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甘肃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探析

时间:2022-07-16 08:45:03  阅读:

内容提要:农业服务业是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拉升产业链的重要行业,它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甘肃是农业大省,亟需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此,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不仅是甘肃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甘肃;农业服务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6—0093—04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农业吸纳了全省62.66%的就业人口。然而,作为第一产业,虽然农业吸纳劳动力人口数量众多,但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总值仅占全省GDP的14.30%,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为4.87%。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整体产品的附加值,拉升产业链,成为甘肃农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服务业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农业服务业是一个既具有传统基础,又孕育着现代模式的动态性发展的新型行业。它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本文关注的是广义的农业服务业,即两者的结合。

服务业创造的价值是农产品价值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延展,拉升整体产业链,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从农业的生产过程来说,农业服务业主要可以分为农业的产前服务(包括信息、种子、种养计划合同等服务)、产中服务(包括技术、生产资料提供等服务)、产后服务(包括产品销售、流通、储存、包装等服务)。

1 农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效益不高等主要问题。因此,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使其成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主导产业之一。

1.1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要求农业服务业的现代化。

1.2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是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伴随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减弱,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不断转移。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就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就业转移的主要渠道之一。甘肃省农业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份额相对偏低,总体上看仍处于萌芽分散状态,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1.3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是城镇化进程的强大推动力

甘肃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农业向二、三产业延展是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才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就业岗位的支持。同时,服务业带来的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乡村人口流向城镇。为此,只有将城镇化建设和农业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协同发展,才有利于加快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1.4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是生态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农业服务业是清洁产业,它具有能耗低、绿色环保的特点。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而且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服务业发展,合理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5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是提升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农业服务业的相关行业同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息息相关。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将有效的提升农民自身素养、拓展农民的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不断满足农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

2 甘肃农业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服务业是附加于农产品上服务项目的增值,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的任一环节,都可加以开发和利用。农业服务项目是多样性的,发展模式是多元化的。因此,农业服务化过程需要综合考量。只有将农业的产前服务、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体系,其产业链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近年来,甘肃农业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快速稳步发展的城市服务业相比,差距十分巨大。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业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这种发展现状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1 总量偏低,发展落后

甘肃省农业服务业整个行业缺乏整体规划、服务档次低、效率差。农产品仍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农民自身兼顾了生产与流通的角色,购销活动很难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在流通方面,目前采取的模式相当传统,仍然以原始集散阶段为主:按产地收购、产地或销地交易、商贩零售方式进行交易。而适应新的消费需求的订单农业、连锁经营、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仍然是新生事物。另外,收入水平的有限抑制了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甘肃省2007年农村住户总收入为3340.39元,其中90%以上的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基本生活保障,对服务市场的需求拉动乏力。农业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辐射带动能力。

2.2 农业服务业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势必带来农业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甘肃省整体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各地发展不够均衡。由于受经济、地域、环境、文化、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重要城市近郊服务业的特色,是以房屋租赁、餐饮住宿、旅游业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好。而其他落后地区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传统行业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差。有的地区,农村的各种经济组织和类型发展活跃,有的地区仍视为新生事物。

2.3 农业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甘肃农村基础建设相对落后,流通市场不发达,政策不到位,融资渠道难以沟通,农业保险、科技、信息、生产与销售服务等新兴农业服务业缺乏支撑平台,仍以传统农业服务业为主。

这种内部结构的不合理,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2.4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竞争能力薄弱

甘肃省农村缺乏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市场流通不畅,产地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载体,农产品消化不及时,难以实现产品有效增值,影响了农业整体发展。

3 甘肃农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制约甘肃省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3.1 观念落后,认识不足

思想观念滞后是影响甘肃农业服务业发展的突出原因。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投资严重不足。一些应作为产业经营的领域,往往过于强调其公益性、调节性、福利性功能,忽视其产业功能,致使农业服务业发展缓慢,并由此导致在区域内部,农业服务业不同行业之间缺乏协调整合,整体功能难以提高。

3.2 体制机制陈旧,市场缺乏规范

由于陈旧体制机制的制约,致使部分行业市场准入、服务标准和监控体系缺位,经营限制条款过多,审批手续繁琐,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市场化程度偏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虽然,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加强服务业基础工作的具体要求,但地方政府根据优先发展原则,社会资源特别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多流向、见效快、成果显著的行业,对农业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造新的服务业领域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同时,农村消费市场发育还不完全,市场秩序混乱、侵权行为泛滥,既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抑制了优质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

3.3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缺乏消费欲望

甘肃省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很低,增长缓慢。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农民各种支出预期压力较大,削弱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在对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商品的消费能力也很低的条件下,很难对生活服务特别是精神娱乐等现代服务产品产生较高的消费能力。

4 促进甘肃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培强现代农业服务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伴随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经济越来越离不开多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将有利于解决全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服务业进展缓慢等问题,有利于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1 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为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关键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制度优势。在传统农业中,由于产业本身的低附加值,农民的收入过低,挫伤了许多农民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此,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改善经营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农民尽可能多的获得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强积极性,让现代农业服务业自发有序的发展壮大起来。

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组织的管理,重点发展农村各类农户自愿联合的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新型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使之切实为农户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行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最直接最现实的作用,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地方政府要帮助引导其完善各种措施,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在“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础上,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确保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农业协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流通网络,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知识、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使之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纽带。

4.2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4.2.1 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工程,是市场农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农产品营销体系具有实现者、联结者、协调者等三重功能。目前,甘肃省农产品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完善农产品流通和营销体系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立足市场,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将农产品的经营与市场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融为一体。同时,把市场需求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牢固树立“发展依靠市场、效益来自市场”的新观念,通过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占领市场制高点。

4.2.2 农产品加工贸易体系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加工体系,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加工小区和加工群体。但整体行业仍以小、初、粗加工企业为主,竞争能力比较薄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有限,贸、工、农各方关系协调度不够,发展环境欠佳。而建设发达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体系,可以使农产品有多层增值的途径,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农业真正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4.2.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资金短缺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着严重制约。为此一方面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之成为产权明晰的金融服务实体,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增加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拓宽金融渠道,经营多元化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4.2.4 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体系

信息化时代,经济信息体系的不健全对甘肃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为西北落后省份,甘肃省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深,信息网站发展迟滞,网络覆盖面窄,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为此,要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就必须培育和完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信息需求,建立经济综合信息网络,依靠先进的手段、规范的制度、科学的利用,及时、准确、全程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4.2.5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传统体制下的科研推广服务体系,早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科研机构基础建设薄弱、科研配备力量不足、科研经费缺口很大、科技产品门类不全、技术工艺落后、科技交流缺乏;推广体系不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零散、经营性中介服务组织的发育迟缓、民间合作性质的技术服务组织不规范;必须逐步有序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使农业技术服务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4.2.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人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目前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伴随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认证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部分国标定得偏低,监督检验机构从技术和数量上都无法满足需求,为此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4.2.7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体系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以及农村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基础性公共设施,主要包括能源电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水排水、生态环境、防灾救灾等几大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层次大幅度提高,完善的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伴随人们需求领域或品种的扩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向着商品化、市场化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一项产业,正在成为农村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农业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品质过硬的产品是竞争的根本保障。而后续产业的发展也只有在品质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在农业生产这个层面,只有通过科研创新、优化育种、合理栽培等方式,提高农产品本身的品质,才能为后续的农业服务业打好基础。农业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自身科研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公共投入的形式帮助企业进行基础的科研开发,并以较低的成本推广或者转让这些科研成果,推动企业良性循环。 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实质上就是拉升农业产业链的长度。通过向下游的服务业的发展来辐射和带动农业附加值,这就要求整个农业产业链必须完善。从育种开始到最后的市场营销和渠道模式进行整合,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在各个环节培育和创造新的服务模式,让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以增加产业链的整体利润。

促进农业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基本要求。树立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有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是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对产业扶持的同时,应该鼓励有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化发展,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方式,形成一批拥有驰名服务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现代农业服务业企业。

4.4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机制

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业服务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服务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间转移,需要师资力量的扶持。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提升农民专业化技能,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理念,让农民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伴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劳务中介服务方兴未艾。积极鼓励法人与自然人开展劳务中介服务,将有效地推动农村劳务产业的发展。

4.5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生活服务业发展

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将有效地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建立规模合理、运作规范的农村现代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充分利用人文地理优势,培育和发展符合农村特点的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农村特色的金融服务业;促进农村住房消费水平的提高;加快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在物流、文化、生态、科教、环保等方面的载体功能。

4.6 营造农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当地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为农业服务业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创造起良好宽松的发展软环境。现代农户分散的经营方式易形成决策的随意性和生产的盲目性,不利于产业发展与市场接轨,为此必须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其提供多种有效的服务,促使农村社会化服务得以整体提升。

推荐访问:探析 甘肃 对策 服务业发展 农业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