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技推广部门下发控制和防范农作物药害指导意见

时间:2022-03-30 10:11:21  阅读:

根据吉林省气象台提供的数据:进入4月份,我省平均气温为6.2℃,比常年高0.2℃。平均降水量为34.7毫米,比常年多178%。全省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监测显示,东南部土壤湿度较大,多在80%以上;西部大部分地区较小,在60%以下;其他区域大多在60%~80%。目前我省旱田播种接近尾声,水田秧苗管理的关键时期,五月份后即将进入旱田封闭除草和水田耙地插秧的阶段。为此,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我省生产现状,提出如下农田化学除草和防范药害技术指导建议:

一、加强源头控制和管理

针对产生药害的关键原因,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和防止药害的发生。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凡在当地推广正式登记的农药新品种,应经过农业植保技术推广部门认真的试验和示范,明确其防效、使用技术和对当茬及下茬作物的安全性后,方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加快筛选长残留除草剂替代品种

要认真做好高效、安全除草剂的试验示范筛选工作,尤其要做好长残留除草剂替代品种的筛选工作,特别是在玉米种植结构需要调整的地区、田块应使用目前已登记的适合当地草相、土壤、气候条件、土壤残留期短、不影响后茬作物生长的除草剂替代长残留除草剂。在替代品种选择上,土壤处理宜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二甲戊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和唑嘧磺草胺、氯酯磺草胺、嗪草酮等防除阔叶杂草;茎叶处理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2,4-滴异辛酯防除阔叶杂草和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使用时,各地应根据玉米种植期间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处理方式,并依据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合理混用,扩大杀草谱。在除草剂配方选择上要选择高效、安全、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除草剂品种,注意除草剂的多样性(混用、轮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除草剂)。

三、集成推广莠去津减量使用技术

根据莠去津高效、廉价、使用广泛,短期内难以全面替代的实际,推广莠去津减量控害技术,降低残留药害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壤土且土壤墒情好,按照莠去津标签推荐剂量进行土壤处理,避免为追求除草效果而超量用药;沙土、土壤墒情差,不宜采用土壤处理。二是将莠去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转变为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或苯唑草酮等混用进行苗后茎叶处理,并将其使用量控制在土壤处理推荐剂量的50%以下。三是添加功能助剂,如加入喷液量0.25%~0.5%甲基化植物油等助剂,可降低莠去津茎叶喷雾施药量20%左右。

四、加强安全用药提质增效

长期以来我省多为春旱,土壤墒情不理想,除草剂超量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指导农民使用土壤封闭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剂量使用,不得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特别是冷凉地、低洼地的使用剂量;茎叶除草剂要严格注意使用时期,在湿度较大或草龄较大(5叶期及以上)时应特别注意调整配方,避免药害产生。

要根据作物抗药性、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及杂草种类,科学确定除草处理方式和除草剂用药量。在除草剂配方选择上要选择高效、安全、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除草剂品种,注意除草剂的多样性(混用、轮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除草剂)。

五、加强技术宣传和技术指导

除草剂使用技术性强,其防除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的安全用药意识,各地要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水平。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确保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落实到位,保障作物安全和农民增收。

六、加强新型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推广

药害事故固然与农药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与施药机械和使用技术密切相关,重喷、漏喷、漂移是产生除草剂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大力推广高效的施药机械和先进的施药技术,使用喷嘴标准、压力恒定的施药器械,均匀施药。采用机载喷杆喷雾机或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施用除草剂时,要配备优质扇形喷头或防风喷头,严格控制药液量及行走速度。使用悬挂式、牵引式喷杆喷雾机喷施除草剂,速度应控制在6~8公里/小时,最高不要超过8公里;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施封闭除草剂车速18公里/小时,喷施茎叶除草剂车速10公里/小时。

七、加强田间管理缓解药害

增施有机肥、播种前充分灌溉、育苗移栽种植等农艺田间管理措施是防范药害风险有效措施,目前生产中尚无除草剂药害“解药”,一旦发生非激素类除草剂药害,可使用促进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缓解,而激素类除草剂药害(如2.4滴丁酯、氯氟吡氧乙酸等)则不可使用促进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缓解。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与作物没有亲和性,用量不好掌握,用量过大会加重药害;提倡使用内源激素,对作物安全,如芸苔素内酯、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赤霉酸·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等田间喷雾。

推荐访问:药害 农技 农作物 下发 指导意见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