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媒介在藏族传统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时间:2022-04-10 12:12:33  阅读:

摘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石头与人类文明结下不解之缘。在西藏,石头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予的独特传播媒介。本文在地理历史学的视域下,对藏族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形态和媒介环境进行解读,探讨各类石质媒介在藏区传统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字:石质媒介;藏族;信息传播;历史地理学

从卡若文化遗址、曲贡文化遗址等新石器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得知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石头就与青藏高原上生长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闻名遐迩的石崖壁画,岩石上记载的六字真言……石头不仅是西藏文明的储存器,它们本身就是这片土地上活着的文化。反观漫长的藏族信息传播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传播媒介作为最明显的标志物,有着突出的高原特色、文化特征,更体现出一种鲜明的媒介偏向,具有独立的传播品质。

一、藏区石质传播媒介的分类与发展

1.石头作为实物传播媒介

早在旧石器原始社会,青藏高原就有了人类了踪迹,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约在一万年至五千年前,藏族先民们就已有相对稳定的居住地,能够从事早期的农业生产。在藏区原始社会的石质媒介中,还有一种很特殊的“巨石”,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与新旧石器时代发掘的一般石质工具比较起来,更具有信息传播的特点。著名的藏学考古学家杜齐教授在西藏进行考古时发现地上树立着分散、成堆的巨石。有时被摆成一圈,有时成方阵或者直线型。有些三块石头的摆放的组合中,中间的一块要高出其他两块。[1](P9)这些石头组合的附近,发现有陵墓的遗迹,可以推断青藏高原原始社会的人类用石头传递某些与墓葬相关的信息。青藏高原的巨石文化,与一些神秘的藏族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石头作为一种媒介,其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即便是没有任何的文字和图案,也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

2.岩石作为文化图腾储存器

岩石,是人类文化的第一张“画布”。藏区岩画,是我们理解藏族传统信息传播的重大发现。不可否认,相对于石质实物传播媒介而言,图画的表意更为明确、真实。在没有文字之前的远古时代,岩画是藏族先民们常见的记录信息的方式,是留给后人的第一部“文献”。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及独立岩石上的图画、线条和浮雕等。藏区是岩画的博物馆,不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有藏族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岩画。远古时代,岩画的内容涉及游牧、涉猎为主体经济形式下的方方面面。具有代表性的岩画有产生于距今四五千年之久的加林岩画。从岩画中可以看出,藏族先民驯马、驯牛、狩猎等农业生产活动。此后发现的岩画,还涉及到食物、仪式、生殖崇拜、神怪等主题。到了吐蕃时期,岩画的内容有了大幅度的扩充,出现大量的佛像,用于宗教的传承。自从9世纪以来,佛教在藏区的上层建筑取得统治地位后,早期岩画中苯教巫师、动物等形象便逐渐被佛教中的佛陀、菩萨以及经咒等内容代替,这种替代过程发生于7世纪中叶,可能结束于9世纪末。10世纪以后,佛教摩崖中便不复再现动物形象了。[2](P226)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的古代文化图腾,不仅丰富了西藏原始艺术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古代传播过程的重要传播媒介。

3.石碑作为古老文字的载体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时代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西藏出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和全面跃进,进入社会繁荣期。吞弥·桑布扎创造了藏文,并在松赞干布的强力推行下,使之成为吐蕃时期的通用语言,为西藏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表意媒介,开启了西藏文字传播传统。从此,藏文大量出现在石质媒介之上,使得这种古老的文字可以保存。内容涉及历代藏王的功绩记录、崇敬佛法的证盟、大量的经文记载、还有藏汉民族之间的交往活动等。历史上最有名的《唐蕃会盟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圣神赞普赤祖德赞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叶社稷如一统,立大和盟约。兹述舅甥二主结约始末及此盟约节目,勒石以铭”。千百年来,《唐蕃会盟碑》魏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据藏史记载,藏族佛教摩崖和嘛呢石的刻凿也始于松赞干布。所谓“嘛呢”,是佛教六字真言的“唵嘛呢叭咪吽”的简称。佛教认为六字真言可解除六道之苦,将其勒以石表,便是最为见效的六字明咒演法之一。在吐蕃时期,以盟誓信佛崇法为主题的碑铭和石刻的大量出现与宗教的兴起密切相关,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内容丰富程度上石刻达到了高峰。到了清代,政教合一传统在西藏基本确立,这同时也带动了碑铭的发展。

二、石质媒介在西藏古代传播中的作用

1.生活范围的扩充作用

在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时期,新旧石器的产生,让人类的生活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充。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细石器中,带有明显的中国北方草原的民族风格;一些房屋的遗迹也与长江流域的房屋建筑有相似之处。通过种种迹象,可以推断,在遥远的新旧石器,西藏古代先民所从事的生产劳作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通过这种相似性,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对于石器的打制工艺,不同部落之间或许有着某种交流和沟通。作为吼叫、敲击等声音传播媒介的重要补充,石质实物媒介在人与人的传播过程中也起着某种作用。这样看来,石器不仅在生产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也可能延伸到信息交流层面。

2.神灵崇拜的象征作用

藏族山石的崇拜,除了上文提到的藏族起源的传说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杜齐教授在《穿越喜马拉雅》一书中提到巨石,“代表着世界之轴,是在地狱、地、天上三界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有形的形式,因此它体现了微观和宏观世界的一致性”。考古资料显示,在西藏最神秘最古老的丧葬仪式中,石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祭祀活动中,石头的出现,是一种标记,是一种信仰的象征。对山石的崇拜,是对神灵崇拜的物化形式。《西藏考古》中记载:“山口既是旅行者赎罪的场所,又是被当地部落视为具有神圣意义的地方。在这里常有一些立石,用来存放贡品或在季节性节日中使用。部落首领可能就埋葬在这个地区。他们的部落祖先被看作山或是前世降生在那里的神灵”。[3](P14)

3.西藏文化的传承作用

文化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关于文化的讨论,一直是学界的焦点,至今也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定义。文化,是伴随着人类进化过程而存在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经过人类作用之后才能够称为文化。石器一类的实物媒介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古代先民的劳作过程也是文化的生产过程。在这个层面上,实物媒介起到了对人类物质文化真实的记录作用。石质媒介对精神文化的传承作用,就更加显而易见。从岩画到壁画,从嘛呢石到摩崖石刻,岩石不仅仅记录下了藏民族的历史,也储存了人类的文化符号。

媒介环境学中偏向理论中提示我们,媒介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某种偏向。“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而不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所谓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其涵义是:对于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4](P27-28)从而,我们可以理解,在石质媒介主导下的文化传播,是有利于在时间上的保存的。藏区的石头携带了藏族文化的基因,是生长着的文化。

4.宗教政治的工具作用

任何一种媒介,都蕴藏着巨大的无形潜力,各种权力组织必然有意无意地去加以发展和控制。美国媒介批评学家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中,指出媒介是作为权力的吹鼓手而存在的。所以,在西藏古代传播活动中,政治组织以及宗教组织围绕媒介展开的斗争始终未停止过。而且,由于媒介具有时间上或者空间上的偏向性,不同的媒介属性,将会引起信息传播的偏向,从而导致意识形态有所偏向。“任何一方有幸取得了对时间和空间的双权在握,就有可能出现政教合一的教廷统治或者绝对强大的世俗政权。”[5](P85)

公元7世纪,藏文的产生,不论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知识的积累,都表现出极大的推动作用。伊尼斯指出,文字的出现将会导致知识的垄断。“复杂的文字成为特殊阶级的特权,倾向于支持贵族。简单而灵活的文字,留有余地,适应口语。但是其适应过程缓慢,因此它又有利于知识的垄断和等级制度的形成。”[6](P2)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去往印度、中原求学的过程中,知识的垄断就已经开始了。除了文字这种具有鲜明时间指向的意媒外,那雄伟的布达拉宫,还有如雨后春笋出现的大量的石刻石碑,都折射出吐蕃王朝的兴盛,直到今日我们依然能够想象昔日的繁荣景象。

结语

藏族,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而石质媒介,是记录文化和知识的最有特色的媒介之一,在藏族历史上以及传播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其特有的物理属性,使得人在接受其所承载的信息时,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传播的效果也有所差异。在历史地理学的视域中,借鉴媒介环境学的主要理论,观察藏族传统传播形态,剖析媒介与文化的共生关系,有利于我们理解藏族地区区域传播特殊性以及社会发展特殊性。

推荐访问:藏族 媒介 信息传播 作用 传统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