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加强历史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2-07-23 14:40:02  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历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历史教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历史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习近平;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历史。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中共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年)明确指出:“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开展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文件充分反映了历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不可忽视,而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尤应加强。

一、历史教育及其重要性

历史教育指的是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普及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的过程,以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素质。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视历史及历史教育的国家。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数以百千计的大小诸侯国,都设有专职的史官。中国历代形成的史书、史料之多,是世界之最。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也受到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的重视。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历史在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忱、传承文化、提升道德等方面的作用,思想家们说得更多,清代龚自珍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号召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

国外也十分重视历史教育的作用。通行于西方高校的通识教育思想认为,历史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领域,如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体系就强调学生要研究如何掌握被视为当代不可缺乏的七个领域的知识的方法,这七个领域是:外国文化、历史学、文学与艺术、伦理研究、数学分析、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

历届党的领导人也都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借鉴。邓小平认为“要学点历史”,尤其要改变“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状况。[2]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现状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存在现有课程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功利化取向和教育主体知识缺陷等状况,历史教育存在弱化、边缘化的倾向。

(一)未专门开设历史课程,历史教育课程体系缺失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缺少专门历史课程。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除历史类专业外,绝大多数高职类专业均未开设专门的历史课程。而在思政类公共必修科目中,根据教育部最新05方案,高职高专类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与本科院校相比,减去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

虽然从内容上来说,《纲要》课和《概论》课有很多交叉,但两者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是不一样的。前者重在阐述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背景,用事实去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理论观点;后者重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及其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产生的重要指导作用,侧重于理论体系本身。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普遍的历史教育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缺少了一个最基本的课程平台。

(二)高职类院校学生本身历史教育基础较弱

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及实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源整体文化素质基础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历史基础知识不足、历史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社会处于急速发展期和转型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潮流盛行,社会整体表现出浮躁情绪,青年学生们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易出现民族自卑和民族虚无感,易受某些社会流行文化影响,喜欢歪评历史,追新求异,薄古厚今;对历史认识不科学,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进行观察和思考。再加上现代传媒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兴趣方面的原因,高职生在摄取历史知识上,多来自于影视及网络作品,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就会导致对历史的误读、娱乐化甚至扭曲,不利于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三)高职院校“实用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育的开展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的本质属性表现为职业导向性,以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专业设置上主要满足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并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设置。历史学属于人文学科领域,与实用性学科有较大不同,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往往得不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功能主要是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而不是直接的工具性的功利价值。[3]历史是教人做人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给人一种道德判断、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它教育当代大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认识自我价值,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思考,怎样判断,怎样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等。然而正是历史学的这种非功利性的价值,在实用性的高职院校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三、加强历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过多次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参观过多项大型历史展览,曾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等革命老区考察,而他在不同场合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多次提到历史,多次要求全党干部、广大青少年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着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历史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还指出:“我们学习历史,就要学习和吸取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4]

因此,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历史观,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育因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形象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历史教育同时也是了解中国国情,学习优秀传统,激发爱国和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了从历史教育角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又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育人效果。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讲授历史知识,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以史为鉴、以史育人,历史知识的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目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而这种理想信念的确立必须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基础。

(三)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目前,我国大学中普遍存在的浮躁的学习风气以及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观念,导致不少大学生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提高,由此造成大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文理分割严重,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片面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术性知识,热衷于“考证过级”现象。这种有失偏颇的知识结构必然导致大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缺乏创新活力,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下,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和创新及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内容决定了历史教育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两部分。”[5]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6]历史学科中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决定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历史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参见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等。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9页。

[3]郑琪《论历史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27期。

[4]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参见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西柏坡参观时对当地群众的讲话等。

推荐访问:教育 必要性 高职 思政 历史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