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4-15 09:55:26  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应用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30mg/d,12w为一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入选后和治疗12w后的血浆hs-CR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的LVEF与治疗前相比则明显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而冠心病的末期常常会引发心力衰竭,致死率高达40~50%。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是以左心室功能降低、动脉硬化、运动能力下降为特征,伴随着外周循环受限、神经内分泌激活、终末器官衰竭、全身瘀血等特点,因此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常见有效的降脂药物,具有强效的降脂作用,并且还可以起到稳定斑块和抗炎的作用,同时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效果,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48例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7~76岁,平均(60.96±11.32)岁。纳入标准:①心功能NYHAⅡ~Ⅲ级;②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③均有心力衰竭症状,且LVEF≤50%。排除标准: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②严重的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瓣膜疾病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③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等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合理的饮食控制,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类、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晚加用30mg阿托伐他汀,12w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②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以及治疗12w后空腹抽取血样。取血样的方法:抽取静脉血2mL,加入依地酸钠(EDTA)1.5mg/mL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血浆分离后放置于液氮中(-80℃以下)保存待测,该过程均由专业人士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采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美国惠普公司,HP5500)测量LVEF,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以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12w的治疗后,两组血浆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以左心室功能降低、动脉硬化、运动能力下降为特征,伴随着外周循环受限、神经内分泌激活、终末器官衰竭、全身瘀血等特点。

近些年来,心力衰竭治疗的重点逐渐由改善动力学障碍变为抑制心肌重塑。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室重构,包括间质的重构和心肌细胞重构[1]。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时具有以上两心室种重构,其心肌细胞结构发生改变,数量变少,最终引发心室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在心室重构的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IL-6、TNF-α、IL-1、hs-CRP等。有报道指出,炎性细胞因子可以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降低心肌收缩力、诱导炎症细胞向受损心肌趋化、传导氧化应激信号、促进斑块生长等,最终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炎性因子激活后触发心肌的重塑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而心肌重塑和心功能损害又会进一步激活炎性因子,导致恶性循环。hs-CRP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与分泌,炎性反应刺激后,血液中hs-CRP的水平迅速升高,上升的程度与刺激强度有关。hs-CRP的水平与心血管类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此类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有研究表明,hs-CRP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阿托伐他汀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是一类有效的调脂药物。大量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继发性出血以及血栓的形成,从而可以间接改善心室重构,稳定血流动力学[4]。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心衰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应激。其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有:①调节细胞膜中胆固醇的含量对心肌细胞膜与相关性酶产生影响,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②下调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恢复自主神经的功能。③改善内皮的功能、抑制炎性因子、稳定斑块、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减慢心脏损伤的进程。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除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还具有抗炎、降低血浆hs-CRP水平等作用,改善心肌重塑,最终改善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正道,蒋亚斌,曾向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58-59.

[2]陈艳辉,孙曙,崔云涛.超敏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3,1.

[3]金萍,宋玲.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39(13):1554-1556.

[4]张学明.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 1478-1480.

编辑/申磊

推荐访问:心力衰竭 血浆 冠心病 患者 水平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