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时间:2022-07-17 08:15:02  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市2013年1月~10月2家具有代表性的急救医疗单位的1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院前急救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两家机构标记为A组、B组。比较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种院前急救模式,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或者家属的急救电话,到将患者送至医院之间的耗时,指挥型与依托型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挥型患者在生命监护、阿司匹林、静脉通路、硝酸酯及心电图处置与依托型院前处置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院前急救模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为78%。结论院前急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指挥型急救模式效果较好,院前使用硝酸酯等口服药对患者为病情恢复具有重大帮助。

关键词:不同院前急救模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疗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影响机体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此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临床病症,是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确切的心肌梗塞,病情危重者可造成患者心源性猝死[1]。因此,患者在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需要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医护人员应在途中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也称之为院前急救。本实验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市2013年1月~10月2家具有代表性的急救医疗单位的1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院前急救患者进行研究,与所有患者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这两家机构标记为A组、B组。1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35~80岁,平均(57.65±5.52)岁。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急性心肌梗死4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50例,高血脂40例,其他10例。患者入选标准依据2002年版美国心脏协会(AC C/AHA)AC S指南,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1.2方法采用多层次、目的明确、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进行资料收集,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率进行表示,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院前急救模式出车距离、使用时间比较见表1。2种院前急救模式,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或者家属的急救电话,到将患者送至医院之间的耗时,指挥型与依托型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急救模式现场处置比较见表2。指挥型患者在生命监护、阿司匹林、静脉通路、硝酸酯及心电图处置与依托型院前处置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种院前治疗模式与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分析患者院前急救模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为78%。

3讨论

近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们生命安全的一大问题[2]。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老年人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多重疾病,使得预后较差并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及胆固醇,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疗效,还可降低多种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较为突然,需要医护人员在就医路上进行紧急救治[4]。

2种院前救治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大不相同,其主要的原因有多方面:①指挥型的急救中心其行政约束能力较差,各个部门协调能力较差,面对着许多无法预知的威胁因素,各种未知的医疗事故,在重大的院前抢救过程中,有目的、有条理的指挥各个部门可有效地将各种问题解决,但是对于一些小事故中,常规救治过程中指挥型的指导中心很难将每一个部门协调好,无法实施一个有条理的规范性的救治疗程,常造成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失误[5]。②部分急救中心具有投资重复、引进重复以及多数医护人员同样存在重复特点,造成了其他医院在医疗资源回收方面存在很大的浪费,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国家对于医疗事业的资源的投资,浪费医疗成本。③依托型的急救中心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专科的情况,这种类型的急救中心通常需要依赖一个专门的科室,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多独立进行工作,很少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工作协调力度较小,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该科室的发展,造成社会对医院的信赖度大大下降[6]。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2种院前急救模式,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或者家属的急救电话,到将患者送至医院之间的耗时,指挥型与依托型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挥型患者在生命监护、阿司匹林、静脉通路、硝酸酯及心电图处置与依托型院前处置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依托型。

综述,目前有关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救治的疗效标准尚无统一模式。因此,指挥型及依托型院前急救模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指挥型效果优于依托型。

参考文献:

[1]竟雪莹,祖磊.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9): 1103-1104.

[2]陈艺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疗效研究[J]. 四川医学. 2013, 34(7): 1072-1073.

[3]陈君蓉,李小明.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J]. 安徽医学. 2013, 34(9): 1321-1323.

[4]崔琳,邹燕. 芪参胶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20): 126.

[5]乔雁翔,陈巍,卢星文,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3, 38(4): 382-384.

[6]余宏斌. HbAlc和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3, 42(28): 3374-3376.

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冠状动脉 综合征 疗效 急救 患者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