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胃癌误诊为甲状腺癌治疗体会

时间:2022-04-03 10:08:26  阅读:

【关键词】 胃癌; 甲状腺癌; 误诊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6-0119-0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维吾尔族,65岁,主因右侧颈部包块无痛性进行性生长2个月,于2007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自述右侧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呈无痛性生长,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纳可、二便调,未引起注意,患者消廋不明显,入院时患者颈部包块约3.0 cm×4.5 cm,门诊诊断右侧甲状腺占位收住入院。

查体:T 36.7 ℃,P 78次/min,R 20次/min,BP 120/9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楚。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

专科检查:右侧甲状腺区域可触及肿块,包块大小约

3 cm×4.5 cm,表面皮肤光滑,无红肿,质地硬,活动度差,双侧颈部及右侧锁骨上下窝、右侧腋窝均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B超示:右侧甲状腺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4.8 cm×3.3 cm)。入院诊断为右侧甲状腺占位,性质待定。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GB 95 g/L,血清CA125 276.1 U/ml、血清CA199 42.42 U/ml、CEA 1000 ng/ml、CA724 300 U/ml。心电图:无异常。肝肾功能无异常。便常规无异常,甲状腺功能八项测定无异常。行CT增强检查示:右侧甲状腺癌,建议CT引导下穿刺,右侧锁骨上下窝、右侧腋窝、纵隔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胃窦壁增厚,建议胃镜检查,排除占位,双侧胸腔积液。增强CT示:右侧肾上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建议临床查找原发灶。故在向家属交待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后,在CT引导下行右侧甲状腺占位穿刺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示:(颈右)转移癌,病理为腺癌。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分析后,行胃镜检查示:进展期胃体癌(浸润型),病理检查示:腺癌。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后,给予患者化疗(L-OHP:200 mg第1天;CF:300 mg第1~5天;5-FU:1.25 g第1~5天);化疗后颈部包块较前缩小,化疗后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2 讨论

胃癌的转移一般有三条途径:(1)直接播散。浸润型胃癌可沿黏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浸润型胃癌可沿黏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2)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扩散的重要途径,占胃癌转移的70%,而且发生较早。淋巴结转移随着癌肿增长,侵犯胃壁愈深愈广,转移的机会就愈多[1]。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根据转移的先后顺序分为三站或三组。第一站距离瘤体最近,为贴于胃壁上的浅组淋巴结,一般发生在胃癌局限于黏膜下层时一般发生在胃癌局限于黏膜下层时。第二站系引流浅淋巴结的深组淋巴结,当胃癌侵犯肌层时可发生第二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包括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肝门、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2]。(3)血行转移。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

该患者以右侧甲状腺占位为诊断入院,入院前患者无消化道的相关症状,起病隐匿,患者无治疗意识,入院后经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胃癌Ⅳ期,提示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时间较短,预后不佳。如果不进行穿刺活检就容易误诊误治,延误病情,临床上应该注意肿瘤标志物及相关检查的分析。同时应加强对胃癌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民群众对胃癌的认知程度,以提高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成绥生,贾向东,贾葆青,等.32例早期胃癌的诊治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6):448-449.

[2]王领娣,王波.青年人胃癌临床、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22(3):213-215.

(收稿日期:2013-02-04) (编辑:程旭然)

推荐访问:误诊 胃癌 体会 治疗 甲状腺癌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