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误点五:漏关键词

时间:2022-04-10 12:15:01  阅读: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一个完整的语句除了必备的主语、谓语(宾语)外,还会有修饰限制语,它们往往表述对象的程度、范围、层次、数量、方式、方法等。失误项在命制时会故意漏掉这些关键性词语,造成选项不符合文意。

【真题解析】

(2012·山东卷)6. 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 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 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原文相关段: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答案】B

【解析】A项,对应的文字在节选部分的第一段,对比选项和文章可以看出,选项漏掉了“极可能”一词,错误。B项,对应的文字在节选部分的第一二段,“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可以判断选项符合文意。C项,对应的文字在节选部分的第三段,从第一句可以看出,围棋“从春秋到西汉”都“处于受挤压的位置”,没有选项上说的“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选项的第二句照应的语句是“东汉中后期,社会风气转变……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由此可以判断选项错误。D项,对应的内容是节选部分的四五两段,选项的第一句的根据是“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第二句文中没有任何根据,只有“儒家……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由此可见,“进一步认识”是无中生有;选项的第三句照应的语句是“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012·山东卷)7. 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原文相关段: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与该项相关的语句是:“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从语句的结构、内容上看,第一句是时间状语,作为后文的时间限制;第二句中“开始”的时间指第一句的“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第三四句是人们把围棋作为儒士必备的艺技。整句话的意思是: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的时候,人们开始了从生命意义的层次认识围棋的价值,人们就把围棋纳入了儒士必备的艺技。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选项的第一句与原文相比有两处不同:一是漏掉了“开始”一词,二是漏掉了原文中的时间状语“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这样选项表达的意思就变成了:自从人们从生命意义的层次认识围棋的价值以后,围棋就成为了儒士必备的艺技。显然与原文的意思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模拟训练】

(2012·河南十所名校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的武术之意,绝不是现代人所说的武术。古书中的武术意为“武之术”,包括术、技、理、意、道等含义,即广义的功夫。“武术”被作专用词普遍使用是1949年之后的事,民国期间称作国术。然而从内容及含义而言,武术一词又代替不了功夫。应该说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包括武术与武道两部分或两个层次。

从修而言,武术修人,武道修道。武术能强身健体,增强人的意志,让人勇敢、坚强、充满活力,但也只限于此。武道能让武术升华到道的境界,即天地人生之大道,在少林功夫中即为包容宇宙人生智慧之禅道。从用而言,武术是治人的,而武道可治国、治军,即从二人交锋升华到两军作战。规模不同,道理如一。如能修悟武学、武道,则能运筹帷幄,以少胜多,“治大国如烹小鲜”。

现代人提到武术,就想起规定套路,也就是“样板武术”。在少林功夫中,除武道禅道之外,功夫有四部分,即基本功、套路、技击、功夫(抗打力和杀伤力)。样板武术是在基本功和套路方面多加了几个腾空和旋转动作,仅此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说传统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的原因。

从武术内容看,武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里发展、完善,所以,武术也必定充分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实际上,武术与中医息息相通,互为渗透,武术中伤科,就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里的阴阳五行、穴位经络、子午流注等思想,同样贯穿在武术体系中。所以,无论从拳理到具体动作,甚至名称,都很容易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比如太极拳、八卦拳,其拳理就是从阴阳八卦思想中直接生发出来的。故拳家常说:能动能静,拳道之圣。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少林功夫基本特点:进退一条线,拳打卧牛之地,非曲非直,刚柔相济。讲究的也都是阴阳变化,甚至在“一条线”里求变化,在“卧牛之地”求变化。

而一说起阴阳变化,大家便以为是道家专利,这是误解。阴阳变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思想,不仅道家讲,儒家也讲,甚至佛教也讲。禅宗的曹洞宗,就讲“偏正互回”与“君臣五位”,不仅吸收了阴阳思想,还结合了五行八卦。当然,少林功夫作为佛门方便,更有自身独特之处,包含着丰富深奥的佛教思想。其他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出神入化,变化莫测,随心所欲;但少林功夫是以禅入武,身心两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脱,成就的是“不动心”。内心解脱了,就什么都不怕了,连死都不怕了,武术就不在话下了。所以少林拳谱上说:“盖以外功之修炼,乃肉体筋骨之事;而内功之修善,实性命精神所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

中国武术号称博大精深,就是因为中国武术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思想。

下列对“中国武术”一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武术在实质上是“武之术”,包括术、技、理、意、道等多方面的含义,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的中国功夫。

B.“中国武术”这一词语是代替不了“功夫”的,因为中国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包括武术与武道两部分或两个层次。

C. 中国武术在内容上不仅源自我国传统文化,而且还在其中发展、完善,因而它具备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体现着传统文化特征。

D. 中国武术号称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国武术无论从拳理到具体动作,甚至名称等,都包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思想与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A项,相关的语句是“中国的武术之意,绝不是现代人所说的武术。古书中的武术意为‘武之术’,包括术、技、理、意、道等含义,即广义的功夫”。从原句与选项意思的对比可以看出,该项符合文意。B项,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是“然而从内容及含义而言,武术一词又代替不了功夫。应该说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包括武术与武道两部分或两个层次。”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内容和含义的角度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功夫包括武术和武道。而选项漏掉了表示范围的状语“内容及含义”,扩大了内容的范围,不符合文意。C项,相关语句是“从武术内容看,武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里发展、完善,所以,武术也必定充分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选项只是调换了相关的词语顺序,没有改变语句的意思,符合文意。D项,相关的语句是“无论从拳理到具体动作,甚至名称,都很容易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中国武术号称博大精深,就是因为中国武术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思想”。选项整合了这两句话,符合文意。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代神话 袁行霈

什么是神话?根据马克思的科学的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当他们同自然(指一切对象言,也包括社会在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

神话虽由人们的幻想所构成,但这种幻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和描述虽不免荒唐可笑,但决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地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头国的人有翼、鸟喙,在海中捕鱼,杖翼崦行。这一类的想象,显然也是生活斗争的反映。因为原始人尚未发明网罟等工具,他们看见水鸟捕鱼,非常便利,不禁发生羡慕之心。于是设想人也可能有长翅膀的,嘴也可能同鸟喙一样,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何等灵活、轻便。在生产中减少困难,减轻劳动,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和要求,所以这些幻想的产生是极其自然的。幻想是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一大推动力。为了突破种种限制,增加走路的速度,缩短走路的时间,原始人很早就幻想飞。《博物志》载奇肱国的人“能为飞车,从风远行”,便是这种幻想的具体化。飞在原始人看来,是认为最能解决问题的。人最初飞幻想意识到“飞车”的具体概念,是人类思维进一步的发展。人类的智力水平发展到同一阶段时,有许多想法往往会不约而同,所以我们的“飞车”也就同西方神话的“飞毯”和“快靴”等等的性质差不多,都反映了原始人对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至于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所发明、制造的许多器物,如网罟、竹弹、弓箭、耒耜、车船等,又如发现五谷和药草,驯养牲畜,制作衣裳,建筑房屋,创制文字等,都是千百万人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努力的结果。而在神话传说中却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创造了不少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如伏羲、神农、黄帝、嫘祖、仓颉等,把各种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们身上,再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向前发展。

(选自《中国文学史》)

1. 下列对“神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和解释的集体创作。

B. 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对所接触的自然、社会现象的一种曲折反映。

C. 神话是古代人们把一切自然、社会现象都形象化、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D. 神话不是纯意识和心理活动,它反映了客观现实以及原始人的生活。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知识水平限制了他们生活水平的低下,他们认为一切都要归于神的态度和权力。

B. 原始社会的人们,还不能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于是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来解释他们不理解的内容。

C. 原始社会的人们认为自然界有着各种变化,这种变化都是有相应的一些“神”在指挥着、控制着。

D. 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自己心目中的各种英雄形象,而这些形象后来就成为了神话中的神。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始人认为他们是一定能够征服自然的,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都反映了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B. 幻想是推动神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幻想是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一大推动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C. 神话使相同时代的人们有了许多相同的想法,比如中国神话中有“飞车”,而在外国神话中有“飞毯”“快靴”等。

D. 神话集合了众多人的智慧,反映了一个人或者一类人在劳动中的努力,比如伏羲、仓颉等。

推荐访问:误点 关键词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