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HIV抗体检测资料分析

时间:2022-03-28 09:43:59  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聊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和HIV抗体检测情况并分析感染者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促进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网络建设和人群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和SPSS 11.5统计软件对筛查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HIV筛查实验室25个,共检测206 100例,检测出HIV/AIDS 46例。其中艾滋病3例,感染者43例。经性途径传播21例,经血液17例,其他8例。结论:本市艾滋病仍处于低流行态势,但感染人群和流行范围逐渐扩大,应加大检测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资源,增加对各类人群的检测。

[关键词] 艾滋病;实验室网络;资料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b)-129-02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on HIV antibody detection of HIV testing laboratory in Liaocheng

JIN Yuxing

(Shandong Provinc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Liaocheng City, Liaoche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epidemic and control program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ate of HIV/AIDS surveillance obtained from 1997 to 2008 in Liaocheng. Results: There were 25 HIV testing laboratory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our city to 2008. 46 HIV/AIDS of cases were found in 206 100 people. The 3 routes of transmission HIV blood, 21 cases of sex, 17 cases ofblood and other 8 cases. Conclusion: The present prevalence rate is low in Liaocheng region and there is a probability that it may go up rapidly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e awareness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health workers for of HIV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enhanced.

[Key words] HIV/AIDS; Testing laboratory network;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HIV抗体检测是HIV/AIDS的常规诊断方法,可用于监测、诊断、血液筛查,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诊断、报告和处理提供实验室依据。HIV抗体检测也是HIV\AIDS诊断的“金标准”[1]。HIV抗体检测已广泛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检验机构、采供血机构、妇幼卫生及保健机构。聊城市自1997年8月建立第一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开始,至2008年已建立25家实验室,为发现HIV/AIDS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聊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情况

全市共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25个,其中疾控9个,血站/单采血浆站3个,综合医疗单位13个。

1.2 监测对象

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嫖客、男同性恋者、HIV阳性者的配偶(固定性伴)、非注射吸毒者、有偿供血(浆)者、输注血液(制品)者、婴幼儿(儿童)(0~13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入境体检者、出境体检者、临床可疑者、义务献血员、羁押人员、术前检查者、新兵体检者、职业暴露者、自愿检测者、孕产妇和其他。

1.3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数据库和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HIV筛查实验室检测情况

25家实验室1997~2008年共检测206 100人,检测出HIV/AIDS 46例,检出率为0.022%。其中,疾控机构检测12 109人,检出27例;综合医院检测54 454人,检出15例;采供血机构检测139 537人,检出4例。术前检测34 363人,检出1例;其他就诊者检测2 849人,检出11例;孕产期检查16 303人,检出 1例;VCT 3 322人,检出6例;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1人,检出1例;无偿献血人员检测34 658人,检出4例;新兵体检2 336人,检出1例;在押人员13 237人,检出18例;其他人员检测11 346例,检出1例,专题调查外来媳妇检测13 401人,检出2例。受血(制品)前检测6 651人;性病门诊1 939人;婚前检测27人,娱乐场所人员体检11 835人;有偿供血(浆)人员检测43 830人,出入镜人员体检2人。各种样本来源检出的病例比例见图1。

2.2 检出的 HIV/AIDS疫情分析

1998年4月本市检测出第1例感染者,截止2008年全市共报告HIV/AIDS 46例,其中,报告AIDS患者3例、感染者43例,AIDS已死亡3例,HIV死亡7例 。

2.2.1 历年检出情况1998年1例,1999年2例,2002年1例,2004年6例,2005年5例,2006年4例,2007年8例,2008年19例,2000、2001和2003年未检出。见图2。

图 2 1998~2008年检出情况

2.2.2地区分布情况本市23例,本省外市2例,外省21例。外市包括济南1例,泰安1例;外省包括四川16例、广东2例、黑龙江1例、新疆1例、陕西1例,四川16例均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在押人员。

2.2.3 人群分布46例AIDS/HIV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5岁,年龄分布在20~40岁者占97.5%。农民32例,公共场所服务人员4例,工人3例,商业服务者1例,干部职员1例,家政、家务及待业1例,学生1例,民工1例,其他1例,不详1例。

2.2.4 传播途径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12例,异性性传播16例,男性同性性传播5例,采血(浆)4例,输血(血制品)1例,其他1例,不详7例。见图3。

图3 传播途径情况

3 讨论

检测资料显示,本市1998年初次检测出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2年从当地居民中检测出首例经性途径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5年检测出首例配偶间经性途径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6年从女性性工作者中首次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7年检测出首例男性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病例,2007年首次从孕产妇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2007年首次从新兵入伍体检者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8年发现第1例经母婴途径传播的艾滋病病例。

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以中青年、农民为主,性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2008年经性传播累计已达46.00%,这一比例高于全国(24.01%)而低于山东省(50.00%)。同时,本市男性传播为11.00%,高于全国(2.06%)和山东省(9.50%),本市男性行为人群比较活跃,致使最近几年本市男性传播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与2005年山东省的调查相一致[2]。在押人员中开展HIV检测意义重大,自2005年开展在押人员检测以来,共检出18例在押人员,占疫情总数的42.00%,表明将在押人员的HIV抗体检测作为常规检测的必要性[3]。VCT逐渐发挥其作用,有高危行为的检测咨询人数逐年上升,检出的病例数也呈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累计检出6例感染者。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术前检查、孕产期)发现病例数逐年增多,占各类样本来源总数的29.00%,表明将HIV抗体检测纳入临床常规检查是及早发现HIV感染者的重要途径之一。无偿献血人员一般是青壮年,其中隐含着部分高危人群(嫖客、男性),因此加强对无偿献血人员的检测是保障血液安全的基本保障。有资料显示已知晓的比未知晓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二代传播的比例将降低2/3,这样将有效控制二代的传播。

综上所述,本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应抓住有利时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4],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健全实验室网络,加大监测力度,阻断艾滋病向一般人群传播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邢玉兰.我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与实验室认可[J].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通讯测,2006,1(1):27-28.

[2]廖玫珍,刘学真,傅继华,等.山东省男性同性恋者综合性行为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4):268-270.

[3]卫生部,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方案的通知[S].卫疾控发366号,2005.

[4]戴志澄.中国实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历史经验[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5):257-258.

(收稿日期:2009-12-11)

推荐访问:聊城市 抗体 艾滋病 实验室 筛查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