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品牌的市场呼唤

时间:2022-07-19 16:05:03  阅读:

品牌是一种价值,品牌更是巨大的效益。

站在陕西本土看,陕西的品牌发展状况情景喜人。但从全国看,陕西品牌能排上名次的却为数不多,在世界市场上广为人知更没有几个。实际上,科技实力雄厚的陕西,品牌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品牌的魅力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知道品牌是什么,即使道不出个子丑寅卯,也能感觉到品牌效应的辐射。一个品牌的面世,或许如细雨润物,一点点渗到我们的生活里,平淡到可以被忽略,却重要到无法离弃;又或许就在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就像一场对生活的革命般,让我们无法避开;而那些洗尽铅华的经典品牌,它们带给人们的信赖和回味,如一个不期而至的老友,沉淀的岁月里,默契存于心间。

夜晚的西安,北关十字车水马龙,北关小吃城更是人声鼎沸。老板们穿梭其间招呼客人,顾客们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时不时就听到顾客在喊:“来两瓶啤酒!”

“要啥的?”

“汉斯么!别的不要!”

“好!”老板熟练地打开两瓶汉斯。

老板和顾客之间的这种默契,是因为汉斯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陕西老百姓的心中。如今在陕西,“汉斯”就是啤酒的代名词,汉斯啤酒以本土化的语言和文化定位,赢得了西安乃至陕西市场。

曾几何时,陕西的太史啤酒也风靡一时,然而现在却淡出了市场,销声匿迹,只是在网络上留下一个空空的名号——“太史啤酒饮料有限责任公司”。

记得当年仲夏收麦子,一伙人在地头每人一瓶“太史啤酒”对瓶吹的酣畅。当时因为自己年龄小,硬生生被大人们剥夺了畅饮太史啤的权利,但是“太史”的名字却铭记脑海。现在想来,啤酒起名“太史”,大概是因为韩城出了一个叫做司马迁的人物吧。啤酒打出文化人的名号,也算是创意了。

如今的汉斯啤酒,更是技高一筹,沿袭太史啤酒的传统,依托于更为广阔的西北人的豪爽性格,推出以“西北狼”为代言,并进军陕西足球。陕西人爱足球是出了名的,看足球喝啤酒更是每个球迷心中天经地义的事情,在酣畅淋漓的呐喊中加进啤酒的醇香,更加释放出陕西人的豪放!

品牌,早已不仅仅是商品的一个标识,一种标签。现代企业文化给我们的解释是以产品为桥梁,包含企业文化,凝聚人文内涵,以及客户群体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和信赖度的集合,就是品牌。

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带动一条相关产业链,乃至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卓越的品牌可以派生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并带动其发展、形成。诸如双星鞋业又进军轮胎产业,利君制药进军房地产,并引领着前卫的文化消费理念和城市生活时尚,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到现代生活的快车道。品牌消费成为了人们追求品位生活的标识。小到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大到企业代言城市形象,可以说品牌无孔不入。品牌引领了生活,生活影响了品牌。

品牌效应是连锁的,有人说一个汽车的发动机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进步。如果有一个好的品牌,带动的将是一个地区整个经济的腾飞。然而,陕西现在的品牌产业却缺乏这样的领头羊。

喜悦中的焦虑

陕西虽是名牌的集中地,但是本地名牌并不多。这并不意味着陕西本土品牌的实力不够,而是因为受市场缺少活力、品牌市场管理混乱、政府支持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陕西的品牌缺乏合适的生长土壤。

许多品牌在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创业建立起来后,却因种种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包含的无奈和不甘,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我们忽略了,但是因为品牌被清洗出局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却在它退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才慢慢显现出来。首先是先进技术流失,专业人才流失,最后是资金流失,信誉流失。这些流失大大削弱了陕西的品牌魅力,增加了陕西再次打造强势品牌的成本,更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地方的税收。

陕西现在拥有的名牌,称得上是陕西的门脸的,比如银桥乳业,比如标准缝纫机,再比如米旗月饼、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庆安制冷、汉斯啤酒、陕西鼓风机厂、宝鸡桥梁厂、开米洗涤用品等等。

拿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来说,既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西部乳品产销量最大的企业、全国乳制品十强企业。产品远销菲律宾、伊拉克、东欧和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银桥“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奶畜产业化工程和万亩绿色牧草工程带动农民致富。对于本土的乳业集团,我们在为银桥喝彩的同时,又不得不为荣氏果汁集团而惋惜。

同样是本土强势饮品企业,银桥乳业越做越强,而荣氏已近乎嫁作他人妇,陕西的人们大概想不到,他们平时青睐的“蒙牛”和“伊利”乳制品都是出自西安荣氏集团。荣氏用自己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包装,生产着别人的东西,这种尴尬应归咎于新闻媒体的不负责任,为了追求新闻效果,不注意保护本土品牌,大肆曝光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一个本土优秀品牌的消失。

“标准”工业缝纫机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出口重点扶持品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家女儿出嫁,最时髦的就是“两大件”——标准缝纫机和飞鸽自行车。现在还可以想起长辈们说起当年情形时的兴奋和自豪。品牌的追求,也曾是上一代人的幸福。尽管时代进步了,一年到头家里的缝纫机也很少用上几次,但是锐意创新的标准缝纫机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标准股份专业现在生产“标准”牌普通和机电一体化高速平缝机、超高速绷缝机、超高速包缝机、特种缝纫机、绣花机等300多个系列品种远销海外,年生产能力80万台。

在私家车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陕西本土的比亚迪汽车,大长了陕西人的志气。在西安,平均每4.5分钟就下线一辆“比亚迪”汽车,甚至在外地还出现了消费者向比亚迪F3销售商主动要求加价提车的火爆场面。诞生于西安、拥有自主品牌的比亚迪F3型轿车,在百舸竞渡的中国车市中为民族汽车工业争得了荣耀和一席之地,更为中国西北汽车工业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陕西目前没有引以为豪的家电品牌,但是许多空调的心脏都是陕西制造的。“愿空调器都有一颗中国心”——这是在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最醒目的地方都有的一条标语。庆安制冷是目前唯一一家由中国人成立、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压缩机企业,也是唯一敢与有着几十年经验的日韩系企业抗衡、扛鼎民族品牌的制冷企业。它的存在,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压缩技术垄断,也降低了国内空调的价格。但是至今庆安制冷仍是“名声在内”。

陕西的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人无限惊喜,然而打造精品品牌,我们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企业虽然现在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在全国的知名度却不是很大。主要表现在传统行业居多,并且产业链条单一,竞争力不强。

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走过了杂牌与杂牌的混战、名牌对杂牌的淘汰战,已经到了名牌与名牌的争夺战。也就是说现在市场要求的不仅仅是品牌的“百家争鸣”,对于企业来说不是靠哗众取宠,而是要求技术创新和服务竞争。

市场的争夺,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企业文化、一个消费理念生活理念的竞争。只有壮大了企业的实力,才能让品牌引领市场,在百家中独占鳌头。而陕西由于观念的落后,各大企业之间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造成品牌市场的混乱,无秩序竞争严重,行业间缺乏自律,同行业之间缺少联盟,也就不会形成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的优势产业集群。

从个例来看,陕西的品牌情景喜人,但是从全局看,陕西的品牌在全国能排上名的为数不多,在世界上响当当的更没有几个。如果只是占领陕西的市场,就只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化”。要把陕西的品牌做强做大,首先必须把准脉,对症下药,为陕西的品牌找到最合适的出路。

陕西品牌的出路

在发展相关产业时,陕西有着许多别的城市无法取代的优势。陕西应该抓住这些优势,充分发展符合自己特色的相关产业。

陕西的优势有许多,相比其他省份而言,较为突出的优势是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恢宏的皇家遗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陕西应依托本身文化,强力打造能和陕西的皇天后土相关联的品牌。现在的品牌之争,其实已经成为文化理念之争,在文化上大做文章,来讨消费者的欢心,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

西藏茶叶的成功出品可谓一例品牌经典。平心而论,西藏的茶叶优势并不明显,比味道和制作工艺,都不如茶乡江南。但西藏依托朝圣之地的特殊地位,将藏茶取名“圣茶”,一下子让藏茶身价倍增,陕西也该从文化入手。

打造品牌,肯定会经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渐规范,再到打造精品品牌的过程,所以在品牌刚刚创立之时,找到精准的定位尤为重要。一个品牌一旦在消费者心中有了位置,那么它就先成功了一半。例如宝洁公司旗下的知名的品牌,每个品牌的市场定位都不同,它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陕西的品牌如果做到这一点,就算不能做到最好的,却也成为唯一。有了无可取代的位置,品牌就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陕西是教育大省,普通高校数逾百所,居全国前列。但是对人才培养的高投资,却没有换来经济发展的高回收。由于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陕西都没有充足的企业让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才施展才华,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了出省谋业。陕西也只是成了一个巨大的人才中转站。

缺少掌握先进科技知识的人才,制约了整个市场的思想解放和思路开拓,造成陕西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观念落后,成为陕西传统品牌难成气候的主要原因之一。观念落后不仅指市场消费观念落后,还有生产观念的滞后。品牌的生命就是质量,品牌的质量认证体系,分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的认证系统,陕西的许多品牌大多不注重这个认证,自己毁了自己的“金身”,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无从谈起。

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是品牌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方面利于打破行业垄断,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培育成优势品牌、精品品牌,使其能够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为政策制定者,政府有扶持品牌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品牌不仅是企业的品牌,也是地方政府的品牌”。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环境的宽松,是企业发展的最好保障。例如深圳市政府非常注重保护企业品牌的发展,因为它意识到了企业的品牌其实就是政府的品牌。为企业提供好的服务,引导企业发展,其实就是发展社会经济。陕西应该向深圳借鉴学习,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企业考察、评估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创立,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

政府的配合是外因,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才是打造品牌的真正动力。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中,投资者始终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在企业发展走上正轨之后,就该注重员工利益最大化,这样才能留住忠于企业且技术素质很高的员工;在两者获得平衡后,企业才能实现共赢,从而将企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好。而陕西大多数企业的发展现状还处于追求利益的阶段。

如今南方许多地方,尤其是江浙一带,各行各业之间有一个公认的行业自律系统,同行业的厂家自觉达成同盟,一起来保护自己的行业。而陕西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体系,同行之间相互拆台的事件屡有发生,这一现状,也是本土观念造成的,所以在全力发展品牌经济的今天,倡导行业自律尤为重要。

总之,“依托自身优势,科技创新为先,文化产业开路,人才培养为重,改善政策环境,自主发展为主”才是陕西品牌的出路。只有这样,陕西的品牌经济才能形成规模,品牌市场的成熟与规范化,也将为期不远。

推荐访问:陕西 呼唤 品牌 市场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