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3-28 10:13:49  阅读:

姚汀江 李孙逵 林文忠

南安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多种亚热带、热带和部分温带果树。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2.03万hm2,年产量7.48万t,共有果树42种122个品种,龙眼、柑桔、杨梅、香蕉、荔枝、桃、李、芒果、橄榄、菠萝等名优水果已建成颇具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果树生产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现就南安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如下:

1 主要成效

1.1科学规划布局,发展果树生产基地化

依据适地适栽原则,全市共规划建设18个万亩连片果树生产基地,栽培面积在1979年(6811hm2)的基础上扩大了3倍。目前,沿晋江东西两岸已建成2条龙眼带,全市现有龙眼基地15个;果园面积达万亩以上的乡镇(街道)12个,年产鲜果超万吨的乡镇1个。

1.2推广名优品种。推进果树良种化和产品优质化

遵循“以优取胜”策略,发展名优果树,推广名优品种。20多年来,全市推广名优果树品种26个;良种覆盖率已达70%,部分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如南安桂圆干、南安芦柑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1989年和1994年,南安芦柑两度参加全国评选,均被评为部优产品;2000年南安福眼被评为福建省名优农产品,2001年评为省名牌农产品。

1.3推行先进技术.促进栽培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

1.3.1培育良种果苗。经多年的科研探索和生产实践,我市柑桔、龙眼、枇杷、余甘、杨梅、橄榄、桃、李等果树育苗普及嫁接技术;柑桔执行检疫制度;龙眼高压育苗推行了假植催根技术;香蕉、菠萝等已开始应用组培快繁技术。

1.3.2实行高产优质栽培。山地开发重视水土保持,实施标准化建园;果园管理推广扩穴改土、配方施肥、开心形修剪、间伐处理、套种绿肥、草被覆盖节水、化控技术、高接换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香蕉推广花期调节技术;龙眼试行产期调节技术。随着技术的推广普及,果树单产水平从1978年的112kg/667m2,提高到2005年的340kg/667m2,增长了3倍。

1.3.3大力推广采后处理技术。龙眼、柑桔、香蕉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有所进展。目前约有80%以上的柑桔采取贮藏保鲜;柑桔药物防腐、薄膜单果包装的常温贮藏技术已广泛应用,保藏期可达3-4个月。龙眼也推广机械化热风干燥技术,有效地缓和了产销矛盾。除加工成水果罐头、蜜饯制品、果干外,还开发出果汁、果酒等系列产品。

1.4拓宽市场网络.保障市场营销渠道通畅化

1984年我国果品市场全面放开后,南安即着手建设本地果品市场,各产区依托农贸市场从事果品经营,并依靠个体组织起来的营销队伍,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先后开发了京、津、沪和华北、东北、西北的柑桔、龙眼、杨梅市场。据统计,2005年南安水果销往省外达3.5万t。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追求开发速度,忽视产业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果形成热潮,开发速度很快,随之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栽培管理质量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假、劣苗木充斥市场,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果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产业质量。目前,全市果园投产率仅49%,约有1/3果园为低产园,果园产出效益普遍不高。

2.2追求果品产量.忽视商品质量

由于全市各产区均不同程度存在重增产轻优质的问题,优质、高效特色优质品较少,没有打出品牌,开始出现果品滞销问题,给果业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商品化处理及保鲜加工滞后

南安果品产量逐年增多已成趋势,但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及深加工相对滞后,发达国家果品加工率大部分在90%以上,并开发出深加工产品;而南安果品加工率仅25%左右,且多为粗加工,加工程度低,与广东、浙江相比,也有差距,制约了果品生产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2.4科技实力低.未能形成规范的技术体系

虽然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未能加以科学归纳,形成系统的技术规程,加上人员素质的问题和机制的束缚,未建立一整套技术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新技术普及推广不快,现有的技术体系未能满足生产需求,山地果园设施灌溉与节水技术、机械作业等方面在国内处于后进地位。

2.5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

果树科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且多数在市、镇(乡)二级,下基层较少,而一线技术人员缺乏;果树技术人员80%以上集中在栽培、病虫害防治领域,而技术培训又相对滞后,影响队伍整体水平,尤其是高效农业及产后加工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2.6推广运行机制不完善

推广体系尚以政府为主体,仍然依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机制运行,职责及风险未能具体化,大部分工作仍由政府承担,既增加了政府的工作压力,又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科技人员、果农和企业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影响了技术推广工作。

3 发展对策

“十一五”期间,南安果树生产应根据本市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开发与保护结合”的方针,力争到2010年,全市果园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果园投产率提高到70%以上,平均单产提高到600kg/667m2左右,果品年产量提高到12万t;采后腐烂损失率降低5%~10%,果品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

3.1加快建设五大科技体系,提高果业整体科技水平

3.1.1建设果树良种工程技术体系。以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与亚热带短低温型落叶果树为重点,以培育早熟或晚熟、适应性好、优质、高产新品种为目标,加强果树良种引进与选育,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改进传统繁殖技术,开发组培快繁技术,继续推广组培脱毒苗,促进良种育、引、繁、推一体化。

3.1.2建设果树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体系。加强农科教结合,建立果树科技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果业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管理轨道。当前,要着力普及集约化经营的高优栽培技术;示范产期调节技术,省力化栽培技术;推广立体种养模式,提高综合效益。

3.1.3建设生态果园工程技术体系。实行防、治、管结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种植绿肥,培养地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保护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保护果树病虫害的天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广生态农业,促进果业可持续发展。

3.1.4建设果品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

术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广泛树立商标意识和品牌观念,通过标准化手段提高果品及其系列加工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示范推广果实套袋、果品分级、包装贮藏保鲜以及处理等技术;注重加工产品特别是功能食品的开发,同时瞄准国际市场,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1.5建设信息工程技术体系。开发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定期地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对果树资源与果品产量评估。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利用网上信息指导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各类新技术和优质产品供求信息;对外发布信息,开展网上招商引资和贸易活动等。

3.2重点抓好四个环节,推进果业产业化发展

3.2.1巩固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商品化生产。

3.2.2抓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与市场管理,整顿和完善水果批发市场并加以发展,形成批零相衔接的市场网络。

3.2.3抓龙头企业。以种苗、果品营销、贮运、加工为载体,办好商贸公司或合作组织等形式的龙头企业,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分工协作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2.4抓组织化。可参照国内外同行业的做法,引导、鼓励果农组建各种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提供专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与销售服务。果树种植户可通过自愿联合、土地转让、果树人股等办法组成技术信息联合型协会、产供销全面联合型协会、龙头企业带动型经济联合体、户联型经济联合体等经济合作组织。

3.3加强培养三方面力量.建设多元化果树科技推广队伍

3.3.1改善队伍结构,壮大市、镇果树科技力量队伍。可参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有关政策,出台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市、镇两级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的形式直接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有偿服务。落实科技人员政策,解决好人才流失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以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果树产业发展的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果品加工、高效农业和果品营销人才。

3.3.2采取多渠道的技术服务形式,发展市、镇(乡)、村(场)三级果树科技推广网络。1999年底以来,南安先后组建了七支果树技术服务队,这是农业技术推广“正规军”力量的有效扩张和技术服务的有效延伸。这些服务队大多采取了为生产单位全程服务的办法,成效显著。今后可根据需要对服务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使服务队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

3.3.3走技术推广多元化的道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果树科技推广机制。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企业、协会、经营单位及民办农业科技机构共同参与果树科技推广,逐步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高效的推广体系。

推荐访问:南安市 对策 现状及 果业 发展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