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8-09 15:35:05  阅读:

篇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改写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本篇文章是恩格斯的一篇十分重要的著作,它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之为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

  本篇文章共三个章节,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三个主题。层层深入,丝丝入扣,即使像我这种理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其主题,但是不能仅仅通读一遍之后便认为自己真正的理解了本篇文章,这是一篇思想伟人的理论著作,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它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一篇值得反复研读的文章。

  下面我就我对本文的理解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描述:

  1、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

  作为整篇文章的开始,直接点题,阐述现代社会主义的具体概念,强调了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股思潮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是有前期理论成果的积累的,即18世纪启蒙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原则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的价值理念。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必须正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源起的启蒙理想和空想社会主义,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对启蒙理想进一步的、更彻底的发展。可以说启蒙理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前身,无疑意在表明启蒙思想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两者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想体系。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启蒙价值理念的历史意义,充分借鉴启蒙思想的积极价值,让启蒙思想的观念扎根于心,把这些价值理念作为执政理念加以贯彻在政治实践中。

  尽管启蒙思想是较为优良的思想,但其实践却不如人意。恩格斯没有批判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的伟大思想,他批判的是这种伟大思想没能够真正地改变现实,只能作为美好的理想存在。启蒙理性的王国最终只是成为属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少数人的民主共和国,永恒正义只体现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人权则仅仅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启蒙思想的现实实践给社会主义建设者敲响了警钟,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要防止社会主义只是作为理想、作为意识形态,实际上却成为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工具,成为特殊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维护统治的合法性思想资源。只有让理性、正义、平等、人权、民主真正体现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才能说真正得到实现,执政党才能真正获得执政合法性。

  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空想社会主义不是痴人说梦,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源泉。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否定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它批评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纯粹主观的美好想象,不根据现实基础空谈理想价值。恩格斯正确地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体现为,其一它并不想解放某一阶级而是异想天开地想立即解放全人类,其二它企图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力求建立真正理性和永恒正义的非资产阶级王国,其三它相信侥幸的、偶然的天才人物的作用。空想社会主义的逻辑假设是,人类只要发现社会主义原则,坚定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就不需要考虑客观的社会现实,就能够顿时改变客观世界。但最重要还是看到其“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大胆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提供了重要启发,不能简单地将其界定为胡思乱想的空谈完全抛弃。

  通过多方面论证,可以得出结论,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不能陷入到空想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不仅要立足现实,还要高于现实,它是随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也是人们矢志追求的理想信念。让社会主义的理想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激励人们行动的精神力量,也正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远大追求。

  2、社会主义如何变的科学

  本书第二章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空想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恩格斯在文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他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同时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增值,一极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这种矛盾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说,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

  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批判。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往时代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本书第三章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九条: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出发点,从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角度分析得出来的,应该说都是有科学根据的预测。但是这些理论不宜用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和思维方法为尺度,去判断评价其现实意义;更不能任意轻率武断地去否定、嘲讽其中某些论断。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图景的描绘,回答了“社会主义该往哪个方向奋斗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实践有重要启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不一心一意谋发展,因为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要善于捕捉并利用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保证整个社会生产的有序和良善进行。

  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这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办法来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永远不能否认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那是相对的永恒真理。我们需有一种信仰,一种崇高的信仰。那就是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我认为本篇文章是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原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必读文献。通过不断地翻阅此文,对于增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增强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篇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一)

  十九世纪,当巴黎公社革命运动失败后,国际无产阶级处于聚集和团结自己的力量,准备迎接未来新的战斗的关键时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应法国工人运动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在巴黎首次发表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光辉的科学著作。它从思想史的角度,叙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发展,阐明了科学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是科学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和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学说,都有其赖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现代学说也不例外。恩格斯在文章的开头就说:“现代,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共有三章,分别论述了科学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在革命中的发展以及科学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文章在第一章中就说道:“现代,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因此现代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的,它的理论形式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科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恩格斯在本章集中分析了空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着重分析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思想家的积极的思想成果及其历史局限性,说明要使从空想变为科学,必须摆脱历史唯心主义,使它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恩格斯在文中说到: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因此,“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由此可以看出,三大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1/3空想。

  但是,正是这些空想,成为了科学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就不可能创立科学。所以,恩格斯通过对哲学思想发展历史的考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论证了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从空想变为科学。

  本章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等办法来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分析,以及对从空想变成现实,走向科学,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虽然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是对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恩格斯的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依据和方法论。从这篇著作中可以看出,恩格斯首先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中分析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通过深层次地剖析,揭露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在对目前资本主义进行分析时,不能拘泥于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基本原理,在今天来说,仍然有用。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它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2/3主义的发展和灭亡。然而,剩余价值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最后,坚信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实现!通过恩格斯科学深入地分析,我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不可逆转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现在还很有市场,资产阶级现在还在大行其道;我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实事求是的认识发展现状,必须坚持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直到伟大的事业取得成功。

  当然,我们得承认,科学的核心部分时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得有一种,一种崇高的。那就是

  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科学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我对继续我的研究生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理论的发展是经过了十分曲折和漫长的过程的,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不管是进行科学研究,还是发明创新,甚至理论创新,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这将是一条光明而曲折的道路。

  3/3

篇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于1880年把自己于18771878年写成的着作《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写成的一篇独立的通俗的着作,后又经过几次修改和补充而成。它简要地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以及展现给读者一个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当时的社会所得到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

  时代在改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十九世纪末到我们的二十一世纪初,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有多了。不少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之后又有不少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回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不止一次地发生变化。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少已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次一次的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被其转移至第三世界,他们的国民的生活也未见得水深火热。

  科学社会主义预言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在我们有生之年看见取代之日还真是显得毫无希望。那个没有国家,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们可以得到充分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在私欲、仇恨、文化差异等阻拦下更是遥遥无期。

  不是科学社会主义错了,而是条件还没成熟,至少我是这样相信着的。在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向公有制渐变,从罗斯福新政开始,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总体中的公有经济成分,特别是国有成分不断上升。而股份制的出现也让持股工人成为了微型资产阶级,上市股份公司更是全体持股人集体所有的。而马克思最关心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工人阶级处境问题,也因高工资和国家福利政策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这一切在十九世纪是难以想象的,或许未来还有更多的改变,身处二十一世纪初的我们不容易料想得到。我作为一位科幻爱好者,读过不少关于未来世界的社会形态描写,其中不少是基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这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我设想的未来社会,首先是没有工人阶级的。一切可重复的劳动都由先进的机器来完成,而指导机器运作和设计机器的的人,我称他们为设计师。

  那么机器由谁生产呢?当然还是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称为母体,它能生产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各种标准模块,用来拼装出不同用途的机器。

  生产机器的原料也是由机器收集,由卫星或者探矿机器人探测到矿脉,建筑机器人建立矿井,采矿流水线自动将矿物采集输送到出口点,再统一运输到精炼厂。

  如果这过程中需要人的参与,也就是说如果有设计师没有设计的情况的话,人也可以以机器替身的方式远程控制机器人工作,他们被称为操作员,由于是远程操作,以及机器的智能程度很高,其工作强度非常低,只需要几个指令或者手势就能控制机器完成复杂而高强度的工作。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能源。一旦生产完全机械化,能源消耗很可能比工人时期大,这需要依赖于类似于核聚变发电,常温超导体传输电流,太空大面积薄膜型太阳能发电卫星系统。一旦实现这三种技术,人类将获得取之不尽的能源。

  由于不再需要工人,而且社会生产效率很高,人们将获得更好的机会去学习与自我实现。社会存在一个或若干个奖励机制,以促进人们学习以及设计更优秀的机器,或者研究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

  由于一切由机器生产,那个年代的生活必须品是充足的,人们不必要担心自己缺乏食物与住房。最低限度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物资都免费提供,也免费提供发展的空间,比如免费提供一切教育,免费提供科研条件等。

  当然如果需要获得比最低生活水平更高的物资,人就要进行学习与研究,以获得创造点,只有创造点可以换取相同创造点的物资(对方的创造点不会因此而增加),而且每个人的创造点就如自身的经验值一样不能交易,集体获得的创造点由第三方机构认定贡献度划分。操作员可以稳定地获得不算很多的创造点,而设计师只有设计了机器或程序后才能获得大量创造点。

  设计师中存在特别拔尖的个体我们称为研究者,他们会对现有技术进行革命性改造,或提出更本质的理论,如我们社会的科学家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那样。

  未来社会仍然存在奢侈品,但需求量和认可程度已经远远不如当代了。正如现在大街上人手一部IPhone,高端手机不再是身份的象征那样。

  由于更多的人进入科研领域,生命科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让过去许多不治之症真正绝迹,而且药物生产也由机器完成,医疗成本已经降低到可为社会每一个人提供终身免费医疗的程度。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文化产业将会成为另一个未来社会的重要产业。毕竟创作是没法用机器代替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将有充分的机会展现才华,从中获得创造点。

  这个社会还存在一个维护社会秩序与认定成果的群体,称为鉴别者,鉴别者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由于信息发达,人们可以直接投票选出鉴别者,也可以投票将不合格的鉴别者排除出这个团队。鉴别者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管理人员,上至指导社会生产方向、制定奖惩政策,下至预止高智能犯罪(比如编写机器人病毒,或者利用机器人生产违禁物品)、根据贡献度分配创造点等,都由鉴别者完成。

  一切可作用于机器人的代码都要经过鉴别者的认证,才能传输到机器人内。

  所谓贡献度,并不是由鉴别者决定的,而是由产品实际投入使用后,对其领域的促进程度决定,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代的书籍销售,只有开始销售一段时间后,才知道是不是畅销书,出版社才能决定该付给作者多少版税。

  维护环境生态也是未来人类的责任,专门负责这类活动的人是生态卫士,他们是复合型人才。生态卫士致力于恢复过去人们破坏的环境,保护现有的自然。同时,他们也监督现有生产机器所存在污染和破坏自然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给生态卫士中的鉴别者。

  最后,为了打击已经存在的犯罪,以及保护民众于各种危险之中,称为执行者的军队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基本上是机械化部队,根据鉴别者的指示进行执法活动,同时响应民众的求救信号而进行救援活动。

  最后总结一下这种我空想出来的理想社会:

  其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机器人技术,以及先进的能源技术。其社会制度由各行业的精英制定,社会管理也由他们组成的团队进行。人民的基本生活物资免费供应,教育、科研实行免费提供,并对创造提供各种奖励,医疗终身免费。创造点是每个人独有不可交易的对社会的贡献的度量,可用来获得他人的创造物。社会分工有:学生,操作员,设计师,执行者,生态卫士以及各行各业之中选出的鉴别者六大类。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生活和健康得到保障,拥有充足的发展机会,社会安全由鉴别者和执行者保证。

  当然,因为我的想法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许很多地方幼稚,或者把问题简单化考虑,所以我承认我的社会主义设想也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一个社会远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比想象的复杂,这是肯定的,可是一切复杂的事物都是从简单而幼稚的东西发展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我希望这种美好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将一日从理想社会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二)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写于1880年,是由其《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编而成的,该篇有力回驳了杜林关于社会主义的所谓新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言,这篇文章“摘录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从马克思的这一评价,足见恩格斯这篇文章弥足珍贵的价值。

  文章回顾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在16世纪和17世纪有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而在18世纪已经有了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后来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都不是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出现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文章论证了“两个发现”的重要意义。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强调指出,基于唯物史观这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这已经由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完成了。由于“这两个伟大的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文章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限制它的框框发生冲突了。这种冲突总的表现是: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两方面。一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另一个是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产阶级已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管理自己的社会生产力,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文章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国家便会自行消亡。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类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个论断的得出,既不是空想、幻想,也不是革命家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科学的结论。不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多么大的曲折,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存在,“两个必然”就不过时。我们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着作是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改写而成的。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就点明了这部着作的重要价值和伟大意义。下面就是本人对此书的理解。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恩格斯在本书一开头就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以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在欧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说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在本书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思想理论贡献。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但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有着明显的理论缺陷。他们认为理性是支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没有把他们看成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妄图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理想社会。这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在本书第一章的结尾,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关键。

  二关于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这要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内部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这就从根本上客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并进一步与其划清界限。

  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局限性。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展示了无产阶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级实现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且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5、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

  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设想,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篇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从1844年在巴黎会晤开始,他们共同或独自地写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针对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对杜林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其中单独出版的几个章节。这本小册子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重温这个经典著作,对于我们今天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

  针对杜林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否定和攻击,恩格斯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科学并高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恩格斯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已经开始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开展,但又很不充分、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关于法国革命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观点,是极为天才的发现;傅立叶的贡献在于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和道德上的贫困,并初步揭示了辩证法;欧文不仅揭露了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是私有制、宗教和现存的婚姻制度,并努力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

  恩格斯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概括性表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同时,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提出,以往的社会主义虽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没有揭露出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虽然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不明了这种剥削是如何产生的。而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正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使社会主义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

  二、总结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在本书的第三章,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正是基于对这个基本矛盾的考察和把握,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而无产阶级革命将导致矛盾的最终解决,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在于,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在产品占有方式上,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出发作出的科学预测,表达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成为共产党人和整个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现实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首先有助于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而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果不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究竟说了些什么,不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恩格斯这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虽然写于19世纪80年代,但由于它深深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沃土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系统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又科学指明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因此,它仍然是我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权威教材和最好的“入门”。

  其次,重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可为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恩格斯的这个著作,牢牢构建在唯物史观哲学基础之上,探讨了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的理论;

  提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观点;主张“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所有这些,对我们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等重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今天我们重读这篇光辉著作,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和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甚至出现了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这些变化,是当时恩格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在其学说中也不可能体现出来。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所有这些,无不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芒,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党的力量,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五:《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

  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改写而成的。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

  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就点明了这部著作的重

  要价值和伟大意义。下面就是本人对此书的理解。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恩格斯在本书一开头就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以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

  会主义诞生之前,在欧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

  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

  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

  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说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在本书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思想理论贡献。一是

  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

  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

  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做好了准备。

  但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有着明显的理论缺陷。他们认为理性是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没有把他们看成是

  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妄图通过和平手

  段实现理想社会。这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正如恩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格斯所说:

  在本书第一章的结尾,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关键。

  二关于“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

  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这要从三方面来看:第一.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内部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

  发展的最终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

  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

  结局,这就从根本上客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并进一步与其划清界限。

  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局限性。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展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

  路。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且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5、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

  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设想,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篇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导语: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一)

  读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后,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以及趋势有了大致的把握,主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三大板块的阐释,其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其基本原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定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等等。

  以上三大板块构建了全书的基本框架,当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并步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当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并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又有了科学社会主义。那么,在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到达鼎盛并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更完善的理论成果。正如恩格斯在书中揭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文中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大致有这么几点: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中运动着,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一方面是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既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无产阶级越发贫困从而不断激化阶级矛盾;三、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将导致矛盾的解决。

  以上是文中观点的归纳,我有几点疑惑:

  1、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早起有英国的“圈地运动”、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运动等等两大阶级的斗争等等,都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典型。而在当代,资本主义通过对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两大阶级之间的冲突相较于历史上实际似乎是大为缓和了。那么,冲突加剧的依据又在哪里呢?现今又有怎样的表征呢?

  2、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自从二战后,无产阶级在经济上争取到更多权利和利益,生活水平在绝对值上明显提高了。甚至在一些高福利国家,即便没有工作的人,也会有政府和社会团体机构来帮助你,吃穿住行都不成问题。能佐证无产阶级生活每况愈下的切实数据调查又在哪里呢?

  3、关于无产阶级以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问题。现在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在绝对标准上是不断在提高,今天的水平比昨天高,明天的比今天高。那么他们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意念似乎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吧?

  4、我以前和一个台湾的学生交流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异问题,当我谈到剩余价值理论时,他的直接反应时,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劳动人民不占有,资本家把它出租给雇员,从而使雇员获得一部分价值即收入,资本家获得另外的价值即“租金”。因此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获取是合理的。要是照马克思主义所说,若要资本家把工人利用自己得生产资料所创造的价值全部给工人,那就不会有免费供应生产资料了的资本家了,工人也会一无所有。在这里,我类比到社会上所有的租赁行为,他们获得“租金”是合法合情合理的。但是为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剩余价值时,就变得是一种反动和负面了呢?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改写而成的。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

  主义的必然出现,这就点明了这部着作的重要价值和伟大意义。下面就是本人对此书的理解。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恩格斯在本书一开头就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以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在欧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说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在本书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思想理论贡献。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但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有着明显的理论缺陷。他们认为理性是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没有把他们看成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妄图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理想社会。这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在本书第一章的结尾,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

  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关键。

  二关于“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这要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内部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这就从根本上客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并进一步与其划清界限。

  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局限性。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

  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展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且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5、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

  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设想,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于1880年把自己于1877——1878年写成的著作《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写成的一篇独立的通俗的着作,后又经过几次修改和补充而成。它简要地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以及展现给读者一个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当时的社会所得到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

  时代在改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十九世纪末到我们的二十一世纪初,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有多了。不少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之后又有不少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回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

  格局不止一次地发生变化。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少已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次一次的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被其转移至第三世界,他们的国民的生活也未见得水深火热。

  科学社会主义预言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在我们有生之年看见取代之日还真是显得毫无希望。那个没有国家,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们可以得到充分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在私欲、仇恨、文化差异等阻拦下更是遥遥无期。

  不是科学社会主义错了,而是条件还没成熟,至少我是这样相信着的。在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向公有制渐变,从罗斯福新政开始,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总体中的公有经济成分,特别是国有成分不断上升。而股份制的出现也让持股工人成为了“微型资产阶级”,上市股份公司更是全体持股人集体所有的。而马克思最关心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工人阶级处境问题,也因高工资和国家福利政策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这一切在十九世纪是难以想象的,或许未来还有更多的改变,身处二十一世纪初的我们不容易料想得到。我作为一位科幻爱好者,读过不少关于未来世界的社会形态描写,其中不少是基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这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我设想的未来社会,首先是没有工人阶级的。一切可重复的劳动都由先进的机器来完成,而指导机器运作和设计机器的的人,我称他们为设计师。

  那么机器由谁生产呢?当然还是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称为母体,它能生产各种标准模块,用来拼装出不同用途的机器。

  生产机器的原料也是由机器收集,由卫星或者探矿机器人探测到矿脉,建筑机器人建立矿井,采矿流水线自动将矿物采集输送到出口点,再统一运输到精炼厂。

  如果这过程中需要人的参与,也就是说如果有设计师没有设计的情况的话,人也可以以机器替身的方式远程控制机器人工作,他们被称为操作员,由于是远程操作,以及机器的智能程度很高,其工作强度非常低,只需要几个指令或者手势就能控制机器完成复杂而高强度的工作。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能源。一旦生产完全机械化,能源消耗很可能比工人时期大,这需要依赖于类似于核聚变发电,常温超导体传输电流,太空大面积薄膜型太阳能发电卫星系统。一旦实现这三种技术,人类将获得取之不尽的能源。

  由于不再需要工人,而且社会生产效率很高,人们将获得更好的机会去学习与自我实现。社会存在一个或若干个奖励机制,以促进人们学习以及设计更优秀的机器,或者研究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

  由于一切由机器生产,那个年代的生活必须品是充足的,人们不必要担心自己缺乏食物与住房。最低限度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物资都免费提供,也免费提供发展的空间,比如免费提供一切教育,免费提供科研条件等。

  当然如果需要获得比最低生活水平更高的物资,人就要进行学习与研究,以获得“创造点”,只有“创造点”可以换取相同“创造点”的物资(对方的创造点不会因此而增加),而且每个人的创造点就如自身的经验值一样不能交易,集体获得的创造点由第三方机构认定贡献度划分。操作员可以稳定地获得不算很多的“创造点”,而设计师只有设计了机器或程序后才能获得大量创造点。

  设计师中存在特别拔尖的个体我们称为研究者,他们会对现有技术进行革命性改造,或提出更本质的理论,如我们社会的科学家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那样。

  未来社会仍然存在奢侈品,但需求量和认可程度已经远远不如当代了。正如现在大街上人手一部IPhone,高端手机不再是身份的象征那样。

  由于更多的人进入科研领域,生命科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让过去许多不治之症真正绝迹,而且药物生产也由机器完成,医疗成本已经降低到可为社会每一个人提供终身免费医疗的程度。

  文化产业将会成为另一个未来社会的重要产业。毕竟创作是没法用机器代替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将有充分的机会展现才华,从中获得“创造点”。

  这个社会还存在一个维护社会秩序与认定成果的群体,称为鉴别者,鉴别者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由于信息发达,人们可以直接投票选出鉴别者,也可以投票将不合格的鉴别者排除出这个团队。鉴别者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管理人员,上至指导社会生产方向、制定奖惩政策,下至预止高智能犯罪(比如编写机器人病毒,或者利用机器人生产违禁物品)、根据贡献度分配创造点等,都由鉴别者完成。

  一切可作用于机器人的代码都要经过鉴别者的认证,才能传输到机器人内。

  所谓贡献度,并不是由鉴别者决定的,而是由产品实际投入使用后,对其领域的促进程度决定,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代的书籍销售,只有开始销售一段时间后,才知道是不是畅销书,出版社才能决定该付给作者多少版税。

  维护环境生态也是未来人类的责任,专门负责这类活动的人是生态卫士,他们是复合型人才。生态卫士致力于恢复过去人们破坏的环境,保护现有的自然。同时,他们也监督现有生产机器所存在污染和破坏自然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给生态卫士中的鉴别者。

  最后,为了打击已经存在的犯罪,以及保护民众于各种危险之中,称为执行者的军队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基本上是机械化部队,根据鉴别者的指示进行执法活动,同时响应民众的求救信号而进行救援活动。

  最后总结一下这种我空想出来的理想社会:

  其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机器人技术,以及先进的能源技术。其社会制度由各行业的精英制定,社会管理也由他们组成的团队进行。人民的基本生活物资免费供应,教育、科研实行免费提供,并对创造提供各种奖励,医疗终身免费。“创造点”是每个人独有不可交易的对社会的贡献的度量,可用来获得他人的创造物。社会分工有:学生,操作员,设计师,执行者,生态卫士以及各行各业之中选出的鉴别者六大类。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生活和健康得到保障,拥有充足的发展机会,社会安全由鉴别者和执行者保证。

  当然,因为我的想法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许很多地方幼稚,或者把问题简单化考虑,所以我承认我的社会主义设想也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一个社会远比想象的复杂,这是肯定的,可是一切复杂的事物都是从简单而幼稚的东西发展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我希望这种美好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将一日从理想社会变为现实。

篇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改写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本篇文章是恩格斯的一篇十分重要的著作,它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之为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

  本篇文章共三个章节,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三个主题。层层深入,丝丝入扣,即使像我这种理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其主题,但是不能仅仅通读一遍之后便认为自己真正的理解了本篇文章,这是一篇思想伟人的理论著作,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它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一篇值得反复研读的文章。

  下面我就我对本文的理解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描述:

  1、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

  作为整篇文章的开始,直接点题,阐述现代社会主义的具体概念,强调了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股思潮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是有前期理论成果的积累的,即18世纪启蒙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原则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的价值理念。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必须正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源起的启蒙理想和空想社会主义,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对启蒙理想进一步的、更彻底的发展。可以说启蒙理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前身,无疑意在表明启蒙思想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两者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想体系。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启蒙价值理念的历史意义,充分借鉴启蒙思想的积极价值,让启蒙思想的观念扎根于心,把这些价值理念作为执政理念加以贯彻在政治实践中。

  尽管启蒙思想是较为优良的思想,但其实践却不如人意。恩格斯没有批判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的伟大思想,他批判的是这种伟大思想没能够真正地改变现实,只能作为美好的理想存在。启蒙理性的王国最终只是成为属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少数人的民主共和国,永恒正义只体现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人权则仅仅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启蒙思想的现实实践给社会主义建设者敲响了警钟,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要防止社会主义只是作为理想、作为意识形态,实际上却成为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工具,成为特殊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维护统治的合法性思想资源。只有让理性、正义、平等、人权、民主真正体现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才能说真正得到实现,执政党才能真正获得执政合法性。

  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空想社会主义不是痴人说梦,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源泉。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否定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它批评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纯粹主观的美好想象,不根据现实基础空谈理想价值。恩格斯正确地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体现为,其一它并不想解放某一阶级而是异想天开地想立即解放全人类,其二它企图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力求建立真正理性和永恒正义的非资产阶级王国,其三它相信侥幸的、偶然的天才人物的作用。空想社会主义的逻辑假设是,人类只要发现社会主义原则,坚定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就不需要考虑客观的社会现实,就能够顿时改变客观世界。但最重要还是看到其“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大胆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提供了重要启发,不能简单地将其界定为胡思乱想的空谈完全抛弃。

  通过多方面论证,可以得出结论,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不能陷入到空想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不仅要立足现实,还要高于现实,它是随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也是人们矢志追求的理想信念。让社会主义的理想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激励人们行动的精神力量,也正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远大追求。

  2、社会主义如何变的科学

  本书第二章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空想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恩格斯在文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他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同时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增值,一极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这种矛盾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说,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

  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批判。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往时代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本书第三章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九条: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出发点,从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角度分析得出来的,应该说都是有科学根据的预测。但是这些理论不宜用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和思维方法为尺度,去判断评价其现实意义;更不能任意轻率武断地去否定、嘲讽其中某些论断。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图景的描绘,回答了“社会主义该往哪个方向奋斗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实践有重要启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不一心一意谋发展,因为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要善于捕捉并利用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保证整个社会生产的有序和良善进行。

  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这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办法来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永远不能否认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那是相对的永恒真理。我们需有一种信仰,一种崇高的信仰。那就是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我认为本篇文章是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原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必读文献。通过不断地翻阅此文,对于增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增强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篇八:《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docx《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马克思把这一著作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本书共有三章:第一章概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史,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状况的反映,评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积极因素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第二章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3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第三章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言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恩格斯在第一章阐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暴露不完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仍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第二章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这两个伟大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它们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同时指出,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虽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没有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虽然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但只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虚假的平等和自由的否定。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从而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了预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

  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恩格斯分析和论断,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些论述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

  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恩格斯在当时无法全面预见到,因此在其学说中也有一些与现实社会不相吻合的观点。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不应该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资纠纷与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冲突的本质区别等等。因此,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当今中国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好、发展好。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

  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能够产生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能够引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

  正确,关键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读后感 想到 科学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