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状况研究

时间:2022-03-16 10:11:07  阅读:

【摘要】內地新疆高中班可看作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文化适应研究的社会实验。本研究对内高班全国抽样调查的2874名民考民与民考汉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回归等方法表明,民考民学生因与主流文化之间更大的文化距离而文化适应状况更差;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内高班的管理与服务状况及其对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状况的影响,以从缩小文化距离的目标入手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的适应和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新疆内高班;民考民;民考汉;文化适应状况;全国抽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适应与发展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也是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两大难题。少数民族青少年不远千里来到内地,面临着陌生的在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文化场域内。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很好地适应内地的生活、与内地的学生很好地相处等,这些问题事关国家的现代化和少数民族的长远发展。[1]目前,有关研究大多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集中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学习状况等某一方面,很少有整体着眼于在内地生活的接受基础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从整体水平上探究其文化适应状况。

1999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9月开始在内地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含预科教育一年和高一到高三共四年。截止2018年底,已累计完成19届10万人的招生,在校生规模达3.6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难得的社会实验。

因此,本研究以在内高班学习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化适应状况,重点关注不同升学方式(民考民与民考汉)对其文化适应的影响,旨在拓展有关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并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数据与方法

(一)文化适应的定义

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W.Berry认为,文化适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及其成员在相互直接的、持续的接触中所产生的文化和心理双方面的变化过程,发生改变的可能是某一群体及其成员,也可能是接触双方。文化适应包括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群体层面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政治组织以及文化习俗的改变,个体层面包括认同、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能力的改变,即个体所经历的心理变化以及对新环境的最终适应。[2]

因而本研究中的文化适应是指内高班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中班后,与内地文化群体及其成员之间直接的、持续的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和心理双方面的变化过程,侧重从个体层面上研究内高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根据文化适应内涵,本研究在以往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社会文化生活事件,构建了文化适应状况量表。采取分层、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与二阶段整群抽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全国12个城市的14个内高班办班学校,共调查了3801个内高班学生。在去除变量缺失较多的样本之后,少数民族样本数量为2874个。采用交叉表卡方检验对民考民和民考汉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分析

整体而言,除了对学校的饮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外,民考民和民考汉学生在文化适应态度上差异显著。相比之下,民考民比民考汉学生文化适应态度更明确。民考民学生隆重庆祝汉族传统节日的可能性较小,更愿意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朋友,更愿意同自己民族的同学分在一个班。比如,民考民的分班偏好有可能在于民考民学生一般来自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教学也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因而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相比民考汉学生更少接触汉文化,对本民族文化更熟悉,从而为了减少新环境带来的文化焦虑,民考民学生可能更愿意同自己民族的同学分在一个班。总的来说,民考民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态度更保守。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的文化适应态度会影响文化适应状况吗?

三、讨论与结论

本文以我国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学生为分析单位,通过交叉表分析探索民考民与民考汉两类升学方式的文化适应状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一)民考民:更大的文化距离从而文化适应状况更差

数据表明,依据升学方式所划分的学生类型的文化适应状况存在实质上的显著差异,民考民者文化适应状况显著较差。这一研究结论与以往文化距离假说相符。文化距离(cultural distance)指各文化间的差异程度。Babiker,Cox和Miller提出的文化距离的概念认为,当旅居者的文化与居住国的文化距离越大,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就越困难;反之,文化距离越小,适应就越容易。[3]比如在澳大利亚的新西兰移民认为,相比其他移民自己和当地主流的澳大利亚文化更为相似,所以自感更被主流文化接纳。[4]本研究中,民考民学生文化适应态度更明确,但更保守,因与主流文化的差异性更大而文化适应状况更差。

换言之,影响我国内高班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状况的因素包括了民考民/民考汉升学方式本身及其内涵因素,其中,民考民学生与主流文化之间更大的文化距离造成了民考民学生更为不良的文化适应状况。

(二)结论

本研究对新疆内地高中班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全国抽样调查,通过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所获得的2874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民考民学生因与主流文化之间更大的文化距离而文化适应状况更差。相比民考民学生,民考汉学生文化适应状况的性别差异更明显。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内高班的管理与服务状况及其对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状况的影响,从缩小文化距离的目标入手,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的适应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戎.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6-18.

[2] Berry J W,Kim U,Power S,et al.Acculturation Attitudes in Plural Societies[J].Applied Psychology,1989,38(2):185-206.

[3] Babiker I E,Cox J L,Miller P M.The measurement of cultural dist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edical consultations,symptomatology and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of overseas students at Edinburgh University[J].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1980,15(3):109-116.

[4] Nesdale D,Mak A S.Ethnic identification,self-esteem and immigrant psychological heal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3,27(1):23-40.

作者简介:杨蓉蓉(1981-),女,湖南望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人口、环境与健康;刘金龙(1994-),男,湖北十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乔晓春(1958-),男,辽宁沈阳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人口统计学、健康寿命等。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年英才项目“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研究——基于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全国抽样调查”(项目主持人:杨蓉蓉)。*为本文通讯作者

推荐访问:新疆 少数民族 状况 内地 研究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