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宁波古代牌坊

时间:2022-03-10 10:04:46  阅读:

zoޛ)jiiZ材料形式也不断的组合变换。

牌坊建筑作为社会的载体,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政治上,统治阶级旌表在政绩、科举、军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的政治需要;表彰在道德行为规范方面先进典型的人物,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需要;经济上,封建统治阶级建造牌坊是表达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的局面。牌坊建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宗教色彩和礼制纲常,从另一个侧面也记载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成为活的史书。

宁波古代牌坊的类型与建筑特点

宁波古代石牌坊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齐全,只不过保存下来数量较少。据调查统计,现存较完整的牌坊建筑有名可稽者仅30余座,宁波老城内只有4座半(彩虹路贞节坊、瀛州接武坊及2座屠氏牌坊),半个是位于月湖东岸的残存一间的明张尚书坊,其他分散在各县市区,主要有五种类型:

第一类是标志坊,如位于江北人民路绿化带上的明屠秉彝故里坊、鄞州区龙观乡四明山坊、奉化市石门坊和宁海西店牌门舒村牌坊等;

第二类是节烈坊,如位于江东彩虹路的清代包氏贞节坊、象山《钟郝遗徽》石亭、鄞州区龙观乡双节坊、慈城镇尚志路4号的明代刘氏贞节坊等;

第三类为功德坊,如慈城镇有恩荣坊、世恩坊和冬官坊等,余姚市有“高风千古”石坊(余姚低塘镇黄清堰村)和谏议坊(余姚城南史家村),宁波市区有月湖边的明张尚书坊和瀛州接武坊等;

第四类为墓道牌坊,此类牌坊在宁波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如鄞县的史氏牌坊、庙沟后石牌坊,江北人民路的明屠瑜墓道牌坊,原祖关山的墓道牌坊以及明丁建嗣牌坊等;

第五类为特殊类型,如慈城孔庙前的棂星门和鄞县县学牌坊式门楼。棂星门也是一种牌坊,只不过较特殊。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汉高祖时就规定,祭天要先祭灵星。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筑祭台时,不仅建造了祭台外墙,而且采用坊门形式设置了灵星门。后来把灵星门移置于孔庙建筑上用作大门,意欲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夫子,又因其门形如窗棂,于是改“灵星门”为“棂星门”了。宋以后,牌坊逐渐变成了纪念性质的建筑物,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

如今,留存下来的宁波牌坊基本都是以石材建造,这与宁波民居建筑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宁波近海,空气潮湿,又经常有台风灾害,所以位于室外的牌坊,采用石结构抗风雨侵蚀强,外形厚重更能突出牌坊对于先人的尊敬,流芳百世。

迄今为止,宁波发现最早的牌坊是鄞州区庙沟后石牌坊和横省石牌坊,也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石牌坊,两座牌坊约建于南宋至元代。庙沟后石牌坊位于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横省石牌坊位于鄞县五乡镇横省村,两座牌坊皆为墓道牌坊,所在墓道已毁,墓主无从考证。它们都是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石坊,均坐东向西。庙沟后石牌坊其上斗拱承托屋面,层层叠叠,向外伸展飞檐翘角,在转角斗拱上使用鸳鸯交颈拱,屋脊上有鸱尾等装饰,它是东钱湖畔保存最完整、建筑艺术价值最高的石雕之一,石料采用鄞县西部产的“梅园石”。横省石牌坊面阔3.03米。其基本结构与庙沟后石坊类同,不同处在于阑额下移,插入柱身,无普柏枋,华拱用插拱,阑额上刻出“七朱八白”式样的长方形凹槽等,石料采用鄞县东钱湖镇的“椅岙石”。

两座石牌坊是我国木坊向石坊转型时期的重要实例。我国的石坊脱胎于木坊,这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有关专家针对该牌坊的构造特点或建筑特色,与宋《营造法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该牌坊的建造年代可以追溯至南宋,仿木构形制较为忠实,无论屋面结构,还是斗拱层的细部处理,都刻意追求木结构的效果,对木结构的模仿,与明清时期建的石坊有很大的区别。且该坊无柱座,又无夹杆石,表现出明显的木牌坊特点,反映了该坊尚处于木牌坊向石牌坊过渡的一种结构形式。两座牌坊的许多做法与宋《营造法式》基本吻合,如单拱素枋、转角列拱及使用上昂形斜撑、翼角起翘显著等。

宁波的古代牌坊多为四柱三间式和二柱一间式。少数是四柱亭式,目前所知全市大范围内只有3座,为象山《钟郝遗徽》石亭、鄞州区龙观节孝碑亭和奉化市钦旌节孝碑亭,弥足珍贵。“钟郝遗徽”石亭是最典型的亭式石牌坊,坐落在象山县月楼岙村北路口,建于清咸丰元年(1853年),为一正方形四柱两层全石歇山顶亭式建筑。正面朝南,额刻“钟郝遗徽”四字,四柱刻有楹联,亭中立一石碑,高173厘米、宽82厘米、厚18厘米,上刻“坤德永员”四字,款为“浙

江巡抚部院、布政使司,宁波府正堂,象山县正堂所立”字样。据民国《象山日志》记载,该石亭为庄耀亭妻黄氏而立。

最典型的四柱三间三檐楼石坊是位于余姚市低塘镇黄清堰村的“高风千古”石牌坊,其上檐楼已毁,通面宽约8.7米,高6米。明间大额坊上镌刻有“高风千古”4个大字,小额坊上镌刻有“为汉徵士子陵严先生立”10字。东西次间雕刻狮子滚绣球及鸟兽等形状,镂空浮雕,难度较大。整座石坊宏伟壮丽,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石雕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恩荣坊是最典型的二柱一间石坊,歇山顶,高6米,面阔3.5米,屋面石刻成筒瓦,正脊上有两个鱼形鸱尾。正面上部额枋正中悬一块双龙戏珠匾。匾上直书阴刻“圣旨”二字。下额枋上中间有浮雕双狮舞绣球,两边各浮雕一个龙头。背上部额枋正中也悬一块双龙戏珠匾,匾上直书阴刻“恩荣”二字,中间额枋横书阴刻“诰封三代”四字,枋北端有建坊年代“乾隆丙申岁”(1776年)孟秋月上浣吉旦之落款,南端直书阴刻“儒林郎侯选州同孙向恒升建”的一行置名。该坊由向恒升为其祖父向腾蛟而立。向腾蛟,清顺治十八年进士。历任守备、游击等职,历官三十余年,兵民和协,以年老告归,人称完节,乾隆帝为表彰其功绩,封武骑将军,下旨建坊。

宁波地区比较少见的四柱三间柱出头冲天式牌坊是镇海区里新屋石牌楼,位于相距骆驼街道贵驷庙港村里新屋10米处的田野上,有二墓,已毁。墓前有2处石牌楼,耸立在8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石牌楼上有部分精细雕刻及造型,据文物专家考证,此建筑系明代建筑。

牌坊所采用的建筑样式一般是依建筑物用度、规模和街道宽度而定。比较宽的街道,像宁波柳汀街上的瀛洲接武坊牌、彩虹北路上的彩虹坊等皆为四柱三间式,在小街巷的则多为二柱一间式,规模相对较小,如屠秉彝先生故里坊,原址就在屠家巷口。宁波古牌坊有檐楼牌坊,也有柱出头冲天式样,檐楼牌坊开间宽度大同小异,檐楼却不尽相同,分别有单檐、重楼、三楼三种,五檐、七檐的没有被保存下来,只在《宁波旧影》等图书上有记载。

宁波古牌坊结构以梁柱为主,檐楼没有很深的出挑和很复杂的斗拱,中规中矩,明代以前一般都简洁大方,清代后逐渐变得的繁琐。装饰上普遍以石材雕刻为主,大多采用宁波当地的石料,以鄞县鄞江桥、梅园一带“小溪石”、“梅园石”和余姚大隐所产石料“大隐石”为主,质地较好,均经开凿加工制成条石、石柱和石梁。宁波石雕工艺和享有盛名的民居建筑木雕一样,做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浮雕、沉雕、圆雕、透雕等;造型活泼浪漫,富有生活场景的气氛,其精细程度有些甚至不亚于木雕。宁波牌坊多采用单层的透雕,每个牌坊上雕刻了与纪念人物有关的故事传说或历史事件,为坊文注解,同时宁波牌坊上也有石狮、石鼓和花卉、祥瑞动物和宗教法器的装饰构件,整个牌坊看起来厚重却又不失生动。

宁波牌坊多为私人捐助,多会请宁波当地著名的文人或贤士书写坊名。有谚语曰:“桥顶食炒面,大街看亭字。”各座牌坊的坊文,皆出自当地名家之手,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如聚魁里牌坊,正面刻有“聚魁里”正楷大字,其旁右上分别署“杨守陈,景泰元年浙江乡试第一名”、“杨守阯,成化元年浙江乡试第二名、口试第一名,第二名”。背面中间亦刻“聚魁里”坊名,上款分别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王平”“宁波知府李行”“鄞县知县韩普”,下款为“湖广按察司副使杨茂元立,弘治五年九月吉日”。

有些牌坊的立柱上还留存着古代文人墨客题写的对联,如鄞州区龙观大路沿节孝碑亭柱上刻联对为“一片冰心盟古井,九重丹诏勒穹碑”,其内容或点示环境,或借古喻今,耐人寻味。

总而言之,宁波古牌坊数量众多,类型种类也很丰富,结构形式和规制较统一,其中以一间二柱和三间四柱为主,全石结构,装饰精美,造型生动,书法饱满,是宁波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和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和艺术价值。

如今,宁波旧城改造不断深入,牌坊面临着被拆改的命运。所幸的是,许多牌坊经过各级文物部门的努力,保护了下来。月湖上的张尚书坊和瀛州接武坊不仅被保护下来,而且经修缮后,成了月湖景区中美丽的点缀。1997年,人民路改造时,两块屠氏牌坊被集中迁移至就近绿化带上予以保护,并配上了标志说明牌,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还有祖关山墓道牌坊、丁氏牌坊等一些因建设项目无法原地保护的,其建筑构件均被市各级文物部门妥善保护,以便日后使用。

推荐访问:牌坊 宁波 古代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