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的教育魅力

时间:2022-03-20 09:57:49  阅读: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论读书》中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数学与历史的完美结合便是数学史!每一行都有自己的文化,数学的文化便是数学史!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数学知识了如指掌,还要对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前世今生有一定的了解,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体会数学发展的曲折,感受数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道路。记得笔者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无法正确区分“0,1,2,…,9”和“一,二……九”,只能说“一,二……九”是“语文数字”,“0,1,2 ,…,9”是“数学数字”,根本不知道那叫“阿拉伯数字”,直到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别班窗口走过时,听到教室里老师说那是阿拉伯数字。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知识是多么残缺,多么苍白!数学史对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始末是何等重要!数学课堂要适时涉及数学史知识!

一、辉煌灿烂的中国数学

中国数学史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来源,加强知识的理解,增强求知欲,培养爱国情操。原始时代,“上古结绳而之人,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标志着数的产生。河图洛书画的八卦实际上是最早的二进制。18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创立二进制时就是受八卦的启发,他承认自己只不过是重新发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秘密而已。 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是按十进制记数的,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最妙的发明之一”。比印度使用十进制要早一千多年!靠移动算筹进行运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中华民族素以计算见长的美誉。

开平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算,其难度远超过四则运算和乘方。《九章算术》详细说明了开平方的方法、步骤,尤其可贵的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是数学史上首次的十进制的开平方法则,刘徽作了几何解释,并给出了彩色图解。魏晋时代(263年左右)数学家刘徽在我国数学上作出了杰出贡献:①倍边公式:“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显示了刘徽采用超越时代的极限方法来解决圆面积的计算问题,与牛顿—莱布尼茨创立的积分法的思想一致。②刘徽不等式 : 为了求出π的近似值,并估计误差的大小,刘徽用很巧妙的方法导出了一个有用的不等式——刘徽不等式。刘徽所采用的方法与1500多年以后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1815—1897)提出的“单调数列必有极限”定理是完全一致的。③提出无理数“面”:只能求得近似值而求不出准确值的“不可得而定”之数叫做“面”。④刘徽定理,刘祖等幂等积定理。圆周率π:3.1415926 < π<3.1415927, 密率 π≈355/113,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并保持了一千多年无人能及。 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祖冲之的密率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在所有分母不超过16586的分数中和π最接近的分数是355/113,凸显了“鸡刀宰牛”的非凡之功。 《九章算术》的“今有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比例运算,印度在公元6世纪出现了三率法,相当于我国今有术中的所有率,所有数,所求率,16世纪传入欧洲,深受商人欢迎,被誉为“黄金法则”,今有术是我国数学史中“生金蛋的母鸡”。

唐代张遂(僧一行)(683—727)创作了正切函数表,发明未知函数“二次不等距插值法”,比牛顿发明了同样方法早了千年。北宋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首创“隙积术”,创作了中国等差级数问题研究的先河。南宋秦九韶(1208—1261)提出举世闻名的“大衍求一术”,世界数学界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1261年杨辉(生平不详)提出“杨辉三角”,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明的帕斯卡矩阵早400年,而直到1664年牛顿才提出“二项式定理”。(他们的本质相同)。珠算一代宗师——明朝程大位(1533—1606)的著作《算法统宗》。另外,现代数学家有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丘成桐(1983年获菲尔兹奖——数学的诺贝尔奖),陈景润(提出1+2的陈氏定理),吴文俊等。可见,中国的数学史是多么的辉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深追!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汲取另外“半边天”的营养,丰富数学各分支知识,更进一步理解数学家如何一点一滴获得成果,培养顽强的学习勇气,陶冶审美情操。

阿基米德(B.C.287—B.C.212)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圆的度量》中用穷竭法和反证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圆周长与圆半径之积的一半,且 ,在名著《球与圆柱》中提出重要的“阿基米德的2/3定理”,球的面积为4πr2,体积为4/3πr3 ,r是球的半径,求体积时比牛顿早两千多年用了“分割—求和—取极限”的积分思想,大作家伏尔泰说:“阿基米德头脑里的想象力比河马头脑里的要多。”现代数学史家M·克莱因评价道:“阿基米德作品中的严密性比牛顿与莱布尼茨著作中的高明得多。”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创立了坐标系,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大作《几何学》的出炉标志着划时代的解析几何的诞生!用代数的方法解决了许多几何问题,含著名的“五线一点问题”(此问题在笛卡尔之前悬挂了1200年之久),首次用英文前面的字母a、b、c等表示已知数,用后面的字母x、y、z表示未知数。笛卡尔敏感好奇,善于独立思考,专心致志,温良合善,不迷信权威。他死后,墓碑上镌刻着对他的公正评价:“笛卡尔——文艺复兴以来,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第一人。”

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从另外出发点独立于笛卡尔(从不定方程画几何图示)发明了解析几何。在数论方面也成绩斐然,如1637年提出举世瞩目的费马大定理:对于正整数n>3,方程均xn+yn=zn没有正整数解(x,y,z),直到1995年5月被英国数学家怀尔斯用反证法证明了,期间悬滞了358年之久。

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1643—1727)基于力学和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基于几何,两人独立完成,提出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使数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687年牛顿出版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爱因斯坦誉为“无比辉煌的演绎成就”。全书以微积分为工具,证明了行星运动(开普勒)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极其重要的自然科学定律,把微积分也应用于流体力学,声学,光学,潮汐和宇宙体系。牛顿废寝忘食,专心于科学的故事有“苹果落地”“煮表代蛋”“忘了和女友约会”“看见饭桌上别人啃的骨头就说自己已经吃过饭”等,牛顿不修边幅,不贪图享乐,终身未娶。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是著名神童,是证明“中国剩余定理”的第一人,是非欧几何的创立者。高斯在数论、代数、几何以及几乎所有的近代数学中都有建树,被誉为“数学王子”。1801年,高斯成功计算出太阳系里的最小行星——古神星的位置,名声大振。高斯为人严肃沉稳,简朴认真,一生只公开发表155篇论著,遵守他的格言:“宁肯少些,也要好些。”他是数学史上一个转折时期的杰出代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还有许多著名数学家,如伯努利家族、韦达、柯西、阿贝尔、伽罗瓦、康托、庞加莱、戴德金、罗巴切夫斯基、黎曼、罗素等都对数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入选“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有:祖冲之、笛卡尔和牛顿。

三、数学家动人的生平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接受熏陶,体会数学家创作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1.祖家父子——我国南北朝著名数学家

祖冲之(429—500),祖籍为现在的河北省涞源,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官宦家庭。其祖父祖昌任大匠卿,其父是朝廷文官,祖冲之自幼对天文学和数学就产生了浓厚兴趣,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塑造了他“专攻数术,搜拣古今”,但绝不“虚推古人”,他“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这种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在刘徽用割圆术求出π=3.1416的基础上,祖冲之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π值,在家里的院子里画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把圆等分为24576等份,这工作量非常巨大,如当12288等分时,每条边的长度是0.00025566丈,在直径一丈的圆上需要用针尖才能画出来!他利用递推公式和刘徽不等式,经过几年非常辛苦的细心运算,最后得到π的取值范围3.1415926<π<3.1415927(《隋书·律历志》:宋末,南徐州从事使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忆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此结果收集在《缀术》中,比欧洲领先了九百多年!

祖冲之提出“以旧章法,十九岁七闰,闰数为多,经二百年辄差一日,节闰既移,则应改之”,他实测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 天,月球绕地球转一周是 天,可以算出一年有多少个月:即

这计算很繁难,祖冲之最后确定为391年144闰,可以体会到我们前辈在计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何等巨大呀!

祖冲之33岁时制定了《大明历》希望国家能采用,但直到去世亦未能如愿。其子祖暅继承父亲遗志,通过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在祖冲之去世后第10年这部历法得以正式颁布。祖冲之作为地方官员,亲自设计了指南车、快船,通晓音律,是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祖暅(5—6世纪)在刘徽“牟合方盖”体积比的基础上,求出V牟=16/3r3,V球=4/3πr3,方法十分简捷精彩,令人叹为观止!还发现了“等幂等积定理”即两块立体被任意水平平面所截,若截得的平面(幂)相等,则两立体体积相等,该定理是积分学原理。祖氏父子为数学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是我国数学史上非常光辉的一页!

2.高产的欧拉

里昂纳德·欧拉(1707—1783)生于瑞士巴塞尔的一个手工业工匠家庭,其父是他的数学启蒙老师,其母善良贤惠,少年欧拉在家乡充分见识了工匠和农民们的灵巧和辛苦,养成能长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灵气。13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了巴塞尔大学,17岁获得硕士学位,18岁时以数学家的身份进行研究,19岁开始发表论文(船的桅杆),1731年,24岁任物理学教授,1733年任数学教授,1741年至1766年,分别在普鲁士、英国、法国、俄国国家科学院工作。事业一帆风顺的欧拉厄运也不断发生:1735年右眼失明,1771年左眼也失明,他在最后12年里完全在黑暗中度过,1771年的一场大火使欧拉的财产付之一炬,只抢救出欧拉和他的部分手稿。尽管双目失明,欧拉也不忘孜孜不倦地工作,成果也不亚于以前,完成了一些书和400篇研究文章,凭他惊人的记忆和心算能力再口述,由子女们笔录完成。他能背出许多三角分析的公式和前100个质数的前六次幂,有一次,为了检验自己学生的一个含有50位数字的运算结果,欧拉对整个运算过程进行了心算,最终找到了错误。

1640年费马断言形如,Fn=22 +1,n=0,1,2……永远是素数,1732年欧拉证明了F5=641×6700417是合数,不是素数,现代人即使使用计算机,其工作量也大得惊人!欧拉四次幂问题,如635318657=1584+594=1344+1334。

欧拉的惊人成果:欧拉公式eiπ=cosx+isinx、欧拉函数、欧拉角、三角形欧拉线、多面体欧拉公式v-ε+ψ=2,摩擦力跟绳索在桩上的圈数:F=feka,开创了崭新的学科——图论等,是众多数学分支上当之无愧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天文学、物理学都有极其重要的贡献,为人类留下886篇创造性论文,是至今最高产的科学家,其次是柯西,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欧拉专家费尔曼分析欧拉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原因:①惊人的记忆力;②罕见的聚精会神的能力;③孜孜不倦!人们给欧拉的悼词是:欧拉停止了生命,也停止了计算。我们当代人应该以欧拉为典范,拒绝庸俗和轻浮,提升自身道德学问比重,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数学史教育的建议

(1)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应有历史、政治、地理、英语、天文、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只有这样上课才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活跃课堂气氛,掌控节奏。

(2)数学史的知识因地制宜地穿插在课堂中,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内容,防止本末倒置。

(3)数学史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辩证的观点,不分中外,不分古今,数学各知识是数学家长期共同努力推出的产物,不带个人色彩,博采众长,全面发展。

(4)渗透数学家的高贵人格情操,孜孜不倦的“狼性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够接受失败和挫折,不断成熟自我,突破自我,创造自我。刘徽在计算牟合方盖体积未成功时,不失大家风范,谦逊而诚恳地直言:“欲陋形措意,惧失正理;敢不阙疑,以倚能者言。”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1854—1912)说:“如果我们想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数学文化——数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始末,有助于理解、掌握知识创造的方法、技巧,有助于接受数学家高尚人格的熏陶,从而奋发向前!

参考文献:

[1]

[2]

推荐访问:魅力 数学史 教育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