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晋南、渭北明清民间石刻之趋同与差异

时间:2022-03-10 09:42:05  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的石雕艺术自隋唐以后便逐渐倾向于世俗化,由盛而衰。而晋、陕明清民间石刻固守着其地域性的传承因素,又广泛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营养,兼容并蓄,不断发展和充实自己,从而顽强地繁衍、生息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面貌。两地民间石刻在题材、风格、手法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和趋同之处。

关键词:民间石刻 艺术特征 趋同 差异

晋南、渭北地区的民间石刻,一直保持着各自的原始艺术特征,并沿着其特定地域风格的纵向传承关系顺延下来。两地现存的大量明清民间石刻虽然在规模、品位和气势上远不及汉唐石刻,但其所独具的乡土气息和原始地域性风格以及拙朴自然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其自身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时代内容,却也是汉唐石刻所不可比拟的。

笔者从2000年至今,多次赴晋南、渭北地区考察古代雕塑。对两地民间石刻艺术在造型手法、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同、异现象进行了具体地对比分析。

一、题材内容的趋同与差异

晋陕人民在长期的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战争和融合过程中,由于对战争和死亡以及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有着深刻体会和极度恐惧,再加上与西北游牧民族的长期交往、融合,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对狮、虎等猛兽的强烈的图腾崇拜,这一点与其它地方相比显得更加强烈。相应地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石雕题材和外部表现特征。如:陕西的炕头拴娃狮、山西的炕头压脚石等,都是以狮子为创作原形,通过夸张、变型、拟人化等艺术手法,并融入了创造者的理想和对美学的独特理解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从清代中期起,西北地区民族矛盾有所缓和,长期大规模的民族冲突已不多见,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民间艺术的题材范围也有所扩展,除已有的传统题材外,又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内容题材。

二、造型手法与风格特点之同异比较

晋南、渭北两地的文化状况虽然横向交流频繁,相互影响、吸收、借鉴、融合,但是其发展、进化的主线,仍然是以各自地域文化的纵向传承关系为主。因此,两地明清民间石刻在造型手法与具体的风格特点上又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风格。

渭北明清民间石刻的创作,虽为民间所造石刻小品,却尽量追求汉唐石刻大气磅礴、不拘小节的特征,以造型饱满、刚劲有力见长;石雕表面的深入刻画,仅是点到为止,决不作过多雕镂,以免破坏整体造型的浑厚饱满;在构图和整体布局上,为了使整个作品的主要部分得以突出、抢眼,不惜大胆取舍,作品的次要部分用线刻的手法稍作示意;有的作品次要部分大面积留空,表面不作细致的处理,以达到主次分明的效果。

同时期的晋南石刻在造型、构图等方面,则表现得比较理智。雕出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大多比较写实,不作过度的夸张变型;且极为重视雕工,石刻表面大多饰以繁复的图案和花纹,整件作品以雕工见长。这些与渭北民间石刻粗犷、豪放的造型风格截然不同。

同样体积的作品,晋南石刻作品能雕出数倍于渭北作品的装饰内容,并同时使用浮雕、镂刻等技法;而渭北石刻则尽量精简内容,形成质朴、简洁的风格。

在空间的布置和利用方面,晋南石刻重点以所雕对象为中心,整个作品呈现出雍容华贵、柔靡纤巧、繁缛细致的具体特征,用以迎合世俗化的审美需求。

渭北石刻在雕凿过程中,完全遵循并尽可能利用原石空间,不轻易损失原材料的边缘空间,在有限的石材空间中表现出能占有最大的视觉空间的作品。

三、审美心理的趋同与差异

晋陕明清民间石刻所反映出的审美心理也存在着接近和区别。其接近之处在于:其一,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与悲观无缘,它在任何情况下都祈愿生命繁荣,以生命繁荣为其最高的追求,所以,其内容往往是祈求丰收、安康、长寿、吉祥之类。因此,晋、陕明清民间石刻虽各有其独特的地域性传承关系,而基于其表现生命繁荣的总体审美心理却是十分相似的。其二,中国民间美术的宝贵财富就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结晶,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我国来自远古的太极阴阳哲学对晋、陕明清民间石刻有着深远的影响,诸如:民间崇尚完整圆满,讲求对称偶数,喜好以大为美等审美理念,所创造出的许多阴阳相合、两两成对的造型,无不反映出正负相生、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其三,民间美术在传承远古文化符号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观念和内涵。如:晋陕明清民间石刻作品中出现的龙、凤麒麟等题材都属于这个范畴。

具体来说:渭北明清民间石刻无论在造型手法上还是在具体的风格特点上,大多呈现粗犷、厚重、简洁的特征,更多地保持与继承了汉唐石刻雄浑博大的气势,并结合了民间艺术质朴、简洁的特征,表现得颇为粗放、写意;并着重强调造型整体的厚重感与空间的外张力,不求细致入微,而求形神兼备,甚而得意忘形;表面处理简洁、明快、大气磅礴。晋南明清民间石刻造型大多较为温和;石雕表面处理得华丽细腻,不留大面积空白而尽可能装饰、充实,更显得纷繁复杂、细腻灵巧;作品整体处理得工整严谨、写实合理并极尽工艺趣味,紧随时代步伐,在造型、表现手法与审美趋向等方面都比较符合明清美术柔靡纤巧、富丽堂皇的世俗化倾向。

潘 晶: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苗祥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

推荐访问:趋同 石刻 明清 差异 民间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