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要扭转教育评价指挥棒

时间:2022-03-19 13:46:57  阅读:

【摘要】现阶段,扭转教育评价指挥棒,改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导向,需要在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运用人才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系统性改变,实现立德树人时代转型。为此,要重视身心发展评价,强化品德发展评价,优化学业发展评价,努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身心发展 品德发展 学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评价导向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就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为此,必须改变应试教育下“唯分数论”的价值取向,使教育评价更加关注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学业发展,体现综合性、多元性的评价取向。

重视身心发展评价,以身心健康作为立德树人的前提

身心健康发展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推进理想信念、奋斗精神等内容的培养,培养符合社会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造成教育系统对学生身体素质评价的欠缺。一方面,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作为非高考科目的体育课在学校处于边缘地位,即使体育课的时间不被侵占,课后作业的繁重也令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不断减少。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运动场地不完善、体育器材缺乏、体育教师短缺,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升学压力影响下,不少家長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疏于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研究表明,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减少了接触自然光的机会,造成近视率攀升,进一步降低了身体素质。不合理的评价导向,使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面临严峻挑战,不少地区的中小学生呈现“三多”趋势,即戴眼镜的多、肥胖的多、玩游戏的多。近年来,因参加体育运动而导致大学新生军训猝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学生体质的严重下降,对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造成隐患。

心理健康方面,学生幸福感并未增加,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学生幸福感并未增加,反而对学习、生活产生诸多不适,形成了许多心理问题。“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的教育考核指标,让家长产生很大焦虑,并将焦虑传递给子女。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让不少家长为子女设定了过高的人生目标,在严苛要求下,如果子女的表现与目标差距过大,便逐渐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心理问题。特别是随着时代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心理问题频发的高危学生群体。比如,中西部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由于常年与父母分离,其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在东部发达地区,不少学生也存在心理不健康问题。为此,应在教育评价中重视身心发展的内容。

一是丰富评价内容,抓住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薄弱环节,研发更加多样性、趣味性的体育和心理辅导课程及测评方式。体质评价方面,以我国青少年较为薄弱的耐力型和力量型项目作为基础,设置合理的达标成绩。在此基础上,开发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同的参与水平,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培养其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实践中,要以户外体育运动为主,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光,降低近视概率,提升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评价方面,以我国独生子女较为显著的独立性差、孤僻性、脆弱性等问题为重点,进行专门辅导,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结合集体性体育项目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定期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赛事,提高学生身体素养的同时,培养合作、耐挫和社交技能。

二是健全评价方式,建立并完善学生身心发展监测档案,用于全学段对比考评。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其评价是对学生身心情况的过程性评价,贯穿从小学到大学整个学习生涯。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并完善监测档案,借助信息化平台,全方位考察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发展情况,并科学分析相关数据,用于指导学校育人工作

三是适当提升体育在升学考试中的分值,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强化过程性考核,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质达标情况、体育课出勤情况、体育课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避免与纠正“应试体育”现象,防止评价流于形式。通过考试招生上的改变,形成倒逼机制,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的局面。

强化品德发展评价,以良好德行作为立德树人的内核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全面发展的内容中,“德”处于首位。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背景下,产生“重分轻德”的现象,校园中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会被定位为“好学生”,从而得到教师更多的偏爱、包容甚至纵容,容易使其盲目自大、骄傲自满,滋生不道德行为。现阶段,学生品德发展问题集中表现为青少年学生基本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方面,校园暴力、欺诈、犯罪低龄化等现象在近年频繁出现,一些青少年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甚至对父母也没有礼貌,道德的滑坡与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沉迷游戏和其他新兴事物,逐渐与社会脱节,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缺乏坚定态度。此外,市场经济在提升公民主体意识的同时,也让人们变得自私自利,出现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际关系开始疏远,信任危机、道德冷漠的现象频出。在此影响下,家长的极度自私也会影响到学生,导致其班级荣誉感、集体责任感缺失。为此,应在教育评价中强化品德发展的内容。

一是开发德育资源,让德育有场地可做,有内容可评。政府层面加大德育方面的专项投入,通过统一规划,建立起覆盖全街道、全区、全市、全省的德育场所。同时,开发形式多样、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读物、影视、户外场馆等德育资源。学校层面以那些公认的正确的道德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教育方式将其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规范,将国家认同和理想信念的树立作为教育的核心,同时关注规则意识和礼仪的养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立德”的重要途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正确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让德育内容“听得进、信得过、用得上”。

推荐访问:树人 指挥棒 扭转 立德 评价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