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05 10:31:22  阅读:

(北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北海536000)【摘要】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60例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60例结核病患者中,其中有29例表现为肝功能受损、肾损害者4例、16例病人出现肠胃不适、3例病人表现关节疼痛、 8例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之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有结核病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好转,从而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该依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抗结核药进行联合使用,从而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关键词】结核病;临床分析;抗结核药;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61-01 如今,人口流动越来越大,耐多药结核病在不断的增多,结核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加,而新药的研发却仍然趋于滞后。结核病同时还受人口不断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已知抗结核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得越来越大。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经常涉及到肝、胃肠道、皮肤,而后为精神、神经系统、关节,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等[1]。本文将60例结核病病人在抗结核治疗中有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结核病患者中,其中22例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0~86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都没有肝病史;初次治疗有38例病例,复发治疗22例;36例患者痰涂片显示为阳性;24例呈阴性。所有患者均都符合"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标准"中的肺结核诊断标[2]。结核病病人住院治疗时间在2个月以上,观察时间为10个月以上。

1.2方法 初治:2-3HRZE/4-6HR、2-3HRZS/4-6HR、2-3HRZAK/4-6HR,。复治:2-3HLEV/6-9HLE 、2-3HPCVTh/6-9PaVTh。每日剂量为利福平0.45 g、异烟肼0.3 g、链霉素0.75 g、吡嗪酰胺1.5 g、乙胺丁醇0.75 g、卷曲霉素0.75 g、阿米卡星0.4 g、左氧氟沙星0.4 g、对氨基水杨酸0.8 g、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1.0 g、利福喷丁为0.6 g/次、2次/周。肝受损是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易见的不良反应。在治疗最初,每周检查一次肝功能;一个月后改成1次/2周;三个月后则改为每月检查1次。60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出现有肝功能异常,其中12例患者其丙氨酸转氨酶值大于正常值,但是小于1.334μmols-1/L,为轻度肝细胞损伤;14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值在1.334~3.334μmols-1/L范围;有3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值大于3.334μmols-1/L。对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采用保肝治疗:口服护肝片5片,每天2次,连续服用2周;甘利欣152~200 mg或凯西莱0.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丙氨酸转氨酶值小于1.334 μmol s-1/L的患者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法,同时需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若肝功能值不断升高,则采取相应治疗;对丙氨酸转氨酶值在1.334~3.334 μmol s-1/L内者需停止使用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改为利福喷丁治疗;对丙氨酸转氨酶值超过3.334 μmol s-1/L者,需立马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有4例患者出现肾损害不良反应,其早期症状表现为腰痛,随之则出现肾功能不全。其受损的程度随链霉素使用剂量和疗程的增加而加重的。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加用包醛氧淀粉、保肾康治疗,近期(1~2周)复查肾功能,肾功能均恢复到正常。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停止使用相应药物、调整方案,同时加用包醛氧淀粉、保肾康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肠胃不适者共有16例,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头晕、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其症状在治疗最初几周表现较为严重,以后则有所减轻。轻度胃肠道反应患者可改为晚上临睡前服药,或者加用吗叮啉等助消化类药物。反应严重的患者将异烟肼减少用量或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待胃肠道恢复正常功能以后,再重新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对胃肠道反应较小的药物或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3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发生时间在服药后的1~2个月,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酸痛、活动受限、强直、血尿酸增加等等。停止使用吡嗪酰胺或服用布洛芬或芬必得后,关节疼痛随之减轻。 神经系统反应8例 ,其中位听神经损害有2例,听力损害是由链霉素而引起,停止用药后听力逐渐恢复,听力下降不明显;视神经损害为3例,由乙胺丁醇引起,停止用药后视力则逐渐恢复正常;精神症状3例,主要表现为失眠、兴奋、头痛、行为异常、胡言乱语,由异烟肼而引起,经加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6、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后,症状得到好转。2 结果60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表现肝功能受损、4例肾损害者、16例表现肠胃不适、3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 、8例出现神经系统反应。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对症治疗处理后,所有结核病患者的病情都有好转,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 讨论结核病是由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及我国广泛流行,已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结核病的犯病率高,负担是越来越大。现知抗结核药有显著的药物疗效,在临床使用上已有救治了不少结核病病人的生命,但由于治疗结核病需要多种不同抗结核药品联合使用,同时不间断用药需在半年以上,在杀灭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患者由此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不同频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特别以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主[3],从而降低了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的依从性、持续性,由此大大影响了结核病的防治,这些是不得不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的。抗结核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在用药后的2个月内出现,很少数会出现在用药2个月以后,这与以往文献报道大致相似[4]。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肝受损为最常见的副反应,也是导致结核病治疗间断和病程延长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而后则为胃肠道反应、肾损害、关节痛、听力和视力障碍等。不良反应主要由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等药物而引起,经常发生在l周至2个月内。有关学者[5]认为药物的使用量也能引起对肝的损害,并且还可因肝细胞微粒体代谢酶系统存在的发育不全、先天性缺陷,或者药物影响其生理活性,使药物或药物代谢物引起对肝细胞的毒副作用增强。当患者在服用异烟肼后,乙酰在肝内分解,分解成的乙酰肼和异烟酸对肝细胞有坏损作用,从而造成肝损害;当异烟肼与利福平两种酶诱导剂一起使用时,因其能诱导微粒体,由此使乙酰肼的产生进一步的增多,从而使异烟肼产生更强的毒副作用。药物剂量的多少是不会影响到作为半抗原的药物通过免疫机制而产生的过敏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病人的个体情况和病状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抗结核药物以及恰当的药物剂量。此外,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及肝损害,都应该对药物的用量进行合理调整,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使肝脏功能得到恢复[6]。造成肠胃不适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对药物剂量进行适量调整或者加用胃药后症状得到了很好改善。肾损害经常与听觉神经的损害同时出现,其受损的程度随使用链霉素的剂量和疗程的增加而加重。肾损害早期表现为腰痛,随之出现肾功能不全。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加用包醛氧淀粉、保肾康治疗,近期(1~2周)复查肾功能,肾功能均恢复正常。严重时则发生氮质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停止使用相应药物、调整方案,同时加用包醛氧淀粉、保肾康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好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关节肿痛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酸痛、活动受限、强直。因吡嗪酰胺的代谢产物吡嗪酸抑制了尿酸的排出,从而造成高尿酸血症。停止使用吡嗪酰胺或服用布洛芬或者芬必得后,关节疼痛也随之减轻。神经系统反应中大部分听力下降者早期表现为耳鸣,随之出现听力障碍,这是由链霉素而造成,停止用药后听力逐渐恢复,听力下降不明显。视觉神经损害由乙胺丁醇而引起,视力损害可偶见突然发生。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的缩小、视力下退或视神经炎,同时伴有辨色力下降。出现视力损害多有眼窝痛、流泪、眼睑瘙痒、畏光等症状,其发生率与乙胺丁醇药物使用剂量相关。停止使用乙胺丁醇药物数日后,症状即可消失。精神症状由异烟肼造成,停止使用异烟肼后或加用其他药物后,症状得到好转。总之,在治疗结核病患者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全面了解和仔细观察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通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症治疗,从而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参考文献[1]殷玲丽.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158例临床分析.肺科杂志,2003,8(5):475.[2]谢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防涝杂志,2006,S1:18-19.[3]王陇德.结核病防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68-271.[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抗结核药品引起的副作用综合报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40-43.[5]周井利.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96例分析.中国保健,2009,31:1398-1399.[6] 耿幼娟.111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国防涝杂志,2006,28:81.

推荐访问:结核 不良反应 病患者 临床 治疗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