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式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03-22 10:47:18  阅读:

【摘要】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互动式;算法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多层次螺旋式递进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课程建设”(2017GJJG220)和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能源互联网行业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体系研究与基地建设项目”(2017CXCY134).

一、引 言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的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介绍“算法设计和分析”的技术,加强学生的理论计算基础,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理论计算学科算法方向的基础知识.该课程主要针对典型非数值计算问题,重点阐述算法设计的典型方法,分析不同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为解决应用中的非数值计算问题奠定建立计算机解题模型、设计和分析算法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表示算法复杂性的各种符号的含义和性质,理解最优算法的含义;掌握递归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算法、分支限界法的算法设计思想,能够灵活应用这些算法设计技巧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解决应用中的非数值计算问题奠定建立计算机解题模型、设计和分析算法的理论基础,并对求解典型问题掌握必要的算法设计技术和编程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和优化算法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

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将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分组协作、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以问题求解为主线,建立合理课程体系

在计算机学科众多专业课中,“算法设计与分析”难度略大,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抽象思维能力及程序设计技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利用简单实例引出算法设计和分析的重要性,并分别介绍每种算法的思想方法、实现、算法描述及复杂性分析.在充分掌握各种算法知识点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种算法完成同一问题.例如,在解决 0 1 背包问题上,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法和回溯法完成,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几种算法特点的掌握.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平台

根据整合好的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通过不断修改和发展课件,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另一方面,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举一反三发掘算法中的深层次问题.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强大技术支持,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三)实现实践环节层次化,提升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环节,辅助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搭建基础理论与技术基础的有机衔接,充分体现“理论→应用”的课程教育理念.实践性教学活动由理论课内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课外创新实践等子环节构成.实验内容将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强化基本训练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创新设计.

(四)建设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相关课程实践项目,开展开放性实验

将课程实践分成两种模式:一是开放性实践教学,着重安排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知识;二是开放自主实验,为实验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的机会,学生提出具有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课题及实验方案,由指导教师论证其可行性,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对“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互动模式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丁长松.“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3):62-65.

[2]郭良敏.《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5):120-121.

[3]方洁.《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2016(9):199-201.

[4]陈蕾,张怡婷,许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0):27-29.

[5]孙红丽,叶斌.浅谈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5(4):54-56.

[6]陳蕾,张怡婷,许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0):27-29.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算法 课程 分析 设计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