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

时间:2022-07-07 15:05:03  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逻辑,它与资本主义自由观有着本质的区别,认清两者的不同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自由观的关键。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建设实践在自由价值观的引领下,努力追寻实现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自由;本质区别;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32-02

一、前言

在社会实践的各种效用关系中,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都是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价值手段,是实现人的价值要求的手段。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试图摆脱各种束缚和压抑,争取各种社会权利,是自由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人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自由的最终体现。自由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始终反映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效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是价值范畴。所以,将自由纳入价值范畴进行研究,可以在更深层意义上获得规律性认识。

二、自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逻辑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毛泽东从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对人的自由个性的束缚出发,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权利,建立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邓小平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提出改革开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层面探索出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江泽民立足国情,高度重视人的自由发展,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党的奋斗目标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首次把人的发展作为党执政的目标,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整体性的具体化的治国理念。

2014年5月4日在北大考察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将“自由”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要求的首位加以强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民“根本利益”决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或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民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各种基本权利与自由的保障与实现。

三、自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社会主义自由观以唯物史观为立场。

资本主义自由观是以唯心主义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为其根本立论根据的。他们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人的天然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他们不认为自由的具体价值内涵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主义的自由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将对自由的考察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考察统一起来,视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强调自由是一种实践性自由,自由的本质恰恰在于人的实践。由于实践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下进行,因此自由的内涵价值与实现形式也是历史的,相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自由的实现,既要从国情出发,又要审时度势,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创造自由实现的良好条件。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必须用发展眼光把握社会主义自由观。社会主义倡导并积极践行的自由,是目标与的手段的统一,具体方式包括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等,是实质性的自由,而这正是社会主义自由超越资本主义的地方,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二)社会主义自由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资本主义自由观是典型的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在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上,西方思想家认为,个人和整体是相互排斥的,强调整体的自由必定会限制个人的自由。因而国家或政府只具有工具性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是从社会层面来概括的,其强调的就是国家的、集体的“自由”,因此必然具有集体主义的特色,这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它是个人自由与集体自由的高度有机统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受社会制约。在追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的同时,强调个性自由自主,充分实现社会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有效协调,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诚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限制,但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自由观以公有制为基础。

资本主义自由观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基、自由的保障,必须彻底实行私有制,才有自由的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财产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关系的不平等性导致了人普遍处于异化和不自由状态。

社会主义自由观与西方资本主义自由观的最根本区别就是我们主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讲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社会主义的经济自由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这鲜明地表现出,改革的目的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促进基于公有制主导地位的、以共同富裕为基本方向的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彻底消灭私有制,这是保证人们发展自由个性的物质前提。

四、自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价值引领

我国自由价值观的实现,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必须将国家发展总的目标与经济、政治、法治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协调推进。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自由空间。

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条件。在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引领下,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由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激发人的自主性、创造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从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2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一些体制机制,比如繁琐的行政审批,严格的行政管制,仍束缚着人民群众的自由经济权利,所以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限制,改革僵化

体制,把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放的权坚决放掉,认真做好保障民生的各项工作。但是,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贯穿于经济改革的“自由”绝不是西方自由主义所谓的“经济自由化”。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这既体现了我们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自由”。

(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满足自由需求。

自由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的,自由是民主的前提,民主则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创造条件。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强调的是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统一。如今,西方有很多质疑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声音。对此,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政治上的自由民主权利,不仅仅是选举权,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持续的、完整的、平等的参与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与优势就是选举式民主与参与式协商民主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凡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不论是全体人民、一个地方的人民、特定群众,又或者是基层群众,都要与他们进行广泛的商量。这体现了社会主义自由观内涵着对于每一个个体实质性自由的重视,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僵化,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为了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和落实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决策权、管理权。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自由权利。

自由从来是与法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法治是自由的保证,没有法治维护的自由,必然是不能实现的自由。建立和完善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要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发展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用法律保障自由市场的运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都离不开法律。为此,我们要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保证各项法律落到实处,这是维护人民自由的基本条件。同时由于人对自由的发展需要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发生改变的,各项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断变化完善,保持法律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运用法律武器推动和规范人民自由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自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追求的价值理想,必然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自由不是抽象的,其中包涵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马克思所说的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有很大的差距,正由于存在这种差距,在解读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中国人民体会到国家政府对于自由实质性地追求。

参考文献:

[1]袁久红.论习近平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创新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2015(3).

[2]高国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11,(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建(1992.9—),女,河北省邢台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

推荐访问:正确认识 核心价值观 自由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