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时间:2022-03-13 00:27:30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XX村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XX村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XX村文化广场(大院)

建设项目申报资料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二〇一七年五月

目录

一、项目立项报告

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

四、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核书

五、规划条件通知书

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七、社会风险评估报备表

八、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XX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第1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3)

1.3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4)

1.4结论和建议 (4)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3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9)

3.1依据 (9)

3.2文化服务用房规模分析 (9)

3.3建设规模及内容 (9)

第4章场址选址及主要建设条件 (10)

4.1场址选择 (10)

4.2主要建设条件 (11)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 (14)

5.1总体规划 (14)

5.2工程概况 (14)

5.3总平面布局 (15)

5.4文化大院建设方案 (16)

第6章节能 (21)

6.1设计依据 (21)

6.3供排水节能措施 (21)

第7章环境保护 (23)

7.1编制依据 (23)

7.2环境保护原则 (24)

7.3环境现状 (24)

7.4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4)

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9)

第8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30)

8.1劳动安全 (30)

8.2消防 (32)

第9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劳动定员 (35)

9.1组织机构 (35)

9.2组织定员 (35)

9.3管理措施及办法 (35)

第10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38)

10.1项目实施进度 (38)

10.2招投标 (38)

第11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

11.1投资估算 (41)

11.2资金筹措 (42)

第12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43)

12.1分析依据 (43)

12.3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44)

12.4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44)

12.5结论 (45)

第13章社会评价 (47)

13.1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47)

13.2社会影响分析 (48)

13.3社会风险分析 (48)

第14章结论与建议 (49)

14.1结论 (49)

14.2建议 (49)

附录 (50)

第1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松树镇南河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承办单位:凉州区松树镇政府

项目建设地点:凉州区松树镇南河村

项目建设期限:2017年5月-2017年9月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

3、《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甘办发〔2015〕37号;

4、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统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62号);

5、《全省“乡村舞台”建设方案》;

6、《甘肃省精准扶贫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7、《甘肃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

8、国家相关规定、规范和标准。

1.1.3项目建设的由来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以文化强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战略平台,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也极大的激发了北京市人民的体育热情和体育需求。但目前北京市各乡镇的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在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体育生活还比较贫乏。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体育建设,需要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阵地,使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和生活理念。

“农家文化大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新兴形式,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激发农村活力的有效平台,其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大院、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等文化阵地为依托,集文艺演出、文化长廊、科普培训、信息查询、体育活动、农村党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先进宣传思想文化占领农民思想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求知、求富、求美、求乐的愿望越来越强。因此,文化大院作为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创建活动也就成为解决农民群众迫切愿望的一项民心工程。

松树镇南河村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的文明程度,促进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1.2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本工程新建文化长廊40m(约合200㎡),露天大舞台200㎡;室外篮球场420㎡,场地硬化1400㎡。

2、目标

松树镇南河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积极开展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较强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和引导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乡镇文化等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增强人民体魄,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策划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群众性体育、文艺比赛、文艺演出和各类展览,同时注重各类少儿、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和艺术教育;辅导、指导社会文艺团队的活动,培训各级文化干部及社会文艺骨干;组织和开展群众性的文学、文艺作品的创作,群众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搜集、整理、研究、开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挖掘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积极开展对

外群众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争创全国文明城镇,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建筑工程费参考相关建筑工程定额,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进行估算,总投资为40.00万元,建筑工程费用24.75万元,建筑安装费用6.41万元,设备工程费3.05万元,其他费5.79万元(含预备费1.36万元)。

建设资金来源:申请政府财政资金解决。

1.4结论和建议

1.4.1结论

本项目建设将极大的满足松树镇南河村人民日益增长的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本项目需求和建设必要性的深入研究,认为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同时工程建设条件基本成熟,项目建设可行。

1.4.2建议

1、政府加强项目领导,各级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当地政府加强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早日完善各种审批手续。县属有关部门采取特事特办,给予优惠政策,从各方面予以支持,促使项目尽快建成。

2、建议业主加大引资力度,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争取项目尽快报批实施。项目建设中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和灵魂。武威地域文化资源丰厚独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多姿多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提升,现有的文化阵地和活动方式明显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实践创造中,文化大院应运而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这主要源于三个动因:一是群众自主创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我市部分农村地区群众自发形成了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即以兴趣爱好为纽带,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民间艺人为骨干,以村间院落为阵地,以农闲时节为契机,三五成群,自发聚集,灵活开展各类民间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在实践创造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大院的雏形。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实践创造,市县(区)党委政府组织人力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措施,加强引导,促使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不断成长和成熟。文化大院的兴起和发展,又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二是党政重视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向来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基层文化建设当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去抓。市委着力寻找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政府支持、社会捐助、自主管理”和“惠民、亲民、便民”的原则,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凉州区南河村进行文化大院建设,建成集基层组织活动室、农

民科技学校、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阅报栏、计生室、村级网络信息室、特色产品陈列室、乡土风情展室、民乐演奏室、书画创作室、村史陈列室为一体的文化大院。三是政策有效引导。按照中央和省上有关精神,市委根据各县(区)实际,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讨论制定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和《测评细则》,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意见》等政策规定,提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教育为主线,聚合思想教育、文体活动、科普培训、文明创建、环境卫生等多种功能,整合各类资源,按照人口大村的分布情况在全市布点建设,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示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推进我镇“四在农家”创建取得的新成就。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的同时,更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引领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撒播致富信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载体。

凉州区南河村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目标,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网络建设,投资改造完善镇文化活动中心,扶持村级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为全村人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集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等设施在内的镇级中心体育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活跃全镇人民生活,增强全村人民体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农村文化大院是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

文化既是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文化惠民工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障文化民生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其内涵就是把文化和民生紧密结合。这对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激活农村文化消费市场乃至文化创造力必将发挥积极作用。农村文化大院的兴起与发展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网络得到了延伸。真正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了有机联结。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的延伸和完善,体现了党和政府科学发展和文化惠民的理念,使政府与群众之间有了连接的纽带,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文化大院的兴起与发展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得到了拓展。娱乐有了设施、学习有了内容、培训有了阵地、交流有了平台、参与有了渠道、活动有了场所,使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实惠,特别是让农村群众共享了文化发展的成果。

2.2.2项目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要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一是要切实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要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农村文化的内容形式。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2.2.3项目建设是引导群众走上健康向上的生活道路的需要

农村农忙时间不足一年的三分之一,文化大院形成之前,大量的农闲季节农民朋友无事可做,白天打麻将打扑克,晚上看电视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农村文化大院的建成把村民凝集在一起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各种活动,形成一个农民活动中心,村民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打麻将赌博的没了,想致富要致富的人多了。

2.2.4项目建设是培养大批文艺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对文化需求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适应这种形势,农村文化大院也不再是单纯地唱歌、扭大秧歌,他们不时把现代舞、街舞搬上自娱自乐的舞台;演唱形式也多种多样,体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如城山子村组织“二人三足、跳大绳、猪八戒背媳妇、拔河”等体育比赛。农村文化大院在满足了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

2.2.5项目建设可化解干群矛盾

在文化大院的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因势利导,把各项工作与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号召力和办事成效大大提高。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因为经常参加文化大院的活动,为大院的建设奉献了很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爱戴,过去积累的干群矛盾也逐步化解。

第3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3.1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

2、《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甘办发〔2015〕37号;

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文);

4、文化馆建筑规范。

3.2文化服务规模分析

文化长廊:

为了满足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和扩大知识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文化长廊。参照《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拟建长40米文化长廊,折合建筑面积约为200平方米。

3.3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工程占地面积1400㎡,新建文化长廊40m(约合200㎡),露天大舞台200㎡;室外篮球场420㎡,场地硬化1400㎡。

第4章场址选址及主要建设条件

4.1场址选择

4.1.1选址原则

1、符合凉州区总体规划的要求,重视节约土地和合理用地。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

3、场址地形、地貌要适合项目特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防洪防涝、防震等条件,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

4、不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声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等不利于生活、身心健康和的场所毗邻。

5、工程建设和使用期间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4.1.2地理位置与地点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南河村,建设地点四周为南河村村民住宅,北临省道211线。拟建地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场地平坦,活动空间宽阔,建设环境优良,无不良地质状况,适合本项目建设。

4.1.3土地权属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400平方米,项目用地属国有、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项目建设符合凉州区城乡规划要求。4.1.4场址现状

项目建设场地地势平坦,地面附着物为农用地55.7平方米、建设用地1344.3平方米。项目建设用地由凉州区政府出面解决均已达成铲除协议;建设场地周边交通便利,车流、人流、物流顺畅,条件适宜项目建设。

4.2主要建设条件

4.2.1水文、气象条件

项目所在地凉州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陲,属中山寒冷半干旱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春季多风沙,夏秋短促而凉爽,冬春漫长而寒冷。多年平均降水量271.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mm。多年平均气温7.2~7.8℃,多年平均冻土深141cm,多年平均无霜期176~210天。气象条件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温 7.2℃~7.8℃

年平均最高温度 21℃

年平均最低温度 -21.5℃

最高气温 38℃

主导风向东南偏东

年平均风速 2.8m/s

年最大降水量 210.4mm

年最小降水量 49.8mm

日最大降雪量 12.6mm

最大冻土深度 141cm

冻土期 115天

4.2.2地质条件

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属祁连山区山前冲积扇平原,冲积层深厚,地层岩性单一,分层清楚,成层性良好。根据周边已有建筑地质勘测资料,场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符合建设要求,第四系地质结构完整,地基有较好的耐压性和稳定性。

4.2.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甘肃省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之规定,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特征周期0.45s,建筑场地类别Ⅱ类。4.2.4建筑材料

建设区内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石料、砖、木材等均由松树镇及周边乡镇厂家提供,钢材可从各地厂家驻武销售点购买,水泥可以就近择优购买。

4.2.5区位交通条件

凉州区交通路网发达,312国道、省道308线、省道211线贯穿全境;境内主要高速公路有:连霍高速公路、定武高速公路、金武高速公路、西武高速公路、临武高速公路等;兰新、干武铁路和连霍高速G30线贯穿全境,是兰新线与包兰、包中线的交汇点。项目建设地点北侧紧靠省道211线,周边乡村道路四通八达,

因此,本项目建设交通便利,环境良好,项目区位条件优越。

4.2.6公共设施条件

供水:水源由西营水管处自来水厂给水管管径为DN400,水压为0.40Mpa。项目建设区内给水引入管管径为DN160,水压为0.35Mpa,项目建设区内给水管沿道路主干道敷设,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系统,能够满足项目建成后用水需求。

供电:电源由南河村变电所引入一路10KV高压电源至变配电室,本次增设1台800KVA箱式变压器,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项目新建建筑物的用电需求。

通讯:项目建设区内固定电话线路、电视、宽带及移动电话信号已覆盖,通讯条件良好。

4.2.7施工条件

该项目土建工程在施工期所需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施工机具和大宗材料等均可就地采购,建设场地有部分空地可供施工材料堆放,施工用水、用电较为便利,满足该项目施工条件。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规划原则

本项目的设计应具有前瞻性,重点是营造合理的内在功能、良好的资源配置、高效的工作和活动场所。因此,本项目在设计方案上应体现其科学性,具体体现如下:

1、适用原则: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充分发挥其功能特点,满足不同人群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

2、建筑设计要进行合理的功能配置,应系统分明,布置整齐,在适用、经济、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讲究美观;

3、建筑外观具有简洁明快,充分注意环境设计,做好绿化、小品及室外配套工程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健身锻炼、学习和安全使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文化体育氛围。

4、考虑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需求、文化传统等因素,设计上应有前瞻性。

5.2工程概况

5.2.1设计依据

1、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

4、《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国家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法规及条文。

5.2.2场地概况

本工程为松树镇南河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松树镇南河村,四周为居民住宅。建设场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周边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满足消防要求、供水、电力、电讯保障供给。

5.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单位设计指标备注

文化长廊m 40 (约合200㎡)

露天舞台㎡200.00

篮球场㎡420.00

场地硬化㎡1400

5.3总平面布局

5.3.1设计依据

1、详见“第一章、一”中现行国家及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2、建筑规划用地的要求:

(1)与周边用地内建筑满足采光、通风、消防等要求;

(2)出入口:文化大院南侧。

5.3.2总平面布置

1、本工程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南河村。建筑之间间距

满足规划、日照及消防要求;周边道路布置合理,满足要求。

2、区域位置:拟建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在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南河村,四周为居民住宅。

3、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南侧为出入口。满足室外消防通道的要求。

4、场地内道路以外的区域主要以草坪绿化为主,点缀观赏性植物,形成丰富宜人的环境。在室外隐蔽处设有集中垃圾收集点。

5.3.3竖向设计

文化大院竖向设计采用地面道路雨水有组织排水,坡水方向按地势由高低汇水,考虑到当地降雨量不大,场地内排水通过设置地面横坡直接排入绿化带内。

5.3.4交通组织

文化长廊、篮球场、露天大舞台,为混凝土地面,四周临村道,同时与村道路网连通。

5.3.5无障碍设计

文化大院主要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

5.4文化大院建设方案

5.4.1建筑设计

1、平面设计

新建文化长廊长40m(约合200㎡),篮球场420㎡,露天大舞台200㎡。

2、立面设计

本项目建筑方案的建筑造型以简洁大方及稳重为出发点,可

较好地展示文化大院庄重而又具有强烈时代感的韵律。立面设计结合功能需要不作过分的装饰,不抄袭时髦的流派,摒弃商业气息。建筑层层高为4米。

3、装修设计

内装修应适应各类用房特点,另外还要考虑各种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员的特点,采用明快和容易清洗耐磨的中档或普通装修材料。外装修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采用体现文化类建筑特点和不易老化的中档或普通装修材料。

5.4.2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本专业有关的规范、规定;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T—2002)。

2、结构选型

本建筑主体结构抗震设防按8度考虑。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结构,楼板和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砼板。

5.4.3采暖通风设计

1、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5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

2、采暖设计

热源:本工程采暖热源为火炉燃煤取暖。

3、通风设计

本工程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

5.4.4电气、照明设计

本建筑电气负荷中:应急照明、演出照明等为一级负荷,其余为二级负荷。设计包括以下系统:

1、主要依据

(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6)《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2、强电设计

(1)电源、负荷

在本项目所在村有110千伏变电站,可满足项目用电要求。

(2)防雷接地工程:供配电系统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及建筑防雷、消防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3、弱电系统

本项目设计应充分体现智能化。

(1)综合布线系统

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资源共享,包含语音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库)。在相关功能用房预留端口。

(2)有线电视(CPTV)系统

电视信号由室外有线电视电缆引来。有线电视系统图象清晰度达到四级以上。由室外有线电视信号引入的馈线均加装避雷保护器,以防止雷电波的侵入。

(3)广播音响系统

本项目消防广播系统和背景音乐系统合用,文化长廊、活动室用房均设有扬声器。平时为各广播区域提供背景音乐或寻呼广播,火灾时强切做事故广播,可分开播放,也可同时播放。

5.4.5建筑给排水系统

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5版) ;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2、生活给水

本系统提供生活用水,又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

给水系统:本项目生活给水系统可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

热水系统:生活用热水可由在各室安装的电热水器(炉)供应。

3、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考虑室外雨水排水方式:

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外置式排水系统,直接排入室外雨水管道。

4、消火栓及灭火器的配置

(1)室内设消火栓给水系统

(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在建筑物各功能区域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具规格为MF4,每处一具。灭火器与消火栓布置位置相同。

第6章节能

6.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

3、《机械工业节能设计技术规范》(JBJ14-2004);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21号);

5、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

6、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6.2节能措施

一、建筑

1、武威市凉州区属于寒冷A区。

2、外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60厚岩棉保温板。

3、外门为HD55系列热断桥型中空玻璃铝合金门;外窗为隔热金属型材(6mm高透光Low-E+12Ar+6mm透明)。

二、电气

1、采用LED日光灯,一般工作场所采用LED日光灯。

2、选用绿色、环保且经过国家认证的电气产品,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选用高品质电缆、电线降低自身损耗。

3、合理的选择电线电缆。

6.3供排水节能措施

1、合理确定供排水方案,供水设备选用现在市场上的先进设备;

2、各用水部门均安装计量水表,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

3、重复利用水处理系统排水,可用来浇洒场区道路和浇灌绿化植被;

4、减少新鲜水用量,使用循环水,达到节水目的;

5、做好日常的管网养护管理工作,减少管网的漏水量。

第7章环境保护

7.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九号)[2015-01-01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10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10月《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

11、《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4、《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试行)》GB/T18883-2002。

7.2环境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遵循以下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7.3环境现状

l、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块周边无大型厂矿及污染源,项目区内无粉尘、工业废气污染,有部分生活废渣排放,对项目区空气有一定的影响,但项目区内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对地下水和当地河流的影响不大。

3、声环境质量

项目区域内无明显噪音来源,声环境质量良好。

4、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主要为已有村庄,场地内无珍稀动植物及文物古迹分布,生态环境较为简单,不敏感。

7.4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本项目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范畴。7.4.1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其防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一般包含建设期和运营期。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本项目环境保护主要在项目建设期。土建施工规模相对较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主要表现为对项目地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1)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施工扬尘、噪声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工程基础开挖时,大量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直到施工结束,长达数月。堆土裸露,风吹日晒,以致车辆过往,满天尘土,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巨增,影响周边空气质量;阴雨天气,因雨水冲刷以及车辆辗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行路困难。

工程施工期间,大量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直到施工结束,长达数月。工地食堂厨房设备会产生一定的油烟,影响空气质量。

减少扬尘的措施主要为:制定合理施工组织设计,及时拉运建筑垃圾,拆除建筑物时,如果天气干燥要使用喷洒车和挖掘机同时施工,把扬尘降低到最小。风力达到4级时,停止拆除。基础开挖时尽量缩短挖方和填方的间隔时间。干燥、大风气候条件下对堆土用遮土布覆盖,减少扬尘。降雨集中期对堆土周围进行围档,降低土壤流失。工地食堂选用抽油烟设备,减少食堂操作间的油烟。

2)噪声的影响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6-1。声级最大的是电钻,可达115dB(A)。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

声,各阶段的车辆类型及声级见表6-2。本项目运输车辆安排时尽量避开居民楼。

表7-1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施工阶段声源声级施工阶段声源声级

土石方阶段

挖土机78-96

装修、安装

阶段电锯100-115

冲击机95 电锤100-105 空压机75-85 手工钻100-105 打桩机95-105 无齿锯105

地板与结构阶

段混凝土输送

90-100 多功能木工刨90-100 振捣器100-105 混凝土搅拌机100-110 电锯100-110 云石机100-110 电焊机90-95 多角磨光机100-115 空压机75-85

表7-2 交通运输车辆声级

序号施工阶段运输内容车辆类型声级/dB(A)

1 土方阶段土方外运大型载重机90

2 地板与结构阶段钢筋、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罐车、载重

80-85

3 装修阶段

各种装修材料及

主要设备

轻型载重卡车75 根据噪声污染源分析可知,由于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主要为各

类高噪声的施工机械,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位置,同时使用率有较大变化,因此很难计算其确切的施工场界噪声,为了使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噪音影响降至最低。开挖基坑时尽量降低设备的轰鸣声,为降低运输车辆噪声和安装设备噪音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规划好运输路线、运输车辆种类、车速、进出施工现场区的时间等。

根据本项目施工量,按经验计算阶段其各施工阶段的昼夜声级见表7-3。

表7—3 各施工阶段昼、夜声级估算值单位:dB(A)

施工阶段昼间场界噪声标准值夜间场界噪声标准值

1 75-85 75 75-85 55

2 70-85 70 65-80 55

3 80-90 85 禁止施工55

(2)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

1)生活废弃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施工区内大量劳动力集中食宿,这些临时食宿人员产生的生活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当地水体的污染。尤其是在夏天,施工区内废弃物乱扔,轻则蚊蝇孳生,影响城市环境卫生,重则致使施工区流行病爆发,导致施工人员体力下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蚊蝇、臭气、疾病亦可能给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生活废弃物做到定点堆放、专人及时清理。依托城市环境卫生部门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施工现场实行雨、污分流,

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2)工程废弃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等施工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运输、处理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导致沿途废弃物散落,影响城市环境,降低行人和车辆过往环境质量。

工程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运输车辆采取遮盖、密闭外运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对抛撒散落在路面上的建筑垃圾及时清扫,对外出工地的车辆轮胎进行冲洗,减少对市政路面的污染。对工地出口的路面洒水压尘。工程废弃物必须清运到政府指定的场所,严禁乱倒。

3)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项目土建工程较多。因此,施工期土方开挖、回填、场地修筑等工程行为,使地表原有的植被破坏、地表扰动,易诱发水土流失。

施工期人员活动、车辆的运行、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等对当地鸟类、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完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可得到逐步恢复。

7.4.2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其防治

本项目的废弃物主要有液体废弃物和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为人员产生的水和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定点堆放,及时由城市环境部门的生活

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为了防止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本项目对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源经过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后,可做到达标排放,对所在区域不会造成环境影响。

第8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8.1劳动安全

1、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要求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4、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5、加强在施工、运行等方面配套修建安全防护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施工人员及游客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6、制订消防安全守则,设专人分管消防安全。定期进行对全体员工的消防知识教育和培训,将防火灭火知识纳入员工上岗的应知应会内容。本项目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消防监督条例》和甘肃省政府颁布的《甘肃省消防管理暂行规定》,在院内设置了必要的消防设施。

8.1.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3、《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 140-2005);

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56-2011);

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l 12158-2006)。

8.1.2安全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1、电气危害

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存在触电危险。若电气设备发生事故或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缺少接地或接零,或接地接零损坏失效,会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电气线路无保护套管或绝缘损坏,接触人体会发生触电事故。

在检修和排除故障中违章作业、误操作,以及电器本身缺陷或绝缘损坏、线头外露等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等原因,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建筑物未设置防雷接地或设置的防雷接地设施失去效用,雷雨天气容易发生雷击事故,致使人员遭受雷电伤害,造成设备损坏。

2、机械伤害

施工中的转动设备伤害,人体触及这些设备的运动机件,可能造成机械伤人事故。当转动部分缺少护栏护罩时,操作、擦洗时职工触及可能发生撞击,衣物或长发被缠绕而造成伤害。

3、自然伤害

存在着暴雨、洪水、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

8.1.3安全生产管理

1、标准规范

建筑施工应执行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对可能引起危害的因素采取防治措施,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目前,施工现场执行的安全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如下: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4)《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施工企业在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机械的配备,按国家、行业颁发的安全生产法规、条例、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在工程施工前,应由施工负责人、技术部门对生产班组进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交底,交底应突出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应双方签字认可。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资料要具体,应有针对性。

2、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上岗。

(2)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推行全过程安全管理。

(3)推行安全监理,建立外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

(4)签订安全合同,充分利用合同手段,落实“安全第一”。

8.2消防

8.2.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根据项目特点,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建筑、装修上均应按有关防火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为保证建筑的消防安全,建筑内部应采用阻燃、耐火性能好的材料,消防系统采用通过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8.2.2设计范围

本项目消防主要设计范围有:消火栓系统、手提灭火器系统。

8.2.3建筑物分类和耐火等级划分如下

建筑类别:二类

耐火等级:二级

8.2.4设计内容

建筑物周边设6米宽环路,消防车可到达建筑物各个侧面。环绕建筑周边场地、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

8.2.5防火设计

1、室外消防系统

本工程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在建筑红线内环状网上合理布置1套地下式消火栓。室外设有安全疏散区,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室外消防用水的水源与给水管网合用。

2、灭火器的配置

本工程火灾种类为A类及E类,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Ⅰ级,每具灭火器的配置灭火级别为3A,最大保护面积为50m2/A,各室均设置MFA3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可以安装在内墙壁上,间

距为15-23米。

第9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劳动定员

9.1组织机构

合理科学的制定管理方案,确定项目的组织机构和配置人力资源是保障项目顺利建设的必要条件,根据本项目建设内容及国家的劳动政策及有关规定,由镇政府负责,对项目建设期进行机构设置,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期内日常工作。建立职能式项目管理机构,具体设置见下图:

松树镇政府

工程组预算组行政组工程组:负责工程的前期准备联系和现场工程管理监督;

预算组:负责对前期工程前期方案策划和工程造价控制,负责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行政组:负责工程总体筹划和管理。

9.2组织定员

1、工作制度

本项目按照国家劳动政策和项目性质,确定星期天、节假日为法定休息日,作息时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基建项目组组织定员:6人,人力配置如下:

组长:1名副组长:2名

成员:3

9.3管理措施及办法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行招投标制;设备采购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

政府统一采购或招标采购;工程质量实行工程施工监理制,工程建设期聘用有资质的工程单位施工,工程监理聘用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项目竣工实行验收制,工程竣工请市县建设部门进行验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

1、项目建设管理

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检查督促项目进度,验收竣工项目工程,以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2、计划管理

一是按照项目计划下达的建设任务和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项目实施单位应按方案编制的建设进度安排,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施工设计,编制施工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在施工计划编制完成后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避免延误工期。

三是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和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选派敬业精神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跟班作业,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适时安排和调整,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

3、工程管理

明确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工程实施负全责,实行工程实施的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人”,把建设目标及任务真正落到每个负责人的肩上,层层对上负责,层层签定责任状,把工程建设的好坏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4、资金管理

对工程资金实行专户专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封闭运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同时,对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坚决杜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挪用、挤占或截留工程资金,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工程实施要实行招投标制、监理制,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5、信息管理

完善档案制度,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项目为单位,采集和汇总包括工程规划、设计资料、上级批复文件、计划、财务等有关的调查、施工、进度、资金投入、效益等信息,同时作好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各个环节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业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强化管理知识,掌握专业管理技能。

6、质量管理

项目建设中要强化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按项目管理要求,必须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一系列环节。

在工程设计达到规范合理的前提下,施工管理一定要按设计工序施工,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不定期抽检,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监督施工质量,解决技术难点。主要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组织村民进行旁站监督,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须按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技术规范、标准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组工,保证工程质量。

第10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10.1项目实施进度

10.1.1建设工期

根据项目特点和资金筹措情况,本项目建设周期拟定为6个月,即2017年5月-2017年10月。

10.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17年5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工作,同期完成设备的考察选型,2017年6月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及审查,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招标。施工准备工作于7月份开始,至2017年9月完成建筑安装施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2017年10月进行工程验收。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少工作需要交叉进行,工程完成后即可投资生产,筹建中应加强管理,作好组织协调工作,使项目得以

按计划进度如期建成。

表10-1 项目实施计划横道图

工作时间2017年

工作内容5月6月7月-9月10月

编制可研、报审等前期工作

初步设计及审查、工程招标

土建工程及设备安装

工程验收

10.2招投标

10.2.1招投标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3号令,2000年5月1日),甘肃省

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省实际,制订了《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费、设计、监理等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向合同估算价低于(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10.2.2招标范围

按相关规定本项目各项资金的招标基本情况说明如下:

1、工程勘察费:1.37万元<30万元(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条第三款),不进行招标;

2、工程设计费:0.20万元<30万元(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条第三款),不进行招标;

3、工程监理费:0.80万元<30万元(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条第三款),不进行招标;

4、建安工程费:30.49万元<50万元(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条第一款),不进行招标;

5、设备工程:3.05万元<30万元(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条第一款),不进行招标;

6、其他费用:2.29万元,其资金构成均为国家定额取费标

准范围内的间接费等,不适用于前述国家计委第3号、第9号令规定的招标范畴的要求,故不招标。

其中第2、4条必须公开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审查核定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投标单位不少于三家,委托当地建设工程招标部门进行招投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10.2.3项目招标组织形式

本项目的所有招标内容招标组织形式不采用招标方式。10.2.4项目招标方式

本项目的招标范围中全部不采用招标方式。

表10-2 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项目

招标范围招标组成形式招标方式

不采用

招标方式

招标估算

(万元)全部

招标

部分

招标

自行

招标

委托

招标

公开

招标

邀请

招标

工程勘察费√ 1.37 工程设计费√0.20 工程监理费√0.80 建筑工程费√30.49 设备工程√ 3.05 其他费√ 2.29

第11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投资估算

11.1.1投资估算依据

1、2015年《甘肃省安装工程概算定额基价》(DBJD25-59-2015);

2、2015年《甘肃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基价》(DBJD25-58-2015);

3、甘肃省民用建筑工程(建安费用)估算指标(DBJD25-12-2002);

4、设备及安装工程造价,主要设备按报价资料和同类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安装价格,参考同类设计和现行市场价格;

5、部分工程费用参照本地区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估算。

11.1.2估算说明

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甘建价(2001)277号颁发《甘肃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项目组成及有关文件》的文件以及《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文件规定计取;

2、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建[2016]504号文件执行;

3、勘察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件执行;

4、工程监理费:按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执行;

5、工程招标代服务理费:按发改价格[2011]534号文件执行;

6、施工图审查费:按甘价服务[2005]229号文件执行;

7、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按甘发改服务[2014]1719号文件执行;

8、环境影响评价费:按计价格[2002]125号文件执行;

9、工程前期咨询费:按甘房地价[2000]103号文件执行;

10、工程预备费按建安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的5%计取。

11.1.3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参考相关建筑工程定额,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进行估算,总投资为40.00万元,建筑工程费用24.75万元,建筑安装费用6.41万元,设备工程费3.05万元。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共计5.79万元;其中建设单位管理费0.4万元,工程监理费0.70万元,工程勘察费、设计费及咨询费2.54万元,招标交易费0.32万元,施工图审查费0.21万元,招标代理费0.26万元,预备费1.36万元。

3、基本预备费

按工程实际,基本预备费按初步设计阶段考虑,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投资之和的5%计算,预备费合计为1.3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4.40%。

11.2资金筹措

工程建设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申请政府财政资金解决。

第12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2.1分析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2、《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明》;

3、《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及说明》;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改办投资文件【2013】249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5、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政策性文件;

6、项目单位提供的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和风险分析所需的必要资料;

7、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

12.2风险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规划情况,预测本项目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2.1地震灾害

西北地区是一个多地震区域,因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严重。近年来,西部地区己进入了新一轮的地震高发时期,地震灾害已成为影响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12.2.2资金风险

本项目建设工程规模大,建设资金投入大,所需建设资金因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资金供应不足或者来源中断,导致项目工期拖延甚至被迫终止,使项目建设无法实现。

12.2.3技术风险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技术风险是影响项目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2.2.4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在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活动中,场地使用、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及合作单位等外部协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给项目建设和经营带来困难。

12.3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风险主要存在于项目的实施阶段,大部分的风险主要在施工期,只要在施工期间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预计风险很小,且大部分风险将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因此本项目的初始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12.4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12.4.1地震灾害的防范

地震灾害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的自然灾害,对该灾害的有效防范措施是对该区域进行有效的地震灾害评估及在建筑设计中采取相适应的抗震设计,可有效地降低和规避此类风险。

汶川地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和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8 月正式发布实施。本次修订特别提高了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12.4.2资金风险的防范

在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中,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保障。通过以上手段可有效防范项目所面临的资金风险。

12.4.3技术风险的防范

该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来控制建设过程中的全面管理,采取从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多环节先进、科学、规范的把握,可以从根本上规避此类风险。

12.4.4外部协作条件风险的防范

在项目建设和经营中,进一步落实项目场地使用、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及原定的合作单位等外部协作条件,与各外部协作单位建立稳定、长期的供需合作关系,可有效的防范项目面临的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12.5结论

综上所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中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划分,本项目属低风险级,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将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将不稳定因素和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并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不会发生上访或

群体性事件。

第13章社会评价

13.1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必然对精神生活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军当中,城镇、农村广大群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树立先进文化核心观念,才能够对社会成员产生熏陶、教化之功效,才能够促进社会价值观念的趋同和社会认同心理的形成。只有积极推进村镇文化建设,引导群众树立“大文化”观念,不断培养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才能抑制封建迷信思想的蔓延,树立崇尚科学思想。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是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本项目的建设就是要满足群众的对镇级文化体育配套设施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为群众搭建一个文化体育活动的中心舞台,从而达到稳定社会作用。

城镇建设需要文化作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没有文化就如同缺少了魂。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除了在区域内设立配套功能较齐全的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体系外,建立一个具有松树镇南河村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大院,无疑将起着文化凝聚的作用,将传统与现代、城镇与乡村的文化相交汇,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适应社会发展,实施本项目,可以加强松树镇南河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南河村基础设施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满足松树镇的发展,提升南河村基础设施水平和乡村文化档次,为松树镇的文化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13.2社会影响分析

1、可以加强松树镇南河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落后条件,优化农村生活;

2、项目的建设,将增加对建材、设备、劳动力的需求。

3、项目建成后,有利于丰富南河村居民生活的文化活动。

13.3社会风险分析

本项目存在不确定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的价格浮动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升高,劳动力价值的提高,相关的建材以及人员工资在3—5年范围内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这些因素的变化,极有可能对项目的建设成本带来不利影响,从国家统计局网上信息发布得知,我国平均物价水平指数升高在1%一2%之间,预期物价的浮动对成本的影响不会大于3.5%。

(2)新材料、新工艺等在项目的应用对工程成本、工期、进度有潜在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应在项目实施之前,给予合理统筹安排。

2、建设资金不足和建设工期延长

资金是项目开发成功的血液,所以本项目资金筹措一定要落实好,项目开支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实施。同时对项目的实施要积极筹划,科学管理,保证按照建设工期顺利完成。

本项目主要的风险因素依次是:建筑材料价格的浮动,建设资金的不足或不能及时到位,工期延长,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等。其发生的概率小,判定该项目可行。

第14章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松树镇南河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是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锻炼和综合性文化服务,并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和辅导中心,是精神文明活动的重要基地。通过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并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争创全国文明城镇建设与小康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本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

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对于完善当地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松树镇“生态城镇”功能定位提供了基础保障;符合武威市“十三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文化建设重点要向城市基层和农村倾斜的政策。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14.2建议

1、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管理,建议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尽快完善办理各项批复手续,并抓紧时间进行勘察招标工作,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3、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要统筹安排处理好投资、质量、进度、安全关系,节约和合理使用资金。

附录一、附表

附表1:投资估算汇总表

附表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二、附图:

附图1:总平面布置图

推荐访问: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实施方案 大院 建设项目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