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之策略

时间:2022-03-19 14:19:46  阅读:

摘 要: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到一个学校是否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从一个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人格是否健全,是否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学校是否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措施和策略是否完善。本文就如何培养技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校学生 人文素质 培养策略

教育之本质是什么?教书育人!教什么样的书,育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关系到一个学校是否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人格是否健全,是否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学校是否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措施和策略是否完善。笔者就如何培养技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探讨。

一、人文素质决定未来人生

我们知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之道理。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就如一个人的基因一样,有什么样的人文素质就会产生未来什么样的人生。因此,开展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他们成人以后成为每一个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人文素质的内涵因我们对其的理解不同而十分广泛,也可能因时代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求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成为时代的先锋人才,国家的栋梁之才。殊不知,物极必反,当我们的人文教育脱离了社会的基本实践,教育出来的人才也有可能成为一种相反的力量。因此,当我们今天大谈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素质的时候,我们不能苛责那些没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学生——普通劳动者。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自豪而骄傲:他们融入了这个时代,融入了这个社会,他们从学校学到的专业技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创造了原本就应该由他们创造的财富,尽了他们应尽的责任,而我们国家多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是需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技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就如我们的基因遗传一样,培养的是一个人,他能传承中国的文化、道德、思想。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自食其力并且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一个国家的进步,一个社会的发展,是靠每一个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得来,即使你拥有最先进的理论,也离不开劳动者的努力工作。因此,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劳动者,应该是我们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

再次,当我们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时,我们培养的劳动者,已不是过去社会需要的简单的劳动者,而是能掌握核心技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劳动者,这就是时代的超越,也是时代对新一代劳动者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他们又可以更进一步向全能化或者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或某些领域的通用之才。

二、人文素质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模式

从恢复高考到实施教改,我们共同经历了数次阵痛。教改之后,应试教育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展开了白刃竞争,上名校,上双语学校,上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镀金,就是为了让孩子进入上流社会,尔后再谋个好工作,图个高薪水,娶个好媳妇,嫁个好老公!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到头来,有太多的失望在等着他们,有太多的悲剧已经上演。这一幕幕人生百态,无不指向一个方向:现代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根本是唯分数论,分数决定一切,甚至分数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从目前技校招收的学生看,大部分都是中、高考落榜生。这些学生来到学校,不但自己感受到高考无望的压力,甚至连他们的家长都心有不甘。其实,家长没理解又一扇大门已经向孩子敞开,相对那些上大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参加技校的职业教育就好比殊途同归,人生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唯分数论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唯有高分才能博得教师和家长的青睐;在他们眼里,也唯有高分才能成龙,低分即低能,只能成虫。唯分数论者忽略了低分者未必是低能这一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可能一时低分,却不可能一辈子低分。唯分数论者大部分以偏概全,忽略了高分低能的可能,甚至忽略了对高分学子必要的人文教育。而相对那些低分学子,个性的差异,不能因材施教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了他们一时成绩比别人差一点,却忽略了他们智商的爆发期,更忽略了他们的情商,他们与社会的融入度。

唯分数论贻害社会,贻害莘莘学子,已成为社会共识。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呼吁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该摒弃应试教育模式,转而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技校教育而言,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更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三、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并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培养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既有鲜明个性,又有创新精神;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于一体,这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

1.课堂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应坚持将课堂教学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人文素质教育无所不在,并应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千万不能将人文教育误以为只是文、史、哲老师的授课内容,和自己无关。其实,一堂融入了人文精神的数学课,授课效果会更精彩。笔者有幸听过北航李尚志教授的课《数学大观》,他将数学与哲学、诗歌、文学、武侠故事等人文因素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剖析了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精妙优雅的语言,生动具体的表述,让人豁然开朗,叹为观止。李教授的经典语录:“希望引起你们对数学的兴趣,或者减少对数学的仇恨。”作为文科学生数学课的开场白。“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昼夜循环潮起伏,冬春更替草枯荣。”作为三角函数的章首诗。他讲授的每一章都以诗歌作导语,继后侃侃而谈,博学多才,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深受启发,原来数学也可以教得如此生动。

李教授的数学观摩课,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更能学到数学方法,印象很深的是李教授用完全平方公式推出了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运用的正是将公式中的a、b替换成向量a,向量b,这种思维是在传统数学课堂上不曾有过的,因为数学老师总是一再强调不要将数和向量混为一谈。当前我们的某些教学就缺乏这种融会贯通,因而使学生缺少了一些灵气。

李教授在他的课件中展示出一张图片,宾馆客房内的一盏台灯,透过光影,一道美丽的弧线印在墙壁上,请学生回答它是圆锥曲线的哪一种?话题引出了解析几何。由邯郸农行案引出概率问题,由密码锁引出排列组合问题,他的讲授并不停留在枯燥的数学方法上,而是将数学方法解决的典型案例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第二课堂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阵地

学校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例如,镇江技师学院2010年元旦文艺汇演,学生表演歌舞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舞台周围插上芦苇做背景,租借了演出服装和道具,两杆长枪,逼真的化妆和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可是演出之后,学生发现有一杆枪没了枪栓,不知如何遗失,几位学生和老师商量,决定由一位学生以另一杆枪的枪栓为蓝本画出图样,编出程序,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成品,再安装在这杆枪上,结果看不出任何破绽,枪被顺利归还了。不久之后,这位学生参加江苏省数控技能比赛镇江地区选拔赛获第四名的好成绩。

技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特长,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技能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技”是指专业的知识与技术,“能”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某些方面来讲,“能”更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素养,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因素。因此,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班级,是育人良方。

3.以德立身、言传身教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必然途径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唯有加强师德修养,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人格魅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胜过显性的教育活动,这已被众多的研究与实践所证明。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首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素质,要在职业理想的驱动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和自觉性。其次,教师要有持之以恒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意志和毅力,在赶超与突破他人的过程中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职业追求,不断提升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必能迎来幸福的职业生涯,而教师的职业幸福,更多的也是体现在自己学生的幸福成长与未来的发展之中。

推荐访问:技校 人文 素质 培养 策略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