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意识的理论内涵研究

时间:2022-07-17 16:05:03  阅读:

摘要:党的执政意识是关于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思想观念、认识、思维模式的问题,是执政实践的先导。因此,执政意识在整体论的意义上,分别体现在主体、本质、内容、形式和外延五个层面,对执政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执政意识;执政能力;执政思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0)01-0011-08

基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党的建设”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党的执政意识是一个主观层面的东西,是执政现象作为社会存在在执政主体头脑中的反映,是关于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思想观念、认识、思维模式的问题,是执政实践的先导,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对执政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对执政意识的涵义理解不科学、不明确,不但执政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和认识等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增强执政意识也不可能收到切实的效果,进而会严重地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实践的成效。因此,增强党的执政意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在于正确把握党的执政意识的科学内涵。

基于上述认识,党的执政意识,指的是已经取得执政地位的执政党及其成员,对履行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党的执政活动在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头脑中的反映和由此形成的党的执政思维。执政思维是党的执政意识的表现形式。执政思维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执政党及其成员对所有与执政相关问题的一系列认识、观念和思想,进而形成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理论。所以,党的执政意识是执政党科学和有效执政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对提高执政能力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对党的执政实践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整体论的意义上,党的执政意识的理论内涵呈现出五个相互关联的层面。

一、党的执政意识的主体

从认识主体的角度看,党来执政,其执政的主体是党。但党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结构上看,纵向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横向包括党政军各机构部门的党组织;从层次上看,可分为作为整体组织的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我们党的执政主体的结构性和层次性,规定了党的执政意识的主体应该包括作为整体的执政党、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执政主体不同,其执政意识的情况和要求也各异。

首先,作为整体的党的执政意识,是通过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出来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本身不是党的执政意识,但是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好坏,直接反映整体的执政党的意识问题。只有党的执政意识是科学的、正确的,能够正确反映执政的客观要求,才能使党制定出科学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就要求执政的党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思维,不断地对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科学判断,对执政环境及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对角色定位和执政方式有准确的把握。对这些问题的认知,体现的就是作为整体的党的执政意识,它直接涉及到执政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运作中奉行的原则。所以,整体的党的执政意识正确与否,决定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其次,党的各级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能否具有正确而强烈的执政意识,直接影响着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目标的实现。党的各级组织的执政意识,是党的执政战略和执政方式的主观反映,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必须以实现党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为己任,不断探索完善组织功能的有效途径,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这是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目标的优势所在。

第三,党的各级干部是党的骨干力量,能否树立正确的执政意识,直接体现着执政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能力,也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到党执政的效果和党的整体形象。所以,执政党的各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政意识,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实践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有效执政的关键。

第四,执政党的普通党员是不是具有强烈的执政意识,会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党的发展全局:一是影响党的干部的选任。党章明确规定,提拔干部必须征求广大党员的意见,党员对干部有意见可以依照程序向上级反映,直至弹劾、罢免。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强,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就会选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担任领导干部;二是影Ⅱ向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党的领导主要是依靠一系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的。党的任何决策都要经过民主集中,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以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党员的执政意识强,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就会自觉地为党献计献策,自然就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三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任何决策都要依靠全体党员去贯彻落实。党员的执政意识强,贯彻落实党的决策就会自觉、就会积极,就能够从大局着眼、从实际出发,取得良好的成效。广大党员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就能够把个人事业和命运与执政党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党荣我荣,党衰我衰。

二、党的执政意识的本质

作为执政实践在执政党及其成员头脑中的反映,党的执政意识本质上是执政党及其成员对执掌政权及执掌好政权的主观自觉态度,即对执政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问题。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维护好、巩固好执政地位。凶此,巩固执政地位和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执政的历史责任和最终目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所以,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实质是增强和强化执政党及党员干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执政党及其成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能从我们是“负有责任的执政党”这一基本的政治角色认知出发,激发、激励和鞭策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投身于党的执政实践。

执政意识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它不仅是权利和义务的简单合成,其深刻底蕴在于,对政党

推荐访问:执政 内涵 意识 理论 研究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