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抓好大春生产的意见

时间:2022-04-25 17:45:05  阅读: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www.zqwdw.com)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委、办、局:

“十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实施了一系列中央、省、州、县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沉着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境内外突发事件,克服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带来的冲击,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下一步提高。2006年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抓好今年的大春生产工作,对全县“十一五”农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为了切实抓好我县2006年大春生产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根据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县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对2006年的大春生产作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州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基础保安全,优化布局调结构,强推科技抓示范,粮经并举促增收。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大任务,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待续协调快速发展。

二、发展思路

2006年全县粮食生产工作采取“引、调、提、稳”的粮食生产总体思路。“引”,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群众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是把2006年中央1号文件宣传到村、组、农户;引导群众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产品;引导群众掌握市场信息;引导群众掌握科技知识;引导群众走规模发展优质产品的路子,“调”,即:按照“三带经济”的总体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长短结合,千方百计调优结构,沿江一带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调大优质稻谷的生产面积;城郊一带要围绕市场,利用科技手段,因地因时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重点要处理好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关系,千方百计稳定种粮面积;半山以上地区重点要抓好马铃薯产业的开发,重点是实现玉米的良种化和加快科技应用水平。“提”,即:继续实行“政、技、物”配套工程,提高政府对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水平;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千方百计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稳”,即:把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有效促进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机结合;改善投资环境及项目建设等要充分与解决温饱逐步建设小康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

三、目标任务

(一)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大春粮豆产量(详见附表一)

1、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目标达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目标达21.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目标任务3.75万亩。

2、大春粮豆产量目标达4357万公斤。

(二)科技项目

1、大春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计划达18.35万亩。(详见附表二)

2、科技推广面积计划安排20.07万亩。(详见附表三)

四、具体措施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再一次以中央一号文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与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为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三农”问题要有新的认识:一是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三农”问题摆在整个国民经济的首位来切实抓紧抓实,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切实实抓好春耕生产工作;二是充分认识到我县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脆弱,农民收入增长仍然十分缓慢,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加快农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三是进一步发挥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抓好科技推广;四是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分类、分区域部署(布局)作物,确保农业增长、农民增收。

(二)着力抓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我县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对全县的粮食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就稳住了全县粮食生产的大局。因此,今年农业上的投入、科技上的推广都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也就是沿江经济带要从提高单产和提高品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加大良种和科技推广,改善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镇经济带、半山经济带的粮食生产,要从增产角度出发,切实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耕地资源的优势,精耕细作,不断提高粮食的自给水平。

(三)不断提高粮食比较效益。抓好大春粮食生产,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延长粮食产业链条,不断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推进粮食生产布局区域化。重点抓好优质水稻,杂交玉米,玉米群改种等主要粮食作物优势区域规划,沿江经济带、三镇经济带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把优质稻生产、杂交玉米推广作为重点;半山经济带要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的玉米群改种,逐步替代低瓣地方品种,提高粮食自给率,促进优质粮食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其次,推进粮食生产优质化,通过良种补贴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质粮食品种,建立健全粮食作物优质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体系,各乡(镇)要选择1—2块适宜当地的粮食作物新品种试验基础,促进优质粮食比重,全面提高粮食品质。三是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加快粮食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粮食和饲料加工企业,增加粮食的附加值和效益。四是加大粮食作物的科技含量。今年,我县要针对水稻、玉米及荞类作物进行150场科技培训,重点抓好玉米规格化栽培技术、优质荞类推广等七个粮食作物的技术培训。

(四)严禁耕地撂荒,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认真贯彻国家的土地保护政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努力做到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的开发和整理力度,确保基本耕地和农田面积长期稳定,进一步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质量,实现耕地补充从数量向质量、生态并重型转变。切实加大对宜农荒地的复垦,严禁耕地撂荒。恢复撂荒耕地种植,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一是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杜绝本区域内撂荒耕现象的发展。二是坚持“谁种地谁受益”的原则。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种粮农民从中得到实惠,达到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的目的。三是对承包户不愿意种植的撂荒地鼓励其他农户承包种植。对确实无人管理种植的耕地,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恢复生产。

(五)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要促进科技与生产的融合,发挥科技作用,关键在于抓好技术推广,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千方百计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一是抓好农作物良种推广工作,突出“两杂”与优质作物品种的推广,力争大春良种推广面积达到18.35万亩。二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完成科技推广面积20.07万亩。三是继续抓好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落实培训计划,要求培训跟着项目走,县级部门负责培训到村、乡级部门负责培训到户。

(六)加强农用物资的检查管理和供应就位工作,确保大春生产的物资按时足够供应,重大科技项目所需良种、化肥、农药由农技部门认真抓好配套工作;农资部门认真做好大春生产各类所需物资的调运供应工作;信贷部门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

(七)当前正值春耕春播时节,全县春耕工作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全县春耕备耕指导队员要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抓好春耕生产的工作指导,千方百计让农民所需物资及时就位,指导农民群众科技栽种和利用良种耕种,按品种特点特性抓住节令按时播种,发动群众抓好农田水利的修补、完善,确保各种作物及时按节令、有质量播栽完毕。同时,农业科技部门要成立专门指导组,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做好科技项目、试验示范的落实,技术知识培训,农用物资配套等工作,确保2006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附件:1、2006年大春作物播种面积指导性计划安排表(一)

2、2006年大春作物良种推广指导性计划安排表(二)

3、2006年大春作物科技项目指导性计划安排表(三)

4、2006年大春科技试验示范样板项目指导性计划安排表(四)

二〇〇六年四月六日

推荐访问:好大 切实 意见 春生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