作等患者。满足以上任意1项则放弃机械通气。

1.2 方法

将入选患者病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无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吸氧、气道引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 并根据其并发症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无创组经口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若 NIPPV无效则改为有创通气)。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通气。根据患者身高、年龄、性别同时结合 PaCO2、血压、心功能及气道阻力等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吸/呼时比。操作呼吸机医师均熟练掌握机械性能、使用方法,并能及时排除机械故障。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均有专人看管、护理、记录,按时准确填写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单。

治疗过程中,如若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病情稳定或出现好转,感染得到控制,循环稳定,营养状况良好,呼吸功能改善,自主呼吸及排痰能力增强,吸痰时停机无呼吸困难,降低呼吸机参数自主呼吸能代偿,血气分析稳定,无水电解质紊乱则逐步停机直至撤离呼吸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采取相同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无创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0.4±3.5)d,并发症发生率26例(76.5%),存活率29例(85.3%)。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3.7±5.2)天,并发症发生率33例(97.0%),存活率23例(67.6%)。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创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存活率较高。结果见表1。

3 讨论

该文采取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了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数据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有创正压通气相比,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存活率相对较高。

近年来有创机械通气在我国发展很快,与其相比,无创通气则相对滞后,其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医生们对无创通气的疗效尚有疑虑[7]。有创正压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辅助治疗,常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或病情危险的患者。随之而来的,会给患者心理及身体上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感甚至痛苦感[8]。所以,无创通气技术有必要得到深入研究。通过该院以往使用无创通气的经历分析得知,机械操作方式或流程错误,可能是效果不佳或者患者无法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原因。

无创正压通气是近些年来机械通气的重要进展之一。 无创正压通气相较于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通气更易于操作,能够满足间歇式应用,提高患者舒适感,从而减少镇静剂的使用[9]。在护理方面,无创正压通气利于保持上气道通畅,使患者可以进行交流沟通、自主吞咽以及有效咳嗽,同时减少鼻饲管的需要,更易于口腔护理。 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局部创伤、误吸及一定程度感染[10]。

重症肺炎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是需要入住 ICU的肺炎,并且几乎所有重症肺炎患者已有或很快将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未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将会危及生命。积极抗休克和机械通气是保护和维持脏器功能的必要而可行的措施,应予高度重视[11]。

作为该院病例回顾性研究,缺乏其他医院、其他地区病例资料对比,所以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缺陷。由以上结果可知,无创组机械通气时间(10.4±3.5)d,并发症发生率26例(76.5%), 存活率29例(85.3%)。 与对照组相比,无创组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存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洪娟等[12-13]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予以无创正压通气后的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分别为(11.02±2.45)d、70.12%、90.12%,明显优于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通气,与该文所得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

通过该次研究说明,无创正压通气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除外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适当的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痛苦,提高其住院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对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很重要的影响,值得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 林化,马春林,倪琦.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18-4920.

[3] 瞿介明.曹彬.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修订要点[J].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41-242.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130-134.

[5] 龙怀聪,肖邦榕,刘跃建,等.162例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 75-78.

[6] 魏祥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7-9.

[7] 姚长浩,代兆华,柴瑞丽.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血气结果及全身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2):3124-3127.

[8] 柳湘洁,汪培英,黄早早,等.BiPAP对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通气状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6(2):245-247.

[9] 叶旭辉,王敏鹏,方旭晨,等.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96-99.

[10] 陈俊,顾建华,朱旖.BIPAP无创正压通气救治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6(2):136-138.

[11] 王敏鹏,方旭晨,叶旭辉,等.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痰液引流装置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装备,2017,30(23):134-136.

[12] 王洪娟.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42-44.

[13] 宋仕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护理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 10(8):246-247.

(收稿日期:2018-12-17)

推荐访问:正压 预后 通气 肺炎 重症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