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34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3 12:45:02  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更年期失眠患者6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酸枣仁汤、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头晕乏力、心悸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头晕乏力、心悸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更年期失眠;艾司唑仑片;酸枣仁汤;滋水清肝饮

【中图分类号】R25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2-0112-03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身体激素分泌紊乱,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烘热多汗等一系列症候群,即更年期综合征,统计显示,失眠在更年期综合征中发生率高达42%~54%,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1]。目前更年期失眠尚无特效治疗措施,西医常用艾司唑仑片等安神镇静药物等对其进行治疗,临床虽能改善患者失眠多梦等症状,但长期用药副作用较大,且一旦停药容易复发[2]。中医辨证施治,在更年期失眠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在西医艾司唑仑片用药基础上将枣仁汤与滋水清肝饮加减联合应用于更年期失眠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治疗的更年期失眠患者6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4例,均为女性。观察组年龄43~67岁,平均(55.34±8.13)岁,病程1~4年,平均(3.26±0.40)年;对照组年龄45~69岁,平均(55.83±7.96)岁,病程2~5年,平均(3.34±0.5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更年期失眠诊断标准:入睡时间≥30 min,每日总睡眠时间≤6 h,早醒、多梦,可伴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日间嗜睡等症状;中医符合《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4]中更年期失眠诊断标准:易惊易醒、失眠少寐,伴有心烦意乱、头晕疲乏、胎黄厚腻,脉滑数。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变等基础上继发的失眠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艾司唑仑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522)治疗,1~2mg/次,1次/d,睡前服用,持续用药28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酸枣仁汤、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滋水清肝饮主方:山茱萸10g,栀子9g,柴胡6g,白芍药10 g,丹皮10 g,山药10 g,泽泻10 g,当归12 g。早醒、睡眠多梦者,可加生龙骨15 g,白术12 g,生牡蛎15 g;烦躁易怒者,可加绿梅花6 g,郁金10 g,合欢皮30 g;口苦口干者,可加生地15 g,黄连6 g,麦冬12 g;头昏头晕者,可加钩藤9 g,天麻9 g;心悸胸悶者,可加红景天12 g,瓜蒌皮15 g。酸枣仁汤主方:酸枣仁30 g,知母10 g,川芎10 g,茯苓15 g,熟地15 g,合欢皮15 g,夜交藤15 g,甘草6 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至400 mL,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14 d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多梦少寐、入睡困难、易惊易醒等症状基本消失,晚上卧床0.5 h内即可入睡,夜间睡眠时长≥6 h/晚;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晚上卧床1 h内可入睡,夜间睡眠时长≥4 h/晚;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痊愈、有效之和计入总有效率[5]。治疗前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从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头晕乏力、心悸等方面评估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每项可分为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头晕乏力、心悸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头晕乏力、心悸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2例口干、4例白天嗜睡、2例食欲不振,观察组发生1例食欲不振,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更年期失眠是更年期常见多发症状,主要是由卵巢功能退化,扰乱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症状[7]。艾司唑仑片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可强化对中枢神经内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作用,进而改善边缘系统功能而抗起到抗焦虑的作用,同时艾司唑仑可减弱对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起到镇静催眠的功效,但单用艾司唑仑片治疗更年期失眠可引发口干、嗜睡、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8]。

更年期失眠在中医属“不寐”、“绝经前后诸证”范畴,中医认为女子进入“七七”之年,肾气渐衰而不足,致冲任空虚、天葵渐竭,因肝肾同源,水不涵木,致肝血匮乏,造成心脉亏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养,而病失眠。《病因脉治·内伤不得卧》曰:“肝火不得卧之因,或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所伤,则夜卧不宁矣。”由此认为更年期失眠应以养血疏肝、除烦安神为要。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等组成。其中酸枣仁性甘味平,有养肝、敛汗、宁心安神之功效。《本草汇言》曰酸枣仁:“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发现将酸枣仁水溶提取物与戊巴比妥钠联合应用于小白鼠,与单用戊巴比妥钠相比,可明显延长小白鼠睡眠时间[9]。川芎性温味辛,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之作用,与酸枣仁配伍可起到调肝养血之功效;知母可清热润燥、滋阴除烦;茯苓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甘草可调和诸药,共同发挥养血疏肝、除烦安神之功效。此外妇人善思虑、易喜易怒,致使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而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潮热多汗等症状。更年期失眠病位在心,与肾、肝、脾阴阳气血失调相关。《灵枢·邪客》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由此可见更年期失眠应遵循滋肝养肾、平肝泻火之法对其进行治疗。滋水清肝饮出自《医宗己任编》,由山茱萸、栀子、柴胡、白芍药、丹皮、山药、泽泻、当归等组成。其中当归有降火润燥、补血活血之功效;栀子有护肝利胆、镇静消炎之作用;山茱萸可补肝益肾、养血固精;柴胡可透表泻热、疏肝解郁等,诸药相协为伍共同达到滋肝养肾、平肝泻火之目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头晕乏力、心悸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西医艾司唑仑片抗焦虑用药基础上,加入中医养血疏肝、平肝泻火、除烦安神等用药,两者结合可发挥中西医结合之优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史樱,金凤羽.800例女性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4):6217-6218.

[2]吴斐.酸枣仁汤合左归丸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45例[J].河南中医,2015,35(6):1216-1218.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4] 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5]苑英奎,钱仁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5):59-60.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7.

[7]陈帆.自拟顺气和血汤治疗更年期失眠3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312-313.

[8]聂鹤云,黄少桐,陈晓凡,等.加味酸枣仁汤与西药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2):22-24.

[9]袁拯忠,倪小芬,徐曉峰.酸枣仁汤影响血虚小鼠睡眠的持续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3761-3763.

[10] 郭亚利,周岳君,苏艳.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101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1):32-34.

(收稿日期:2018-04-18 编辑:陶希睿)

推荐访问:疗效 更年期 中西医结合 失眠 观察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