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提升本科生科学素养的《植物营养学》教学改革实践

时间:2022-03-26 10:14:20  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作为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其科学素养水平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农科专业《植物营养学》为例,优化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三方面的技能,提高本科生从事科研及相关工作的科学思维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生;科学素养;教学改革

国民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其中基本科学素养又是国民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迎接新的挑战和适应信息社会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国民基本科学素养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科学素养的高低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价值影响[1]。大学生科学素养是指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基础上,以求实原则、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来探索真理、服务社会[2]。近年来,随着自媒体(We Media)平台,如微信、微博、博客、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传播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逐渐改变着大学生乃至普通民众理解事物、思考事物的习惯,并最终影响其对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断[3]。同时,传统的大学课堂授课方式也正面临慕课、公开课、玩转课堂、微课等新型课堂媒介的挑战,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降低、对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本文以农科专业《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在重视传统知识传授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对伪科学的甄别能力,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结构性差异。

一、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讲究老师教学下的学生学习活动,而对知识如何来以及如何推理却很少涉及。尤其是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手机的普及,学生上课玩手机、看视频等现象相当普遍,“低头族”正在大学课堂肆意蔓延而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另外,全国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风气正在抹杀教师备课、讲学的热情和激情[4]。诸多教师无心课堂授课、只求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科学研究和成果产出,这也间接导致高校教师不愿花费时间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多数教师对新型课堂教学改革热情不高,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 教学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课和专业课。对于必修课,考核方式以应试(考试)为主,造成学生学习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往往只关心考试内容、投机应对,极易形成考试作弊成分现象,而忽视了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对于选修课,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由于不需要考试或者认真学习课程内容,选修课的出勤率往往比较低,学生也难以静心听讲;对于授课教师,也往往不会为难学生,都会保证顺利节课。因此,大多数学生对科学素养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层面,对掌握科学的方法、理解科学的价值以及培养科学精神等方面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能力水平[5]。

二、 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2016~2017学年,笔者以农学专业选修课《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优化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改善课堂环境,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一) 教学内容优化

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核心必修课教学内容相比,作为选修课而言,课程内容大幅度地增加与植物营养元素诊断相关的诊断图片、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大量的图表形式来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將科学分析、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融为一体[6]。缩短知识讲解时间,增加提问、互动和讨论时间。其二,将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制成1张幻灯片,降低学生识记知识点的难度,从而更有效地掌握重点;其三,由于是选修课,学生没有自用教材,故将课程教学教案电子版发给学生,让其打印并带到教学课堂进行笔记记录,以当堂检查教案笔记的情况代替点名考勤的方式;其四,增加学生课堂汇报环节,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设置主题汇报演讲题目20个,分别:为油菜营养特性研究、施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油菜施肥技术、茶叶营养特性研究进展、施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茶叶施肥技术、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常见果树的营养特性、常见果树的施肥技术进展、牧草营养特性、施肥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牧草施肥技术、花卉营养特性、花卉施肥技术草坪营养特性、草坪施肥技术、水稻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冬小麦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我国肥料施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柑橘硼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和湖北省土壤肥力现状,涉及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园艺花卉、果树、茶树、草坪等作物施肥技术以及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营养与健康、作物营养等,让学生自由选择、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

(二) 教学考核方式优化

鉴于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化,遂对考核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考核成绩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成绩=40%:60%的比例进行。具体措施为:一是将课堂笔记记录和课堂“看图说话”作为平时成绩的第一部分。二是课程汇报作为平时成绩的第二部分。由于是大班授课,不能做到每位学生都到讲台进行汇报,为保证学生汇报的平等性和公平性,随机4~5人一个小组。每组在汇报前随机点名,避免“一人干活,其他人坐等”的现象发生。课堂汇报评分标准按照小组制,即随机汇报学生成绩为整个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因此,每位组员都会认真准备,以免拉低组员分数。三是每位组员的课程论文作为期末成绩,根据论文写作的内容、格式、字数、参考文献和排版进行打分,结合平时成绩给出学生最终考核成绩。

三、 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反馈

相对于传统课堂,本次教学活动如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和PPT制作等大量工作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相应地增加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时间。任课教师也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实践去完成前期课件准备、组织课堂汇报和点评以及课程论文的批阅工作。但教学改革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体现在:(1)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图表数据,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分布分析。首先是看整体,给出整个图表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其次,就是进行分类、分层分析,去比较各处理指标的差异;最后,再进行归纳,阐述数据的延伸含义。(2)通过课堂汇报、老师点评和学生互评模式,学生对课堂汇报的举止言行、PPT制作原则及如何合理展示自己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尤其是汇报者在讲台上做汇报应注意的仪表仪态和讲话声音方面。(3)学生对课程论文写作有了初步认识,为今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乃至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初步基础。

同时,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表达观点时的逻辑性不够严谨。另外,从学生汇报和论文写作的选题来看,选题面窄、集中在测土配方、水稻施肥、油菜施肥和作物营养特性这几个主题,这表明学生更愿意去选择他们学习过或者熟悉的题目,而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和新研究,这也可能与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有关。这说明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进行总结并根据情况去完善[7]。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不可能通过一次教学改革来完成,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如学校、学院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努力[1]。

参考文献:

[1] 王凤成,白丽丽.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育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132-134.

[2] 孙亚萍.我国高校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3] 徐兴.基于自媒体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4] 虞跨海.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J].成功:教育版,2012(2):36-37.

[5] 李静,刘香环.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5):3-4.

[6] 王芳.新时期大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22-23.

[7] 董赞强.面向科学思维的现代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35(2):178-182.

推荐访问:营养学 教学改革 本科生 立足 提升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