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高考下语文教学实施策略(4篇)

时间:2023-07-27 09:00:09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新高考下语文教学实施策略(4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新高考下语文教学实施策略(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篇一

鹤峰中心学校宋奇

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处理学科课程与教学遇到的许多问题,例如:究竟是“教材为本”还是“标准为本”?教材设计如何才能实现新背景下的教学?嘴上讲“知识是自我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是“灌输”为主的课堂又有多少改观呢?”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引起思考的现实问题。“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问题,消去弊端,获得教益,即“借石攻玉”。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尤其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都是打造有效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然而新课程又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做这样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反思些什么?怎样反思?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重视教学前的反思。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什么。”这说明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尤其重要。而且新课程标准同样非常关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可能已掌握的知识,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组主体。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的调整,能够预设到学生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

课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

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
其次,课堂教学是在动态中生成,在动态中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中反思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等环节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三、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因此,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地课后反思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
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那么课后反思“思”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而是以一种参考揭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是课程的使用者、建设者、开发者。因此,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内容在课后反思中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教学片段赏析

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及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评价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要善于记录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当出现了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时,作为教师就要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分析技术,开展教学工作。

3、教学的不足之处

成功的课堂教育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课后,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一节课下来,老师们常常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值得赞赏的东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对这些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把它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5、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情景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以教促进,长期积累,必有收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这样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自己不断成长,引领自己走向成功的殿堂。

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篇二

初探新高考之下的语文 ——有效信息的分层量化

新一轮高考改革重在与时俱进,去弊从新,培养有学识,更有才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在现存高考考试制度基础上,保留语数外三科总分不变,但英语一年两考,并选择最高一次分数录入高考分数。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中任选三科,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并采用合格考和等级考的方式,分层处理选择不同科目学生的学习难易度。此外,学生的分数只是被高校录取衡量的一部分,还有综合素质评价,这样的新高考模式,让曾经为了高分不断刷题,日夜不分熬时间死记知识点的学生略显被动,他们幻想经过高考两天“一战成名”的美梦破碎了,因为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之中,需要高中三年社会实践的不断更新,此时,高考不是拼分数,而是拼分数和能力!

新高考航行的转向不仅让部分死读书的学生尴尬,不知所措,更让墨守成规,不知更新教学内容、方法的老师陷入教学的沼泽之中。新一轮高考制度的变化驱动教与学的变化,教师为适应高考新模式,需要做出教学安排的变化,因为高

一、高二和高三学生面临的学习内容侧重点不同,如果还是一日既往的按照现行方式教学,那么学生为应对英语的分层考试,自选三科外的合格考试,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最大化。所以,为合理分配学生应对不同时间点的考试,为寻求学生高考成绩的最优化,我们老师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分层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然而,学生也要跟随新一轮高考的脚步,必须重视参与校外校内的各种活动,并以得当的方式保留,上传到教育部门的相关网络平台上,在日常学习中合理分配自我时间,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以更好的进行选课,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出尽可能的规划。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我们必须做出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的改变。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赢得高考成绩的最大化,我们要进行“包干到户”的辅导,实行个别辅导的承担制,这个辅导要具体分层,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水平,来进行分层,不能简单的分人给老师。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同,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不同,学校应该综合考虑,让同班老师或者不同班的老师辅导偏科的学生,标准只有一个——这个老师能教好这个学生,并这个老师有这个精力,那么就可以指派这个老师去辅导,而不是拘泥于是不是本班老师。当然,需要学校做出相应的思想疏导。要让这个极度偏科的学生付出相应的辅导费用,或者做出“游戏规则”,即如果老师辅导的这个临界生,这个极度偏科的学生,最终考上了本科,应该给予这个辅导老师相应的高考奖励。分层辅导,是为了人尽其才,让适合单科辅导的老师去教需要他发挥余热的学生。

教学的辅导,归根究底是考验教师 教学的专业能力。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要制定分层计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培养当成一个阶段的任务,一个阶段结束,培养计划也就终端了。这样割裂的阶段培养计划,其实,相当于没有在培养,就像是中午吃饱了饭,中间又饿了一个星期,再去吃饭,这无异于没有吃饭,结果还是饿肚子。老师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教师入校——高一阶段——高二阶段——高三阶段——结业这样5个阶段,这是整体而言。对于培养内容,主要从教师的教学能力(背书能力、粉笔字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高考试卷做题能力)、教师的心里疏导(定期开展心理疏导课程,例如幸福教育课程,减压排压课程、美好家庭生活课程等)和教师的课外阅读(一个人的阅读是兴趣,两个人的阅读是休闲,三个人的阅读就是生活,当我们的学校能够要求并提供给老师一个阅读方向,这样有一些在生活中处于阅读与不阅读中间的老师也就转化为阅读派)能,这3个方面,或许不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全部,但是起码是引导老师在走向更好的明天。

所谓的有效信息的分层量化,其实就是教学内容要分层,例如语文而言,不能从高一到高三都是相似的教学内容,高一阶段重在参与、阅读,高二阶段重在读写、感悟,高三再去做题,这样会不会更好呢?内容方式都要有一个分层,还要切实制定量化指标,例如高一阅读,读多少东西,学校可以统一制定,最后为检测提高,可以以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来提倡全校阅读。于教学内容而言,分层量化就是有阶梯的推进;
对于教师培养而言,就是要有一系列的分层计划。

当信息如海啸般一涌而来,或者如溪水一般缓缓流淌,作为教师,我们似乎都不能感知到它的作用,更无法做到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其实就是信息的流转,升华,希望我们能把信息融会贯通,汇成一条绵延的长江。

杨芳

2018年3月27日

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篇三

浅析如何把握新高考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摘 要:在高中阶段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与高考备考相关,要做到紧跟考纲抓住考点,让每一节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做到精准高效,这是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新高考下的化学课堂的构建策略,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 化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1]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情景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景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前,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新买的铁锅是什么颜色的?用过一段时间后又是什么颜色?铁质暖气片外面涂得是什么材料?为什么涂?金银制品经过几百年后为何保存完好?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学进度,依次让学生共同讨论,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引用一些化学发展历史中的科学小故事,设计一些简单的趣味小实验,新闻中的热点问题等等。一个适当的情境的设置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激发学习的?d趣,调动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2]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就越努力,效果也就越好。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利用化学实验来学习和研究化学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我让学生在自学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氯化铵代替氢氧化钙和氯化铵,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让学生思考在实验室里还可以用哪些药品制取氨气?方法有:1.加热浓氨水2.用浓氨水和生石灰,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享受到了实验探索成功的喜悦。[3]

三、重视课堂讲授,突出化学思维特点

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把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给学生,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这是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课堂讲授要从化学的实际应用出发,再深入至化学概念和原理,以分类、解释、练习、巩固等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学得实际,理解得透彻。只有针对不同的概念、知识,将化学的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一起,才会激发起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其次,课堂讲授中还要对化学概念、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一是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任何概念和理论都不是静止和僵化的,而应是发展进化的。例如c60的发现说明碳的同素异形体不仅仅只是金刚石和石墨。二是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例如:在“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的教学中,联系海水和食盐、电解饱和食盐水、漂白粉、海带中提取碘等等,以此相关内容为切入口,获得氯气的性质,溴、碘的提取等核心知识。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知识产生的源泉。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
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治国.高三化学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6(2).[2]陈奇.新课程背景下一级重点中学化学分层教育的研究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5.[3]李建玲.高校课堂模式下高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5).[4]罗兰.新课程高考下的化学教学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6(23).

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篇四

新高考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6年全国25个省份将采用统一命题的全国新课标卷,这对我们的备考和授课工作是一大挑战。那么,全国卷对于湖北卷而言有哪些不同呢?

一、减少记忆型题目

高考全国卷取消了对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的考察,在给学生减少记忆负担的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降低选文的学术性,着重考察理解能力

全国卷降低了论述文的学术性,选取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四年的全国新课标卷选用的文言文皆为较简单的人物传记,而不是文言抒情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体裁皆为小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使得整张试卷看起来能让学生更加轻松。

但是,从题目的设置上看,提高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要求:(1)近两年的名句默写皆为理解性默写,仅靠单纯的背诵而不理解文章内容是无法在这一题型上稳操胜券的。(2)小说阅读重点考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文章主旨、写作意图的理解。(3)文言文阅读试题不再是必考实词和虚词,更多的题目设置来考察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2015年的文言文选择题甚至没有涉及到实词和虚词,而是考察人物形象、文章内容、文化常识(其中就问到太子这个称呼能否用来称皇帝的其他儿子。)(4)实用类文本阅读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提高对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

在20分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中,传统的成语、病句题只占6分,另外的14分皆为比较灵活的选句填空、写句填空、句子排序、图文转换。这要求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四、写作题材贴近生活,考察思考能力

近四年的高考的作文题皆为材料作文题,而且都是贴近生活的热点材料。例如今年的材料就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据说这个新闻原型还是武汉的一个小伙子。这些材料作文的特点就是不容易偏题,但很容易考察学生实际写作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阐释观点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其表达的观点中就可以看出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这些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有哪些改变,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一纲多本,开门教学

25个省份,语文课本版本多样,但试卷是统一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打开门,不能固守教材,不能关在课本中,就看几篇课文,而是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简上,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学余秋雨的《都江堰》,不仅仅是学《都江堰》,还可以用理解都江堰的方法来理解《道士塔》和《阳关雪》,理解了《道士塔》和《阳关雪》,我们就理解了什么是文化散文,再来看余秋雨的其他文章,就都容易理解了。我们要通过课文给学生开一扇窗,通向更广阔的文学世界,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很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二、丰富素材,拓展外延

我们的很多课文都是文学经典,利用这些经典为突破口,拓展教材外延,我们可以大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离骚》是一篇很难理解的抒情诗,一直都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但是如果先给学生们看《百家讲坛》中的《端午时节话屈原》这个节目,再抛出一个问题:据你考证,《离骚》大概写于什么时候?让学生们去猜测推理,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离骚》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对屈原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更能够让学生理解《离骚》中屈原的深切情感。最重要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某些民族情感能够得以传承,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次陶冶。上《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鼓励学生看《红楼梦》,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们推荐学生看《水浒传》,上《合欢树》时,我们介绍学生看《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些经典的著作都能渐渐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去淘汲,去欣赏,从而被改变,被淬炼。

三、旁批经典,多样写作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鉴赏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先学会读,再学会写。不仅仅是读,还要思考,还要鉴别,还要欣赏。我常在班上给时间学生读书、写旁批。学会写旁批也是一种技能。我让学生从脂砚斋评《红楼》,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等著名点评本的例子中寻找旁批的方法,然后再自己尝试点评名作名篇,对于优秀的点评,我也加以修改和展示。这既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

一举三得。所以阅读课外作品写旁批的做法,我认为大有必要坚持下去。

训练写作能力途径的绝不仅仅是写作文、写周记。教师可以开拓思维,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诗经名篇《氓》时,可以让学生用韵文来改写《氓》,网上有学生写得很有意思:小伙当年笑嘻嘻,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借此找我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河去,一别顿丘两依依。不是我要拖日子,你无媒人背礼仪。请你不要生真气,许你秋天作婚期。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时,我让学生原创古典诗词,进行评比,办出展板,放在教学楼前展览,引起了高一高二学生的广泛关注。学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这一本选修课本时,我又让学生自己创作现代诗歌,并装订成册,同学们说这是高中生活最珍贵的纪念。这些写作练习看上去不是高考作文模式,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抒情、叙事、炼字能力。对他们的考场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提炼方法,合作探究

对于语文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许比课文的分析更有意义。比如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就是一种授之以渔的好办法。了解“世界中心观”,同学们就能做到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中心观,同学们就能做到感同身受;
了解读者中心观,同学们就敢于跳出作品进行再创造;
了解文本中心观,同学们就能自觉进行文本细读。再比如,讲授理解小说主旨的五个角度:人物、情节、结局、环境、关键句。就能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探究小说的主题,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探究的小说主题比我们预设的答案要丰富得多。

五、创新思维,开展活动

对于这一点,我们周围有很多老师做得很不错,她们善于创新,思维开阔,常常能在学生中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比如石珊珊老师在上《劝学》时,就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胡定仙老师在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时,让学生为梁启超的讲演办海报。为了让学生学会议论的生动和充实,我们年级许多老师都在班上举办了辩论赛。这些语文活动寓教于乐,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的高考模式给了我们新的挑战,但也给了我们新的契机,借这个契机,让我们将语文课堂更好地从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一个学习语言、鉴赏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乐园。

推荐访问:新高 语文教学 策略 最新新高考下语文教学实施策略(4篇) 最新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4篇)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