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的交互式、个性化学习技术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20 10:23:13  阅读:

摘 要:Web 2.0技术强调共享、参与、个人化和去中心化,在教学中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的需求。借助Web 2.0技术和互联网络,开放学习、共享资源、教学互动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介绍Web 2.0技术和主要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论述Web 2.0技术对传统继续教育带来的教学内容、资源建设、策略选择、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与学转变。对于Web 2.0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为解决传统继续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探索空间。

关键词:Web 2.0;继续工程教育;个人学习环境;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Web 2.0技术对继续工程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教育资源组织方式和沟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更加方便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学习和按需学习,进而大大缩短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周期。

一、Web 2.0 概述

Web 2.0是相对Web 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与用户通过浏览器搜索信息的Web 1.0相比,Web 2.0则是互联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由单方向对用户输出信息转为让用户参与共同建设,实现了自主化、个性化、社会化的网络新体验。

Web 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上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1]。

Web 2.0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用户为核心:Web 2.0的内容通常来自于用户,这就意味着Web 2.0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

二是注重交互性:Web 2.0不仅提供给用户与服务器交互的权力,更实现了不同用户之间、不同服务之间的交互,丰富的交互性带来服务应用功能的极大增进。

三是服务的去中心化:网络服务将向着分散化、小型化、组合式的方向发展。Web 2.0网站不需要是大型网站,只需为用户之间提供充分的交互技术,小型站点在Web 2.0时代将得到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标准化设计:Web 2.0时代的Web设计会被规定为严格遵循国际标准,摒弃Web 1.0诸多非标准的设计模式,以确保网站设计代码规范而精简,从而节省网络资源,提高访问速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的交互体验。

五是思想的革命:对于Web 2.0而言,技术本身不是核心,重要的在于Web 2.0技术体现了具有革命性特征的崭新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 2.0是互联网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不如说是在应用理念和思想体系上的革命。

因此,Web 2.0并不是一个具体事物,而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促成此发展阶段各种技术和相关产品与服务的总称[2]。

二、Web 2.0对继续教育带来的影响

继续教育中工程技术人员工学矛盾突出是主要问题,因此在教学组织上难以集中学习;此外,个体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难以整齐划一。对于这些困难,Web 2.0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一方面网络教育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环境,时 时、处处皆可学,不再拘泥于集中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网络教育的海量知识有利于文化基础较差者的知识补给。Web 2.0环境下,师生之间可以在不限制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创新继续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继续教育应用Web 2.0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服务来改革教学模式将是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技术正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真正信息化的方向飞跑——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正被现代信息技术密密麻麻地贯穿起来:视频会议、远程学习、网上社区、智能手机、移动电视……这些Web 2.0技术的应用必然对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资源建设、策略选择、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产生影响[3]。

(一)教学内容

教师除了延续传统的以问题和案例为线索的教学方式以外,运用Web 2.0强调学习者参与这一特性,将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作为生成性学习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必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实践,并成为继续教育独有的特色。

(二)资源建设

海量资源共享是Web 2.0最鲜明的特点,它允许学习者共建动态、开放的网络教育资源,真正实现集体参与和共享。Web 2.0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教育者和学习者自身的智力资源所具备的巨大创造力和潜在能量,以及他们在教学活动、工作实践过程中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在这方面,一是要收集充分体现工程实践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根据具体工作岗位要求,设计并制作好丰富的网上资源;二是要建设远程实验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4]。

(三)策略选择

利用W e b 2.0的理念与技术,结合网络教育特征,集合Web 2.0工具,如Blog、RSS、SNS、Wiki、IM、Podcasting等构建网络交互式学习环境[5]。以学习者为中心的Web 2.0学习环境,带来了人性化学习体验和极大的便利。友好和谐、功能完善的网络交互体验空间,能够更多地提升服务的亲和力,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考虑到学习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设计多种学习路径,例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视频讲授的学习、基于在线讨论的学习等,移动学习技术也要充分应用到继续教育中去。

(四)活动设计

Web 2.0学习环境是开放和分布式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和交互功能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目的的实现。考虑到网上学习容易迷航,因此要重视学习路径设计;此外,配合学习内容设计好交互性和协作式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做中学、寓教于乐会大受欢迎。

(五)教学评价

Web 2.0可以提供多次练习、反复实验,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并形成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网上评价也是多元化和多方位的,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设计方案、开展远程实验等。

三、基于Web 2.0的继续教育学习环境

网上学习环境要体现Web 2.0特征,如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内容的创新性、体验的灵活性、工具的多样性、平台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个性化等[6]。这就要求Web 2.0网站要整合多种学习工具,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学习资源;网上组织学习活动,强化互动讨论,并形成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社群;鼓励学习者分享学习成果,实现成果开放;进行多元化学习评价等。

利用Web 2.0网站建立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学习环境(PLE)。个人学习环境是由多个学习网络组成的一个自主控制的系统,包括:虚拟学习环境,即学习活动空间,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进行学习实践的空间;Web 2.0工具,包括创作工具、协作和共享工具、通讯工具、存储工具、聚合工具等;个人知识管理,即用于学习者总结反思学习体验, 整理搜集和分析学习信息等(如图1所示)。通过个人学习环境,学习者把各个分离的有利于自身学习的资源集中在一个操作平台上, 以方便管理和使用。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自己掌握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过程, 与其他学习者交流, 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使学习者从单纯的被动接收知识发展成为主动构建知识,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四、使用Web 2.0技术的继续工程教育案例

(一)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案例

协作学习是Web 2.0环境下重要的教学模式,利用Wiki开展协作学习,能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设置了“大家一起学VB”这一Wiki工具(如图2所示)。进入Wiki可以看到里面有老师提出的多个VB程序开发任务,学生可以围绕某个任务进行程序设计(如图3所示)。在同学们反复使用Wiki的程序设计实践中,大家互相协作,多方交流,纷纷贡献自己的程序编码;在看到其他同学对任务的求解时,相互之间往往又得到启发并开始新的设计,最终某一任务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有时一个Wiki任务得到了同学们的多种求解算法,充分体现了大家协作开发的智慧和力量,就连教师都在惊讶之余,把同学们的合作成果作为课程资源加入到了后续的教学中。

Wiki的使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Wiki是很好的项目合作工具,并且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会继续使用Wiki。学生们的良好反应说明Wiki在协作学习方面有很大潜力,它可以清晰地呈现知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及时、方便地沟通,学生能够直接评论和修改程序文档的内容;通过Wiki组建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在一个比较集中的环境下建立和编辑程序文档,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案例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指基于移动设备(如手机和PAD)实施远程教学的过程。移动学习给学习者提供真正的随时、随地、个性化、开放式的学习。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以智能手机(Windows Mobile)为平台, 制作了“数据库移动学习课件”(如图4所示)。

学生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安装课件,随时、随地进行数据库的学习。课件设计了5个实验: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企业管理器的使用、查询分析器的使用、SQL语句练习(如图5所示)、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同时提供的“移动题库练习课件”涵盖了课程各个单元的内容,每个练习单元包括10道单项选择题,用户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点击即可。10道练习题结束后,课件会自动对用户的答题进行评阅,给出相应的成绩。同时可以将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通过短信发送给教师。

移动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而及时地进行人人、人机交互。3G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应用在继续工程教育中可以实现多媒体短消息服务、在线点播学习、在线实时交互。

多媒体短消息服务实现图片、声音和视频等数据的无线传送,用于发布通知、反馈信息等。在线点播学习实现登录到服务器后学习资源的浏览与下载、课程作业的上传等,点播观看图文并茂、清晰流畅的在线课堂和讲座,使学习者真正感受到随时上网、随地观看和随意学习的乐趣。在线实时交互学习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中,继而利用服务器上的丰富资源进行互动式和协作式学习。

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随时随地的实时解答及交互讨论能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并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体现Web 2.0特征的网络课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离散数学网络课程”是基于Moodle平台、并将Web 2.0核心功能应用于学习过程的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如图6所示)。

首先,课程设置了“搜索论坛”工具,使得学习者可以先从课程论坛中主动进行知识搜索,可以说一般的学习问题在论坛中都可以顺利地找到答案。其次,设置了教师和学生两个QQ群,利用QQ这一广为大众喜爱的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师生交互式信息获取,保证了学习交流过程的实时性。再次,以Wiki为工具进行知识体系构建与创新,帮助学习者共享或者创新知识。最后,课程还设置了网站统计、网络投票、在线调查和网络地图等网络新媒体功能[7]。

图6 离散数学网络课程

可以说,这样一个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Web 2.0特点的网络课程非常适合基于问题学习的继续工程教育。既帮助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系统,培养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学习氛围,又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四)远程实验系统案例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模拟实验、虚拟实验和远程交互式实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Linux网络系统管理”课程引入远程交互式实验。利用Telnet技术远程登录Linux服务器开展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对Linux网络系统管理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基于网络的远程实训考核彻底改变了传统实践考核方式,学生成为实训考核的主体,在整个实训考核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并自主进行实践,分析、处理和发送实验结果,通过主动探索、协作讨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基于网络的远程实验,使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实现了实践教学网络化[8]。

对于继续工程教育,远程实验的意义有:

一是优质实验资源共享,解决实验人员、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条件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解决实验设备成本高,无能力购买的问题。远程实验不仅可使优质的实验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和利用, 同时也为异地协同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是灵活的实验时间和场所安排, 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采用远程实验, 允许每个学习者自由确定实验时间、灵活选择实验地点进行个体或团队实验,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

三是个性化实验教学。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知识学习和实验, 既具有针对性又节省了时间, 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开展不同水平的实验, 实现了个性化的实验教学。

四是交互式实验方式, 可提高学习者对实验的兴趣, 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习者既能通过互联网实时地看到实验设备的运转情况, 又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远程实验设备, 并得到实验设备的反馈信息和指导教师的在线帮助指导。

五、结语

Web 2.0使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与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变革对教育教学影响至深,也给继续工程教育注入了新的思维和活力。诚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教授Ed ward Castronova所说:“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移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工程技术人员一般在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他们缺少表达自己观点以及分享经验的途径和场合, Web 2.0技术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能充分关注并发掘他们的岗位职业优势,进而创新传统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是个性化、专业性强和急需解决的, Web 2.0技术的多样性交互工具、开放的学习平台灵活、便捷地提供了解决之道。对于Web 2.0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为解决传统继续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为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克东.Web 2.0互为师生时代来临[J].教育信息化专刊,2011,(3).[2]鲁徐等.Web 2.0时代的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创业,2011,(3).

[3]严冰,吴国祥.Web 2.0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0,(3).

[4]陈东.信息技术在工科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4).

[5]柴阳丽.国内W e b 2.0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9).

[6]吴玉学.基于Web 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1,(10).

[7]马彦.基于Moodle的Web 2.0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1,(11).

[8]虞江锋.Linux网络系统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0,(3).

【责任编辑:李养正】【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供稿】

推荐访问:潜能 学习兴趣 激发 个性化 实践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